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港珠澳大桥采用的大挑臂钢箱梁外形较钝,在常遇风速下易发生涡激振动。该文通过一系列节段模型和全桥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详细研究了各种气动措施和阻尼措施对此类断面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挑臂钢箱梁截面存在2个竖向涡振区和1个扭转涡振区;依据涡振振幅和发振风速区间,通航孔斜拉桥需关注第2个竖向涡振区,非通航孔连续梁桥需关注第1个竖向涡振区;在栏杆上安装弧形扰流板的气动措施可有效改善其涡激振动性能;增加结构阻尼可显著降低其涡振振幅,阻尼比达到1.0%时,涡激振动基本消失,该阻尼限值可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调谐质量阻尼器的依据;最后,利用三维非线性涡振分析方法对节段模型和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桥采用110m跨钢箱连续梁形式,施工采用大节段整体制造和整体架设的工艺,其构造及施工方法为国内跨海大桥首次使用。基于全过程几何控制理念,重点对桥梁线形进行控制分析,计算分析钢箱梁的制造线形和制造工艺,并模拟分析得到其制造及架设过程中线形的变化规律,得出相应的线形调整措施。对日后同类型桥梁线形控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临近香港机场,为了不影响香港机场,采用了6.7 km沉管隧道方案,在隧道两端各修建了一个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次建设的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开敞海域,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是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海域之一,安全风险很大.同时,工程需要穿越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大挑战性.对港珠澳大桥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并研发了快速筑岛和跨海沉管隧道成套技术.结果表明,在岛隧工程7 a的大规模海上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安全零伤亡,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正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大桥于次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的伶仃洋海域,开始构想它的时候,人们称之为伶仃洋大桥。伶仃洋位于珠江口,呈喇叭形,水域面积约为210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5.
采用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跨700m的广东江顺大桥主桥结构抗风性能进行研究,包括主梁、桥塔气动参数试验与CFD模拟、主梁1/60几何缩尺比节段模型测振试验、主梁1/25几何缩尺比节段模型涡振试验、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研究等.结果表明:该桥在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具有足够的抗风稳定性,在设计风速下涡振性能和抖振响应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大比例主梁节段模型得到的涡振振幅小于常规比例节段模型得到的涡振振幅,表明采用常规比例模型进行桥梁主梁涡振性能评估是偏于保守的.  相似文献   

6.
正盼望着,盼望着,港珠澳大桥终于通车了!2018年11月7日傍晚,我与爸爸妈妈来到港珠澳大桥上,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条蜿蜒向前、望不到尽头的"巨龙","巨龙"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前方是九洲航道桥,爸爸指着那两座大气磅礴的"风帆"塔向我介绍,"风帆"塔喻示扬帆远航,代表着祝福。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海豚"塔和"中国结"桥塔。"海豚"塔喻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保护环境的  相似文献   

7.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72017-07-01至2017017-07-15;排行依据排行依据:本刊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7月7日,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先后经历13年论证、设计、施工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港珠澳大桥总长55 km,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王冠",其中主体工程由6.7 km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 km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作为  相似文献   

8.
李亚菲 《科技资讯》2008,(29):44-44
金塘大桥项目是舟山连岛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金塘大桥和金塘岛连接线组成,全长26.54km,工程采取了高性能海工混凝土。第Ⅳ-E合同段非通航孔桥470片60m箱梁的预制工作。非通航孔桥施工图设计范围共分以下区段:C区非通航孔桥(K30+715~K31+795m)、E区非通航孔桥(K34+325~K43+265m)及G区非通航孔桥(K43+595~K47+675m),上部结构均为60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梁两侧各悬臂3.0m,梁体采用C50海工耐久性混凝土,箱梁采用纵、横双向预应力体系,所有预应力钢绞线均采用高密度乙烯塑料波纹管成孔,下部结构采用钢管桩基础。  相似文献   

9.
港珠澳大桥CB05标浅水区非通航孔桥采用85 m组合连续箱梁结构,全长5 440 m,共11联,128片组合梁,国内外如此大规模的组合梁桥建设尚属罕见。如何通过线形监测准确而高效地反应组合梁实际线形,对工程本身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组合梁安装阶段的主要施工流程,重点阐述了组合梁体系转换步骤;运用Midas/Civil 2012建立了有限元理论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布置组合梁顶、底板线形监测点;选取本桥首件工程第八联组合梁为对象,将采集到的线形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偏差范围,分析偏差出现的原因,为后期改进施工措施、国内组合梁成桥高程验收标准制定以及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港珠澳大桥是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其建成后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城市的区位优势,促进城市融合和经济发展,推动珠江口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港珠澳大桥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区域交通需求,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判断标准出发,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及投运对珠江口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09,(19):10-10
港珠澳大桥有关人员8月10日表示,包括大桥工程推荐方案、工程可行性报告等在内的多个方案已由广东省发改委上报给中央。据大桥工程推荐方案显示,全长49.968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将超越目前世界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由于内地及港澳的差异,技术标准将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即采用最高标准打造“世界级跨海通道、地标式建筑”,  相似文献   

