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外磁场中(包括纵向磁场、横向磁场和磁四极场三种情况)高频无极环形气体放电离子源的工作特性,给出了有关量的分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外加磁场中(包括纵向、横向和四极磁场等三种磁场构形)高频无极环形气体放电的共振特性.阐明了共振放电的性质和给出了产生共振放电的物理条件.  相似文献   

3.
水中放电等离子体特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中放电等离子体(PPDW)具有高压、高密度和低温、低电离度的特点,人们对其辐射是否具有黑体辐射的特点一直观点不一.本计算了当通道压力为10^6pa、10^8Pa、10^9Pa,温度从3000K到60000K时PPDW的弹性、非弹性碰撞特征时间及辐射平均自由程.计算结果表明,当通道压力为10^6Pa时,通道辐射在所计算的温度范围内不能看作黑体辐射.当通道压力为10^8Pa时,通道辐射在温度从16000K到35000K范围内可看作黑体辐射.通道压力达10^9pa时,通道辐射在12000K以上均可看作黑体辐射.中还对通道电导率与其自身磁场的关系作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很低的温度和通道压力情况下才必须考虑自身磁场的影响,通常可不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速度场和温度场测量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速度场的影响。分别利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仪和红外热像仪得到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静止空气中产生的速度场和温度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场来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而温度场则作为求解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无来流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比较明显,使局部水平方向速度大小提高近30%,但有来流时,由于对流换热使高温区减小,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5.
微波等离子体设备场分布的仿真和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激发微波等离子体的腔体设计更便捷并详细了解腔内的电场分布,迫切希望有仿真工具支持.该文介绍了一台环形波导微波等离子体设备,利用一种有限元软件对反应腔内的电场分布和功率密度进行仿真,并运用光电探头和水负载温升法实际测量反应腔内的对应参数.实验结果表明: 反应腔内的电场分布、功率密度均与仿真结果大致接近,证实运用此种计算工具对微波等离子体反应腔进行数字化设计是可行的.同时,该软件仿真得到的腔内电场分布,能够为微波等离子体激发过程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气体电离放电产生臭氧等离子体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气体电离放电产生臭氧的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化学过程,实现了用电子能量控制氧分子、臭氧分子离解及臭氧生成过程,采用放电电场的折合电场强度达到300~800 Td,电子获得平均能量达到8.4~18.0 eV,使臭氧浓度达到250 g/m3,产生效率达到200 g/(kw@h).  相似文献   

7.
由数值求解均匀的波尔兹曼方程,计算出在高频均匀的电场下氩放电中电子的能 量分布。计算适合于从低电子密度到足够高电子密度的广大区域。电场与气体密度的 比值在范围 10~(-16)Vcm<E/N<10~(-15)Vcm2.研究了在不同频率的高频电场下,电 子-电子碰撞对电子能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麦瓦(MEVVA)离子源束流的径向分布均匀性问题,采取了加入会切磁场的方法.会切磁场的安放位置不同得到束流分布均匀性的程度不同.另外,如安放一纵向磁场对分布的均匀性也有改善,但不如在合适位置安放会切磁场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认为广义相对论不能自然地给出引力场(作为物质)的能量、动量这些重要的物理量。广义相对论体系是欠定问题,在自系统无定解。它和其他相互作用的理论形式较独立,有碍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本文提出了引力的Weyl-U(1)规范场理论。在相同近似下给出的结果和广义相对论一致,而表达方式更简明。文中得到一个宇宙模型,对时空有一些新观点。还提出了本理论对自然界一些解释不了的神秘现象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空气作为工作气体,采用直流电压激励针-环等离子体喷枪,在大气环境下产生了可触摸的低温等离子体羽.利用电学和光学测量,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羽存在两种放电模式:脉冲模式和连续模式.对于脉冲模式,研究发现放电频率随气体流量或电源输出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对于连续模式,伏安特性表明其为反常辉光放电.利用光纤测温仪测量了两种放电模式下等离子体羽的气体温度,发现气体温度随着电源输出电压增加或气体流量减小而升高.相比于连续模式,脉冲模式温度更低,可用手触摸,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利用发射光谱,通过拟合的方法计算了两种放电模式的分子振动温度,发现它与气体温度随参数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射频波加热等离子体的稳态过程,考虑等离子体径向密度呈抛物线分布和高斯分布,分析讨论了径向压强和温度分布对两种密度分布的螺旋波等离子体内功率沉积以及电场和电流密度的分布影响.