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合作是社会领域不同的个体或集团之间自觉地采取互相配合的方式以实现某种目的的行为;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合作与统一有区别;合作与分工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开放主要是扩大合作面;合作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领域。树立合作意识,必须否定“斗争哲学”,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破除等级特权观念。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出现偏差,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也为了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学校、老师有必要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初中这一特殊阶段。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以达到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而"家校合作"就是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划分阶级的依据是经济条件、经济实力,即赋予某一社会集团的某种名称,是以能否准确反映该社会集团在当时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为原则的。无产阶级,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生产资料的阶级。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无产阶级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阶级之间,到底有没有共同美? 长期以来,这是个悬案。林彪、“四人邦”横行时期,他们搞封建专制主义,无人敢提共同美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问题好象已经解决了,只有阶级的美,没有共同的美。然而,否定了共同美的存在,问题并未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在文艺教学中,在对中外文艺遗产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些难于回答的问题,诸如大自然之美是不是共同的,某些优秀的进步的文艺遗产为什么能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共鸣,等等。看来,对有无共同美问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笔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在此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目的在于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探讨,求得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5.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武器;教育的阶级性具体表现在教育目的上,教育目的为社会性质所制约,以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为转移,社会的统治阶级都要求有利于其阶级统治的教育目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阶级都利用教育来做为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学校是来训练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奴仆的场所。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由于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没有阶级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学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基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与保卫者需要有全面发展的才能,那就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斯大林同志曾指出:“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三个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为了能够培养建成共产主  相似文献   

6.
关于个性问题,从基本观点来说,从来就有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见解的斗争。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个别的个体所具有的抽象属性。就其现实性来说,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生产关系,其他社会关系都是居于从属地位。因此,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就是人的本质。毛主席和刘少奇同志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人的阶级性就是人的本性、本质。这一切都清楚说明:在阶级社会里,是没有超阶级的个性的,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智囊语录     
企业:企业怎样实现它的根本目的?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器官而在社会中存在,它的基本的、直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顾客、市场和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必须执行两项基本功能:市场营销、创新(这里所指的创新主要不是技术创新,而是经济和社会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理想是与人生奋斗目标相联系的精神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通常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也就是共同理想,它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而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决定支配着其他理想,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一个阶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远大的、被大多数人信仰的共同理想,否则就会形同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哪里还谈得上阶级的解放、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一个人同样不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是无产阶级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锐利武器,是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得到传播的。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传播,经过了不同时期、不同渠道和不同的战斗历程。它被一切反动阶级视为洪水猛兽,被打击、禁止和销毁。但由于它是科学的真理,所以反复较量的结果,是以反动阶级及其追随者的失败和灭亡而告终。历史就是这样写下来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英语进行社会交流,这就意味着学习并非是封闭的纯个体行为,而应在群体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其前提就是以合作互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教学,它以团体学习成果作为评价标准,从而实现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阶级社会里,文学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超阶级的共同人性,这是近几年不少人提倡,并通过艺术实践作形象表现的一种观点。例如,在理论界就有不少人多侧面地探求共同人性的依据和特征,把它视为解决理论难题的一剂灵药。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人道主义和共同人性更成为一种时髦。有的作品不仅从性爱、母爱、友情及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去证明其存在,甚至在写硝烟弥漫、两军对垒的阶级搏斗时也尽情渲染,竭力突出人性感化的神奇力量。这种观点、倾向是否正确、健康?这是很值得辩一辨的。提倡共同人性的同志一般从人的属性入手去论证自己见解,本文也从这里入手,仅就他们的主要论点作些粗浅分析,提出几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问题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和自身统一问题。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革命或建设的目标、任务,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而随着各个革命阶段的任务不同,统一战线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虽然存在,但已暂时退居次要的地位。我党就是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正确、妥善地处理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发动、组织、团结了全民族的一切力量去反对日本侵略者的。  相似文献   

13.
一 概说 谋生必须的费用谓之生活费。社会里各人,各家,各级的谋生需要互有不同,所以各人,各家,各级的生活费也有差异。我们要想研究生活费,可以拿社会分做几个生活平面;生活平面的造成,大概根据於社会习惯和经济情形,所以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社会地位而异。在每一个平面上,有某种社会阶级的生活情形;因此劳工阶级的生活是一个平面,银行阶级的生活又是一个平面。譬如铁路小工以一日三餮米饭为必需品,或以汽车为奢侈品;银行行长因事务繁剧,或以汽车为必需品,以飞行机为奢侈品。因为两种阶级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他们的生活习惯就不同了。但是…  相似文献   

14.
问:在加工文稿时,常常遇到文稿中“实验”与“试验”不分,用得比较混乱。二者应如何选用?答:“实验”与“试验”都时指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的某种活动,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假设”,而“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见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人生价值,确定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实现了人生价值呢?对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回答。无产阶级对此问题的回答也是直言不讳的,只是与以往的阶级、集团的回答不同而已。 一、不体现社会价值的个人价值是不存在的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它是指把人生作为一个有一定方向、目标和责任的实践过程去思考时,对人生的评价。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人作为社会的人,其价值之有无,从来不与社会相分离,离开社会条件的单独的个人价值是不存在的。人的价值就体现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中。同时,自我的存在也是无可疑问的,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中,确实有自我的存在;在主观上,人的思维更能意识到这种存在。承认自我的存在就不能否认人的自我价值的存在。因此说,人生价值包含两个既相统一又相矛盾的方面: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的个人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人的社会价值反映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从主体的需要角度讲,个人价值的主体是单个的人而社会价值中被满足的对象是社会。正因为满足方向的不一致性,有时个人价值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罗峰  张劲硕 《科技潮》2005,(7):46-47
提起军备竞赛,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动物界也存在这样的军备竞赛,那就是动物之间为了生存的适应和反适应,即协同进化现象。所谓协同进化,就是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由于回应另一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而后者的该特性也同样回应前者的特性而进化。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动物有着捕食某种动物的方法,而另一种动物又进化出对付捕食的手段,然后周而复始地在自然界中共存。当然,这个变化的周期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是很漫长的。  相似文献   

17.
阶级斗争是一切私有制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阶级斗争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个问题,人们并不见得已经弄清楚了。我谈点自己的看法,未必对,希望同学和老师们给予指教。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这句话,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有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在这个过渡时期中,阶级斗争的形势,应当是随着剥削及其残余分子的逐渐被消灭,高一阵、低一阵地逐趋缓和,直至消失。这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说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总趋势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显然是错  相似文献   

18.
白长华 《科技信息》2013,(1):234-234
道德和法律有着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道德比法律规范产生得早,法律仅存在于有阶级的社会中,而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表现形式不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法律则通过具体的、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得多;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等非强制形式发挥作用,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对人们行为的要求程度不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要求比法律规范高。  相似文献   

19.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人生观的内容从理论上讲,主要包括人的本质、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评价等几个方面.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论自觉或不自觉,都有自己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认识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人的人生观一经形成,便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将指导着人们为着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态度,走出不同的道路.这些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曹雪芹与司汤达在不同的社会与民族生活中体验的共同时代性与相似命运的比较,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黑暗的统治,反动的政治;使两位不同民族的作家,在历史的契合点上站在了一致上,共同认识到了时代的使命,自觉地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在创作中揭示出历史的规律──封建统治随着自己阶级基础家庭的毁灭,失去接班人而敲响自己灭亡的丧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