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葡萄炭疽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新疆巨峰葡萄果腐病斑上分离到1种炭疽菌。根据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寄主范围和致病性测定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葡萄炭疽病菌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ec.)。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温度为28~30℃;生长的pH值范围是3~9,最适为6;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病菌生长最快。该菌的寄主范围广泛,曾在内地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新疆正在大力发展葡萄生产,对该病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南北各地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55个菌株的研究表明,该病菌在自然情况下易产孢,人工培养需在荧光或黑光照射下产孢,在黑暗下不产孢,不同菌株对不同的光质处理其产孢反应存在差异,某些菌株在两种光质下产孢能力均强于其他菌株,某些菌株在一种光质下产孢能力强,而在另一种光质下产孢能力弱,而有的菌株在两种光质下产孢能力均很强,供试菌株在PDA,Czapek,松针煎汁(红松,马尾松,湿地松)和玉米粉培养基上的生长,产孢能力以及在灭菌松针上的产孢量亦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S.sapinea群体在生殖生长适应性及其产孢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正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和胶孢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pauld. H. Schrenk)是引起板栗内腐病的主要致病菌[1~3]。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唑醚戊唑醇、精甲噁霉灵、嘧霉异菌脲、异菌氟啶胺是目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较强广谱性的特点,本试验选择上述6种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和胶孢炭疽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河北省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新记录种——寄生于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Rauv.)上的尾孢炭疽菌(C.caudatum(Sacc.)Peck)。文中对种的分类学历史,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24个松树枯梢病菌菌株的培养性状、离体生长速率、产孢特性、分生孢子表面纹饰及致病性等方面的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菌株问的培养性状存在显著变异,国内17个菌株可分为两类,第1类菌丝平铺,第2类菌丝为绒絮状气生。国外7个菌株除上述两类,尚存在其他类型。光照和营养是影响产孢的两大重要因素,各菌株在全黑暗的PDA培养基上培养50d以后均产生厚垣孢子。各菌株在灭菌湿地松松针上的产孢量有明显差异。分生孢子表面纹饰与菌株类型无关。各菌株对供试3种松苗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菌株能无伤直接侵入一至多个松种。大多数菌株在培养性状、离体生长速率、产孢量、分生孢子表面纹饰与致病性等性状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灵武长枣炭疽病的危害,加快新型生物防治菌剂的研发,通过微生物技术和分子技术,从宁夏灵武市大泉林场枣园土壤中分离筛得细菌J6-N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6-N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pH=4~10、盐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0%时均能生长,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该菌株生长的最适pH=8,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分泌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对胶孢炭疽菌进行拮抗,抑菌率为(77.63±2.64)%.该菌株对灵武长枣炭疽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组织培养法,从秦岭紫柏山七叶树茎段中分离得到45株内生真菌,通过真菌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将其鉴定到7个属如链格孢属(Alternaria)、鬼伞属(Coprinellus)、枝孢属(Cladosporium)及颈点霉属(Phoma)等。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HPLC)及质谱(MS)方法检测表明,菌株SL-6的代谢产物中存在七叶皂苷类化合物。抑菌活性试验显示,菌株SL-6的发酵液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及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对稻瘟病、黄瓜枯萎病及棉花黄萎病等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测定LYMC-3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检测其抑菌谱,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LYMC-3菌株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松树脂溃疡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七叶树壳梭孢菌(Fusicoccum aesculi)、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山茶炭疽菌(Guignardia camellia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orella)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抑菌活性最强的病原真菌,进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LYMC-3菌株对8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带长度及抑菌活性大小依次为:拟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葡萄座腔菌>松球壳孢菌>七叶树壳梭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松树脂溃疡病菌>山茶炭疽菌。LYMC-3菌株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0.36%,对其分生孢子24 h萌发抑制率为88.16%。【结论】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抑菌谱广,其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引起葡萄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和分类地位,以及不同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扩增等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导致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所选6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肟菌·戊唑醇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苯醚甲环唑次之,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3.54和6.64μg·m L~(-1);嘧菌酯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2 383.81μg·m L~(-1).肟菌·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可进一步用于葡萄炭疽病田间病害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0.
报道我国炭疽菌属3种,其中国内新记录1种,订正种2种.它们是胶孢炭疽菌小变种,毁灭炭疽菌和球炭疽菌,均有描述和插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真菌标本室(HMAS)和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1.
松枯梢病菌的培养性状和致病力变异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从我国13个省(市)16种松树和其它2种针叶树上收集的松枯梢病菌55个菌株在6种基质上进行性状培养的研究表明,我国松枯梢病菌在培养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类群分化,模糊聚类分析将55个菌株2分为三个类群。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供试菌株对5种实生苗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该病菌的致病力在各菌株、不同松种或不同接种方法间均差异显。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分化状况与其在培养性状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6-8月从新疆北部主要哈密瓜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1个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G Cmol%含量测定,确定采自叶片病斑上的9个供试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而侵染果实的病原菌可能还包括果斑菌(Acidororax.ar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13.