考虑正梯度、负梯度和零梯度三种梯度模型.通过研究表明:正温度梯度更有利于等离子体中心处的功率的吸收;正压强梯度增大了等离子体边缘处感应电场,减小了中心处电流密度,并减弱了边缘处功率沉积,波能量耦合深度加深,更有利于中心处功率的耦合吸收;等离子体径向密度为高斯分布时,等离子体边缘处电场强度较高,电流密度较小,射频波在边缘处沉积能量较少且变化不大,进而造成波能量的耦合深度大大增加;等离子体径向密度为抛物线分布时,等离子体中心处和边缘处功率沉积较大,其中边缘处附近功率沉积尤为突出且明显高于高斯分布时的.三种温度和压强分布对两种密度结构的等离子体中电场强度与电流密度分布与变化趋势影响基本相似,由此证明m=1模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从前几节的讨论看出,对于e~xt_2~(?)组态需要造三种群链的波函数;对于a_2~nt_1~(?)t_2~p组态需要造七种群链波函数,本文不准备全面的讨论这方面内容,这不课题将另文报导,为了利用原子结构的成果,本节集中介绍群链(14)和(18)的波函数。 从群链(14)和(18)的推导说明正八面体群不可约表示基底属于O_3~ 群的某一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芯区为线性介质、包层为非线性自聚焦Kerr介质的埋入型矩形波导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 :当模折射率等于芯区折射率时 ,Ey0 0 模芯区的场呈现等振幅的“平台形”分布而四周包层的场则急剧衰减 ;在模折射率分别小于和大于芯区折射率时 ,Ey0 0 模芯区场分布分别成为上凸和下凹的曲面 .并指出 ,光波导芯区中出现均匀场会在光波导、光电子、光子器件中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薄膜材料表面的惰性特质影响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如何改变薄膜表面特性而不影响其主体特性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章采用大气压He/N2和He/O2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BOPP膜表面的亲水性和功能性在等离子体处理后得到了极大改善.重点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后的BOPP膜表面随存放时间的退化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的BOPP膜表面在存放时间内有疏水性恢复发生,然而,该BOPP膜表面的亲水性仍比等离子体未处理过的BOPP膜表面的亲水性要好得多;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检测到的等离子体处理过的BOPP膜表面的元素成分随存放时间也发生变化,表明薄膜表面的疏水性恢复可能是由于薄膜中的不稳定添加物从薄膜主体向表面扩散而导致的,而且由等离子体引起的薄膜表面的N元素相关功能团可能并不是高交叉链接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B3LYP密度泛函方法和DAM模型对(1, 3)-丁二烯环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分子态吸附氧环氧化(1, 3)-丁二烯环氧化的理论计算,得到了该反应路径上的吸附态、中间产物、过渡态以及最终产物的能量、几何构型等,确定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能垒比较低,从理论上解释了银催化(1, 3)-丁二烯环氧化较高选择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B3LYP密度泛函方法和DAM模型对(1,3)-丁二烯环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分子态吸附氧环氧化(1,3)-丁二烯环氧化的理论计算,得到了该反应路径上的吸附态、中间产物、过渡态以及最终产物的能量、几何构型等,确定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能垒比较低,从理论上解释了银催化(1,3)-丁二烯环氧化较高选择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颗粒在热等离子体中运动和加热的研究,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通过颗粒与热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计算,给出了颗粒在热等离子体中运动轨迹和加热历程的一些数值模拟结果,为有效控制颗粒的运动轨迹和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SU(6)×U(1)群来研究亚夸克统一规范理论及其规范粒子的传播性质,从而导出轻子族与夸克族的统一规范理论.本文着重建立SU(6)×U(1) 型亚夸克规范理论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DFT和MP2方法,在6 - 311++g(d ,p)基组水平上,对甲酸和两个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找到了6种稳定结构,其中环状双氢键结构最稳定.对于6种结构的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复合物的结合能,并对其进行了基集超位误差(BSSE)校正.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自ψ粒子族发现以来,存在着一系列理论工作以解释ψ粒子谱和衰变宽度. Appelquist 和 Politzer 首先引进粲夸克c和反粲夸克以解释ψ,粒子谱.由于粲夸克的质量M很重,一般认为,可以采用非相对论近似,用 Schrdinger 方程讨论ψ粒子谱. Harrington 等人采用线性势; Eichten 等人采用线性势加库仑势; Kaushal 等人采用两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