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Brabender连续黏度测定仪,系统研究了三偏磷酸钠交联、环氧丙烷羟丙基化以及羟丙基、交联复合改性对玉米淀粉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经交联改性后,起糊温度下降,糊的黏度稳定性得到改善,但冻融稳定性变化不明显;羟丙基改性降低了玉米淀粉的起糊温度,改善了淀粉的冻融稳定性,但黏度稳定性变化不大;采用羟丙基和交联复合改性能显著提高淀粉糊的黏度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其中,先交联后羟丙基改性对淀粉糊的稳定性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羟丙基淀粉消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In-Vitro模型研究了羟丙基淀粉颗粒及其糊的消化性能,结果表明:羟丙基化能够提高淀粉颗粒的消化速度,增加消化产物;对于羟丙基淀粉糊,则随取代度增大,消化速度减慢,消化产物减少,取代度大于2.0的高取代度羟丙基淀粉,相同条件下其消化速度远远小于低取代度淀粉糊,甚至小于取代度的淀粉颗粒。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改性程度的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冻融稳定性、透明度进行分析,并采用糊化黏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分析羟丙基羧甲基复合改性淀粉的糊化过程.结果表明,淀粉先羟丙基化后羧甲基化复合改性后,提高了淀粉糊的冻融稳定、透明度及黏度,降低了糊化温度,使淀粉遇冷水可溶,红外分析显示,原淀粉上已接入了羟丙基和羧甲基基团.  相似文献   

4.
羟丙基淀粉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羟丙基淀粉的合成工艺方法及各种工艺因素对改性淀粉粘度、取代度及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菱粉为原料,经过氧化、醚化处理所获得的烃丙基淀粉,具有粘度低、稳定性及粘接强度好等特点,可用于纸加工涂布胶粘剂、织物上浆及无纺织物胶粘剂等。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淀粉糊液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乙醇溶剂法合成取代度为0.8901,透明度为89.2%羧甲基淀粉(CMS)。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原淀粉、CMS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合成因素对其溶液透明性的影响,得知CMS糊液透明度受取代度及醚化均匀度双重因素影响。淀粉羧甲基化后糊液透明度比原淀粉提高了53.8%,且糊液冻融稳定性、存放稳定性均好于原淀粉。CMS水溶液透明度在碱性环境中变化不大,但随着酸性增大而逐渐下降,且高取代度的耐酸性优于低取代度CMS。最后考察了不同食品添加剂对CMS糊液透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NaCl、柠檬酸将导致其水溶液透明度降低,而葡萄糖、蔗糖的加入会提高其透明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玉米淀粉为原料,在环氧丙烷与次氯酸钠用量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和羟丙基化复合变性,研究变性顺序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之后分析了改性玉米淀粉的透明度和Brabender黏度,并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羟丙基淀粉羰基和羧基的摩尔取代度更高,羟丙基-氧化淀粉的羟丙基摩尔取代度更高;氧化-羟丙基淀粉比羟丙基-氧化淀粉的透明度更高;羟丙基-氧化淀粉的峰值黏度高于氧化-羟丙基淀粉;两种变性方法均未改变淀粉分子的晶型;复合改性与改性顺序密切相关,先反应的起主导作用;支链淀粉含量高有利于氧化改性,直链淀粉含量高有利于羟丙基醚化改性.  相似文献   

7.
羟丙基玉米淀粉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用微乳化法制备羟丙基玉米淀粉,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实验表明,羟丙基化能大大提高玉米淀粉的粘度和糊透明度,使其在造纸施胶剂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糊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不同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糊化温度,糊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抗霉生长能力及温度、浓度、回旋速度、pH值和介质对羧甲基淀粉糊粘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羧甲基淀粉具有低温易糊化,糊凝沉性弱,冻融稳定性好,抗霉能力强和透明度高的优良性质.氯化钠及钙离子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粘度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室自制马铃薯羟丙基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马铃薯交联羟丙基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马铃薯交联羟丙基淀粉交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偏磷酸钠用量为1%,pH值1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2h时交联度最高.性能实验表明,交联羟丙基淀粉的冻融稳定性、热稳定性、透明度较原淀粉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速冻汤圆耐煮性较差的问题,研究选取不同种类的木薯基变性淀粉与糯米粉复配,以新鲜汤圆和速冻汤圆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变性淀粉种类和添加量对汤圆耐煮性的影响。将4种木薯基变性淀粉与糯米粉进行复配,通过测定汤圆粉的黏度及汤圆的硬度,比较变性淀粉对汤圆粉糊化性质及汤圆耐煮性的影响差异,确定适合添加的变性淀粉种类及添加量。结果显示,磷酸酯淀粉对汤圆耐煮性有提高作用,且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质量分数为3.3%,中等交联度)作用效果更显著,而羟丙基淀粉(羟丙基质量分数为3.0%)有良好的抗回生效果。两种变性淀粉复合添加时既可以提高汤圆耐煮性,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抗回生效果。汤圆粉的较佳配方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质量分数为3.3%,中等交联度)、羟丙基淀粉(羟丙基质量分数为3.0%)、糯米粉的质量比为8∶2∶90,此条件下汤圆耐煮性得到明显的提高。该结论旨在为速冻汤圆的生产加工和变性淀粉在速冻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