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坚塞·土登贡培在十三世达赖喇嘛逝世之前的近十三的时间内,倍受其宠信,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中最耀眼的人物,拥有巨大的权势及威望。十三世达赖喇嘛逝世之后,土登贡培立即遭到了迫害,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政治背景。本文着重对土登贡培在十三世达赖喇嘛逝世之前所拥有的权威以及后来遭迫害的原因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龙夏·多吉次嘉、擦荣·达桑占堆、土登贡培为代表的一批近代重要人物,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扶植和重用之下,被民众称为"坚塞"。他们在维护达赖自身安全和权威、推进"新政"改革措施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十三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的独特现象,也是近代西藏地方统治阶级复杂斗争的鲜活表现。  相似文献   

3.
罗布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3):52-58,70
十三世达赖喇嘛基于两度逃亡期间对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和外部社会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科学文化等方面成就的认识,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西藏传统的政教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革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西藏社会开始出现一些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鲜事物。但是,由于新政推行者本身的局限性和西藏社会的传统惰性等各种内外原因,十三世达赖喇嘛旨在求强图变的新政改革运动,终究没能在西藏社会全面展开而中途夭折。文章试对其中的原由作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擦珠·阿旺罗桑于1880年出生在日喀则贵族德来绕丹家庭,是西藏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文章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擦珠·阿旺罗桑的学生和家人等知情人士进行访谈,收集和考证了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对他的学习经历、家族背景及其与十三世达赖喇嘛、擦绒·达桑占堆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了简要而客观的叙述,并论述了他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对西藏教育、人才培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22岁当摄政 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西藏地方政府一时无人执掌政务。按历史上的定制,达赖喇嘛圆寂后,需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摄政来填补这突然出现的权力真空。此时,一位来自西藏东南部塔波下如地方(今西藏加查县境)的活佛,在争议之中,  相似文献   

6.
试析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改革的措施及其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两度逃亡中,对外部社会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获得了切身的体验,并深切意识到对西藏现行的政教制度进行一番改革以求新图强的迫切性。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回到西藏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西藏传统的政教制度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革新。尽管由于新政推行者本身的局限性和西藏社会的传统惰性等各种原因,使这一旨在求强图变的新政改革运动终究没能在西藏社会全面展开而中途夭折,但毕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西藏社会开始出现一些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鲜事物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7.
丹巴饶旦,男,藏族,西藏山南人,1941年6月出生在一个世代藏传绘画的家庭中。他自七岁起入私塾学习藏语文,15岁至18岁在色拉寺系统学习因明学和藏族绘画理论。1979年丹巴饶旦先生调入西藏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主改革以前,罗布林卡是历代达赖喇嘛夏天居住的离宫别墅,它包括东、西两大景区。建筑以藏式为主,注重绿化,体现了浓郁的藏民族园林艺术特色。在建筑立面及装饰方面,具有震撼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3.西藏近代化改革逐步深入联豫在西藏推行的近代化改革,虽然因清王朝政权的垮台而付之东流,但他们开创的近代化改革事业,并没有因为历史的变故而停止。相反,十三世达赖喇嘛尽管利用内地革命爆发暂时出现混乱之机驱逐了封建王朝在西藏的统治势力.但面对动荡不定  相似文献   

10.
日本西本愿寺派遣的赴藏留学生--多田等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3年,多田等观受日本西本愿寺派遣,赴西藏留学,在色拉寺度过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活,成为历史上在拉萨居留时间最长的日本人。由于这段留学经历,多田等观不仅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建立了密切的友谊,同时为其以后的藏学研究及成为日本名藏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韩干是唐代画鞍马最为出色的画家。历史上流传关于他画马的神话,极言他画马的神妙。《照夜白图》是韩干鞍马画的代表作,是现存的他的极少数作品之一,也是把马的神采描画得特佳的作品。从视觉心理上对《照夜白图》进行分析,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拟测,以进一步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2.
藏传绘画不仅是藏族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研究藏族化的重要形象资料和活的“标本”。目前,国内外学对传统绘画作品进行断代研究主要以经验断代分类法和自然科学手段断代分类。章中作结合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对西藏传统绘画作品的“经验断代分类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丘沺是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誉之为“笔精墨妙,技法超群”。他花鸟、山水、人物兼擅,尤以彩墨山水见长。作品自辟蹊径,构图新巧,诗书画印和谐结合,形成高雅明丽的画风,深受海内外艺术爱好者青睐。惜一生贫困漂泊,英年早逝。福建省美协原主席丁仃称他是“一颗埋藏已久的珠”。  相似文献   

14.
阿顿大师是享誉西藏画坛的绘画大师,也是新勉唐派的重要传承人。他多次参加过西藏各大寺院壁画的设计、绘制、修复等工作,对西藏壁画的抢救和保护方面业绩突出;他还培养了众多弟子,为传承新勉唐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围绕着西藏传统绘画新勉唐派的渊源、历史、绘画风格及其传承方面对大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5.
西藏岩画最初的发现者大都是入藏考察的外国学者,弗兰克、杜齐等人最早在藏西发现岩画,杜齐教授很早便推测出这些古老岩画为北部游牧民族所为。中国西藏自己的岩画发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在众多考古工作者及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岩画发现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各地经调查发现并记录的古代岩画已有近百处地点,上千幅画面,近万个单体图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十几个县境内。瞻望前景,西藏岩画的发现可能还拥有一个比较乐观的前景。基于岩画发现的一般规律,西藏高原几乎具备岩画大规模存在的诸多条件——牧猎经济传统;鲜明而突出的苯教文化特色;古象雄王国的所在地等等;它们不仅意味着藏北羌塘草原在西藏的铜石并用时期,曾经是文化、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也就为岩画的存在奠定了基础,西藏岩画的发现应该是对传说中的古象雄国的揭密,是我们认识藏北高原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图象资料。  相似文献   

16.
冯爱民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2):84-86,114
我国著名版画家沙清泉,他一生操刀60年,创作了数百件版画优秀作品。他用犀利的刻刀,给木头赋予了"生命",鞭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根据沙老生前遗愿,其夫人及其子女将沙老版画作品及遗物捐献给镇江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绘画唐卡是藏族重要的宗教祭拜工具,具有神秘深厚的教理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其绘画色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图像表现内容。文章研究绘画唐卡的色彩组合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了解藏传佛教绘画的色彩审美观念和用色习俗,从色彩的运用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两方面分析宗教精神的博大和唐卡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加深对藏族唐卡中色彩创造的认知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陈伯程,中国著名画家,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因版画、漆刻的成功创作而出名,近些年又把触角转入国画山水创作,取得很大成功,其山水画没有过多地受传统国画的影响和约束,熔汇版画、漆画、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加之对人生自然的体悟,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质朴艺术天地,其画作灵动简约、超逸安详、疏朗隽雅、纯朴自然。  相似文献   

19.
美术作品篇幅大小,取决于内容的需要和悬挂场所的需要;画家名次的大小,取决于作品的影响力和艺术创新。把作品尺寸大小等同画家名次大小的提法,实在不妥,并且容易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20.
依据新批评的审美视角,运用谢赫的绘画"六法",观照元代画家倪瓒与民国瓷绘家汪野亭的山水画作,从"经营位置"与"气韵生动"两个方面,比较倪、汪二人的山水画作,借引《二十四诗品》的"飘逸","疏野"两种美学风格加以总结,比较二人的绘画风格,发现山水画的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