茶花和佛手胶孢炭疽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对保护型、内吸型和复合型3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源于四季茶花和佛手的炭疽病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炭疽病菌对复合型杀菌剂敏感性最高,其次是保护型,最低是内吸型;2株炭疽病原菌对复合型杀菌剂30%苯甲丙环唑敏感性最强,EC50分别为2.287 8 mg/L和3.075 7 mg/L.综合分析认为,复合型杀菌剂30%苯甲丙环唑和80%多福锌可作为今后防治茶花和佛手炭疽病的有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的杉木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并观察附着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核行为.[方法]通过菌丝体酶解的方法制备原生质体,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伯莱霉素抗性的细胞核表达质粒NL1::GFP转入受体材料杉木炭疽菌SMCG1#C菌株,通过荧光显微镜跟踪观察附着胞发育过程中的孢子、芽管和附着胞等结构中的细胞核行为.[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NL1::GFP质粒的杉木炭疽菌阳性转化子;杉木炭疽菌附着胞发育过程伴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与细胞核的转移;附着孢发育成熟后,孢子和芽管菌丝中的细胞核仍然保持完整.[结论]建立了高效的杉木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杉木炭疽菌与稻瘟病菌、希金斯炭疽菌的附着胞发育过程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杉木炭疽菌遗传转化及附着胞发育过程的细胞核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的杉木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并观察附着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核行为。【方法】通过菌丝体酶解的方法制备原生质体,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伯莱霉素抗性的细胞核表达质粒NL1::GFP转入受体材料杉木炭疽菌SMCG1#C菌株,通过荧光显微镜跟踪观察附着胞发育过程中的孢子、芽管和附着胞等结构中的细胞核行为。【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NL1::GFP质粒的杉木炭疽菌阳性转化子; 杉木炭疽菌附着胞发育过程伴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与细胞核的转移; 附着孢发育成熟后,孢子和芽管菌丝中的细胞核仍然保持完整。【结论】建立了高效的杉木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 杉木炭疽菌与稻瘟病菌、希金斯炭疽菌的附着胞发育过程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6.
胶孢炭疽菌侵染众多植物引起的炭疽病,给各国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RGS作为植物病原菌G蛋白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在众多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所获得的胶孢炭疽菌中所含有的12个RGS,通过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疏水性、细胞信号肽、跨膜区结构、亚细胞定位以及二级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上述RGS在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跨膜区域、二级结构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一致性特点;此外,通过对上述RGS进行遗传关系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菌株中的RGS彼此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深入开展胶孢炭疽菌RGS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病死猪体内分离到3株链球菌,并进行了病原学鉴定。细菌在形态上呈链球菌的特征,β或α溶血,分离株的生化试验结果相似,且都不与A~G链球菌群特异性血清发生凝集。经PCR鉴定,结果表明,3株均为猪链球菌2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3分离株对小鼠的毒力较低,但能在接种细菌12~15 d后使小鼠发病致死。  相似文献   

18.
南澳大利亚麦田茄丝核菌抑病土中木霉菌的特性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抑制Rhizoctonia solani的麦田土中分离到木霉菌,依据形态特征,鉴定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arceramosum,T longibrachianum和T.harzianum。取样土壤为灰质砂壤土,pH8.4(H2O),位于南澳大利亚的埃文。研究了与生物防治作用机制相关的生理学特性包括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抗菌活性以及重复寄生能力。T。pseudokoningii生长速度快但是产分生孢子少,但是T.parceramosum产分生孢子多。与其他种类相比,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的分离频率高,在盆载条件下对小麦Rhizoctonia solani根腐病以及全蚀病防治效果高,对R.solani的重复寄生能力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菌株问的重复寄生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在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有明显差别。依据平板抑菌能力,可将木霉菌株分为3个组。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不同,但没有发现特别能适应碱性条件而快速生长的菌株,虽然这些菌株都分离自碱性土壤。  相似文献   

19.
植物提取物对草莓根腐病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4种葱属植物(大蒜、韭菜、洋葱、葱、)的水提物和8种常见中草药(丁香、大黄、黄连、连翘、生地、桔梗、生姜、花椒)的水煎剂对引起草莓根腐病的2种主要病原真菌进行了体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大蒜和韭菜的水提物以及丁香和大黄的水煎剂在较高浓度下对立枯丝核菌和胶胞炭疽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较低浓度下则无明显影响或有轻微的促进病菌生长的作用;连翘的水煎剂在多种浓度下均只对胶胞炭疽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对立枯丝核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云南马关境内近两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柑桔炭疽病。从33个塘房桔病果的典型病斑组织分离获得6个真菌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得到病原真菌。依其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认为马关塘房桔真菌病害是由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真菌引起的柑桔炭疽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