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有了建筑之后,人类即使在晴朗的白天也难以享受到阳光的照耀。在同一幢住宅楼里,采光好的房子比光线暗的房子更受欢迎,售价也就更高。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在发明一种可以让阳光照亮房间内每一个角落的装置。如果发明成功,朝向不好的房子也可以享受到明媚的阳光了。深入到室内的光管虽然现在不少国家的建筑设计采用大窗户甚至玻璃墙来增强室内的采光性能,这样的设计的确能增加室内的亮度,但是这样的房子并不节能,在冬季和夏季空调所需的电能大大增加。此外,玻璃幕墙还会导致光污染。小窗户才是节能之道。为了解决小窗户建筑的采光问题,…  相似文献   

2.
晓阳 《世界科学》2006,(9):24-25
现代城市高楼耸立,人们在这些设施日益完善的楼宇中工作、休闲和居住。然而,楼房在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同时,也挡住了阳光的照射。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正着手研制一种让阳光照亮房间内每一个角落的装置:如果成功,我们就可以在每个房间都享受到阳光的明媚: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2,(7):6-6
科学家最近宣布,2009年秋在墨西哥瓜达鲁佩岛附近海域捕获、在提取血样并安装跟踪器后随即放归大海的一头雄性大白鲨,是迄今确认的个头最大的大白鲨。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抗冻基因”,这种基因使南极地带的草在-30℃的条件下仍可以存活。科学家们说,这种基因可以避免霜冻给农作物造成高达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维多利亚州拉特罗布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这种基因是在成功移植到南极半岛的名为南极发草的一种盐草中发现的。研究人员确认了这种新型基因蛋白,其结合力是普通基因蛋白的两倍,可以阻止冰晶的扩大,避免冰晶造成的损害。科学家们将这“抑制冰再结晶基因”导入澳大利亚的一种本土植物体内,于是这种植物也具备了防冻特性。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弄清楚了这种基因的防冻原理,因此可…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是一座以“中国红”丸主基调的宏伟建筑。在其高达68米的屋顶平台上。装有无数如“马赛克”一般密密麻麻的片状组件。这些片状组件叫作“光伏组件”,组成18个菱形、12个三角形的巨大光伏组件群,宛如镶嵌在中国馆顶部的巨型“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  相似文献   

6.
如果结构是房子的骨架,那么光影就是建筑的表情。于是剪影走到了前台,它在某种程度上将光与结构交叠混合,重生出一种全新的光影美感。这不仅仅是单个空间的交流,更是不同空间交错而成的美妙共鸣。  相似文献   

7.
如今,房地产开发商总是大肆宣扬自己建造的商务大楼是如何的“绿色”、如何的“环保”。而事实上全美国近5000幢商务大楼中的90%是新建的,这些大楼目前正在等待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nited State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的评估认证。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建筑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住房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这四大建筑结构外,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人类居住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9.
旧金山市近期有望通过在美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法规。该法规要求新开发的高层商办楼和高层住宅楼必须符合或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标准(LEED)——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观点"天人合一",并将该观点与建筑业相结合,对中国现代建筑该如何发展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刘衍  毕冰藤  乔宇豪  杨柳  刘加平 《科学通报》2024,(11):1475-1490
建筑蓄热是解决建筑热流作用不稳定的核心,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将建筑部件的“削峰填谷”效应与其他因素耦合,使建筑对热流的调控作用最大化,实现对室内热环境的优化.本文对建筑蓄热相关概念做了辨析,将“建筑蓄热”与“围护结构蓄热”,“保温”与“隔热”,“热惰性”、“热质量”以及“热惰性指标”等相似概念进行区分,总结了建筑蓄热的作用原理和基础模型,揭示了各向异性太阳辐射多过程传输与转化形成的“双高波谷温度波”效应,和部件蓄热、自然通风与长波辐射降温多种热作用形成的“双低波峰温度波”效应,提出了能够表征建筑系统蓄热能力的指标参数.通过对蓄热问题历史发展背景的挖掘和对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了我国在建筑蓄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筑蓄热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差异显著,将相关气候指标应用到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之中是当务之急;建筑热工设计过度追求构件高指标,实际则是建筑整体低性能,亟需构建以建筑蓄热为代表的热工设计综合指标体系;亟需加强建筑蓄热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建筑蓄热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地老城改造的不断深入,一座又一座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建筑相继被推倒,有的是因为没有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而被推倒,也有的虽被定为"有很高历史价值"但却因没有新的"生命力"成为地方财政的包袱而被推倒.在挖掘、保护有历史价值和特色的传统建筑的同时,如何让这些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力",成为地方文化、旅游的财富源泉已成为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