12.
缆索承重桥梁桥塔自立状态涡激共振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的某大跨度悬索桥位处东南沿海,桥塔施工时期处于台风多发期,设计风速较高.对比其他同类型的桥塔,该桥桥塔发生涡振的可能性较大,有必要在初设计阶段评价桥塔涡振性能,并考虑采取有针对性的涡振控制措施.通过裸塔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分析了桥塔在多种工况中的涡振响应特点,表明涡振效应不容忽略.比较了气动措施、机械措施以及桥塔动力特性形态和风环境因素对于涡振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旅检大楼直立锁边金属屋面被风揭和其他类似工程案例的分析,以及金属屋面抗风揭动态和静态试验,提出由于近些年等效基本风压的增大,基本风压应根据极端天气的变化情况适当进行调整的建议。在广东及港澳等台风多发地区, 8~10 s的波动周期更能真实反映本地的台风环境。试验也揭示了金属屋面板被风揭的控制风力是动态的脉动风。由于屋面板板肋与T码的咬合处易脱开,建议此部位应普遍设抗风夹,在檐口等薄弱部位加密檩条间距、加密抗风夹间距,并设抗风压条;在规范或设计中,对金属屋面板、 T码支座、自攻螺钉以及抗风夹等的强度和刚度均应提出明确要求;金属屋面按一定间距设置分仓缝,避免金属屋面被风揭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相似文献   

14.
非通航孔桥抗冲击能力较差,抵御船舶撞击能力较弱,易造成桥梁结构失效。目前,相对于非通航孔桥墩,通航孔桥墩设计了各种类型的防船撞装置,并应用于众多桥梁结构上。然而,非通航孔桥按照通航孔标准进行防撞设计是不现实的。近年来,非通航孔拦截系统的研究工作较少,对现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拦截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工作原理、适用条件等,为今后非通航孔桥拦截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宁波舟山港非通航孔桥为背景,结合航区环境、经济因素等,采用消能重力锚自动下落式浮基高架拦截系统。通过能量法进行消能分析,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进行船舶撞击拦截系统动态模拟,结果显示该拦截系统可有效拦截船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钢桥塔的装配施工中,传统的人工预装配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下且难以对实际装配过程中的整体线形进行调控分析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点云的高精度曲线钢桥塔整体虚拟装配系统方法,降低钢桥塔节段制作误差、自重和温度等受力变形偏差和实际装配过程误差对桥塔整体线形的影响.首先,开展基于节段点云模型的曲线钢桥塔整体虚拟装配,以降低节段制作误差的影响.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优化扫描方案对各钢节段进行扫描,获取钢节段点云数据并进行点云预处理、参数化建模.基于各节段参数化点云模型,提出了利用RBF神经网络进行轴线预测的曲线钢桥塔节段三点空间定位方法,对钢桥塔节段进行虚拟装配.然后,结合某桥上塔柱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逆向叠加桥塔自重和温度的施工变形,消除施工受力变形.针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已产生的节段装配误差,利用“施工控制”的思想,通过对其后续节段装配控制点坐标的调整,逐步降低前期节段装配误差对整体线形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曲线钢桥塔的整体装配精度.最后,对建成的花篮形上塔柱进行整体扫描并与设计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上述系统方法对提高曲线钢桥塔实际装配施工精度的积极作用,为类似复杂钢结构的装配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钢桥塔局部稳定试验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钢桥塔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设计了具有典型构造形式的钢桥塔节段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得到了构件破坏时的稳定承载力、局部失稳模态以及受力特征,揭示了钢桥塔局部失稳破坏机理,建立了钢桥塔节段的板壳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一类稳定和二类稳定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结构初始缺陷影响的二类稳定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局部失稳的发生导致了结构的几何构形发生了改变,在局部变形不断增大的同时,钢桥塔壁板的轴向应变分布也由均匀变为不均匀;基于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对钢桥塔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托港珠澳沉管隧道工程,建立了3维实体连续有限元模型,对这条深水超长沉管隧道在地震作用时接头处的内力和位移情况以及止水带的压缩与变形进行了详细的模拟与研究,重点分析了地震作用时沉管隧道接头处的相对位移(包括管节接头和节段接头)、管节接头处GINA止水带的变形,为施工和运营期的安全与维护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6月以来,香港喜事不断,首先是从世界卫生组织中的旅游警区和疫区中除名,接着是广东居民在7月份可用个人身份赴港旅游,再加上“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港珠澳大桥”即将落实,香港一扫过去几个月因SARS和经济不振所带来的阴霾,一派喜气洋洋。尤其是港珠澳大桥立项,和中央政府关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出台更被香港视为中央给香港回归6周年的一份大礼。  相似文献   

19.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索塔为世界上建成的最高桥塔。索塔锚固区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其构造及受力机理复杂,结构耐久性问题需高度关注;300 m塔高使得结构对风和环境因素相当敏感;高塔施工的抗风安全尤为重要。从索塔锚固区设计、索塔形态控制、抗风安全3个方面介绍苏通大桥索塔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0月23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通车。这座大桥被誉为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跨海大桥中的纪念碑。它全长55千米,横跨风高浪急的广东伶仃洋,需要在120年的使用寿命里抵抗台风和地震的侵袭,建造困难前无古人。大桥还有一节深埋在海底的隧道,由两座新建的人工小岛与大桥连接。整座大桥充满科技亮点和令人赞叹的智慧结晶,在便利交通的同时,也让中国桥梁又一次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