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岩溶塌陷的调查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初步提出岩溶塌陷防治方向。研究表明,现今大湖盆地是在海拔340~360 m的高程基础上,经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双向地貌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溶蚀残丘—溶蚀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式的岩溶发育形态,二者叠置作用共同塑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并向岩溶准平原方向发展;区域地壳抬升与水文动力条件是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两大主控因素;灰岩裸露区和覆盖区为岩溶强烈区,特别是洼地处及断裂带100 m范围内,极易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发育为中等—弱发育区,其对区内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弱。在研究区内开展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时,应将岩溶洼地、断裂构造发育处等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列为岩溶塌陷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戚燕强 《贵州科学》1993,11(2):44-57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水城盆地发展系统的SD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水城盆地城市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反映水城盆地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给出该城市发展系统的协调合理的整体关系并初步探讨该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矿区塌陷水体的水质污染特征及规律,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运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及基于ARCGIS的空间差值分析法对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矿塌陷塘水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矿区塌陷塘水质pH值呈弱碱性,透明度较低,BOD5、CODMn指标含量较高;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对塌陷塘水质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其污染级别为轻度富营养;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利用总磷、总氮、BOD5、CODMn4个因子的空间插值栅格图建立多因子综合污染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水体综合水质标准处于地表水Ⅲ类到Ⅳ类之间,水质有待改善。本研究结果为塌陷塘水体水质监管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岩溶含水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贵州西部水城岩溶盆地为例,论述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工业发展的矛盾。讨论了岩溶含水介质的一些特征并划分其类型模拟含水介质中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另外,计算在考到所有输入与输出的情况下岩溶地下水系统内地下水的均衡,试图建立一个能反映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岩溶含水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锑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有毒微量重金属,对人体具有慢性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以淮北矿区3个煤矿的塌陷湖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谱(HGAFS)法对塌陷湖上覆水体20 cm、50 cm、80 cm不同深度、不同时期水样及背景水体中锑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塌陷湖水体中锑浓度水平分布差异明显,与塌陷湖形成时间、矸石堆距离等因素有关,同一塌陷湖中锑浓度垂向分布从表层向深层缓慢增加.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塌陷湖水体锑污染进行了环境评价分析,为水体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论据.  相似文献   

6.
水城岩溶盆地成因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西部水城岩溶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断陷岩溶盆地,它的成因不仅是溶蚀、溶解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构造作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整个盆地内碳酸盐岩广布,占总面积82.1%。其岩溶发育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都有独特特点。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较特殊的岩溶景观。特别是目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的叠加和介入,促进了岩溶发育和发展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水体富营养化是许多河流、湖泊的主要环境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在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成因,指出其对人类生产生活文献的危害,并给出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旨在唤起人类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影响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影响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及处理方法。分析认为地表水体通过塌陷、河水渗漏等沿地下径流带将水导入矿井,是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治理方法以地表水体治理为主,结合井下注浆堵水。其结论对于类似大水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沉积岩中微量元素蕴含丰富的古环境信息,包括古水体盐度、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性等,通过微量元素特征可以有助于评价源岩生油气潜力。利用野外样品的微量元素数据开展了准噶尔盆地北缘石炭系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石炭系样品Mn元素富集反映了强烈的火山作用对水体的影响;B、Sr、Ba等反映水体咸度的元素显示水体为弱咸水~淡水,并计算了古水体盐度:0.32‰~7.46/3.17‰,说明水体环境开放,海水受淡水改造作用强烈;V、Ni、U、Mo等氧化还原敏感指标反映当时水体处于弱还原环境,通过生源Ba重建了石炭纪古生产力。早石炭世相对于晚石炭世水体更咸,还原程度更高,古生产力较高,具有形成较高丰度烃源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矿区塌陷水体的污染情况,以潘集采煤塌陷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软件中的空间插值模块,对潘集水体中的总氮、总磷进行插值分析,得到潘集塌陷水体总氮和总磷的最佳空间插值分布图,并检验了插值预测精度。从插值图中,分析得出总氮、总磷的最高质量浓度出现在泥河入口处,分别为13.373 mg/L和3.000 mg/L。建立了基于GIS的多因子综合污染评价方法,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塌陷水体进行评价,得出基于GIS的多因子综合污染评价方法结果为5、4级;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为五级。  相似文献   

11.
尹琦明 《科技信息》2013,(13):445-446,484
邕江是南宁市主要的饮用水源也是沿江工农业生产、景观娱乐、航运的主要用水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邕江的废污水量也日趋加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南宁市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同时也阻碍了工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通过对南宁邕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管理综合平台的研究,可对水污染突发事故进行预警响应,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系统以大量的综合信息为基础,采用数学模型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邕江水污染问题,为邕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北方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本文用两层嵌套的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及其耦合的陆面过程模式,研究调水对局地气象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南水北调后,春季和夏季北方地区土壤含水量增加、累积降水量增加,地表温度降低。夏季的土壤含水量、地表温度、累积降水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春季。另外干燥的土壤环境条件,对气象环境的改变更明显。春季和夏季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区域、地表温度的降低的地区都不只局限于南水北调受水区,而是散布到周边地区。另外还可以看出,在土壤含水量未改变的地区有明显的降雨量增加,最大降雨量增加区域与土壤水份的变化中心区域不重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北方的水资源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差异.总体来说,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缺水干旱地区,而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基本上是供大于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缺水所造成的损失和环境的恶化更为明显.北方的降水减少和温度的增加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由此引起的北方干旱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而南水北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措施.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地区不同程度的缺水矛盾,使水资源问题不再成为经济的制约因素,从而加快北方地区的发展速度,缓解环境的恶化.南水北凋工程实施后,受水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以及地表植被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这些变化对局地气象环境的影响.所运用的模式是美国NCAR/PSU联合研制的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在其中我们耦合了陆面过程模式OSULSM.研究表明,由于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北方地区的蒸发量也相应增加,调水量的50%以上被蒸发,同时北方地区的降雨量增加、地面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生态功能重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将进一步增大生态环境的系统压力。有效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基本判断,进而提出柴达木盆地“生态保护优先”、“产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生态学理论,采用环境承载力方法,对山西环境承载力、环境变化机制和驱动力分析进行了分析,指出太原市、运城市、临汾市等地级市的人口压力大于水土资源承载力,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是造成山西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直接诱因,进而提出了促进其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与三峡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长江流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山穷水害、湖泊湿地衰减、水旱灾害及生态危机。分析、研究了水土流失概况;论证了水土保持与湖泊湿地之间的消长关系;探讨了三峡水利工程与流域水土保持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流域近百年生态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鄱阳湖流域经过近百年的经济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灾害频繁,主要有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等类型,并且有相互关联性,潜在性和积累性的特点,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处理好与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的关系,目前要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湖区洪灾的综合治理,而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是始终必须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少,但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浪费、污染、过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直接影响了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有限的水资源已成为海河流域工农业发展的瓶颈和主要制约因素.必须对症下药.制定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包括法律法规,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全面节流,积极开源,搞好水源保护和建设,才能稳定日益减少的水资源总量.  相似文献   

19.
浙江台州地区含PCBs的电容器、变压器的不当拆解与储存导致周边土壤受到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PCBs污染土壤的系统调查和修复工作迫在眉睫.选取台州市路桥区某固废拆解区农田作为研究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定采自研究区内的土壤表层样、土壤剖面样、水样以及沉积物样中的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浓度并解析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结果表明当地环境已经受到多氯联苯的严重污染,为多氯联苯污染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数值模拟在评价含油污水对地下水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耦合入渗带与潜水层的地下水渗流和石油污染物迁移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数值解。针对可变潜水面边界给出了节点变性和迭代求解方法。在认识大庆宋芳屯油田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实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上述模型,对宋一联合站含油污水外排环境的污染范围、程度和自净作用进行了模拟分析。含油污水外排不仅造成土壤的严重污染,而且由于土壤自净能力的降低,最终将使污水以原生浓度进入含水层。由于含水层处于饱水状态,生物降解能力和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不如表层土壤,因此,污染物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于含水层之中。本研究对含油污水外排所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提供了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