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国原生铝工业的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借鉴国际铝协提出的铝工业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框架和方法,对中国原生铝工业进行了相应的核算。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原生铝工业消耗6 578万t标准煤,占全国能耗的2.9%;原生铝电解环节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占原生铝工业总能耗及总温室气体排放的67.7%和82.7%;电能消耗分别为原生铝工业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贡献71.9%和69.2%。改善电力结构可以有效降低中国原生铝工业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各级决策部门目前正在思考解决的问题。依据现实数据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特征有个具体明确的认识。通过搜集我国能源及其它统计数据,参考IPCC提供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方法,对2009年我国30个省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测算,从区域的角度对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二氧化碳排放差异明显,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3.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低碳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总量大并将持续增长、人均排放高、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等特点。积极利用碳交易制度,降低环境成本,促进技术进步,发掘减排潜力,是顺应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也可以在应对国际形势中争取主动权,对助推经济发展低碳转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方法对2003—2008年江苏太仓市一次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利用Kaya恒等式进行了分解分析,同时计算了2003—2008年当地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量(来自一次能源消耗);结果表明2003—2008年当地一次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而单位GDP CO2排放量呈现倒U型曲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效率是影响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而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则是未来当地降低由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05,(10):21-22
在中国,发展速度愈快的地区,物质消耗比重增长也就愈高.环境和资源的发展瓶颈,在浙江表现得尤为突出.调查和统计表明,在“十五”期间,浙江GDP增长年均为15%左右.然而,从浙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看,总体上废物排放年增长率略低于GDP的增长,或与GDP增长持平,说明废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温室气体排放显著,目前中国尚无全面的沥青路面建设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体系。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根据新建沥青路面工程建设过程划分了沥青路面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体系边界,提出了各建设阶段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研究了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测算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沥青路面建设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针对中国典型路面结构进行了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拌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首位,占总量的50%以上,其次是原材料生产阶段;节能减排措施应以机械设备能耗控制为主,选用节能高效的机械设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原材料生产阶段排放最大,约占总排放量的98%,其中水泥排放占92%,节能减排措施应以原材料控制为主,选用高效节能方法生产水泥产品。  相似文献   

7.
树立低碳经济理念加速淮北城市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排放的CO2破环了大气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应对能源资源消耗所引发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是对世界提出的挑战,也是对中国提出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消除贫困、加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时期,能源消费的高碳特征给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巨大压力,树立低碳经济理念、推进城市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在我国发展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车用合成燃料所带来的能源和全球变暖影响,使用“从矿井到车轮”的方法对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在资源开采、炼制加工、运输分配及最终使用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量计算,并与传统汽油和柴油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的全周期石油消耗远低于汽油和柴油,对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有一定作用。在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天然气基燃料优于煤基燃料,但两者均明显劣于汽柴油,对中国未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构成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在我国发展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车用合成燃料所带来的能源和全球变暖影响,使用“从矿井到车轮”的方法对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在资源开采、炼制加工、运输分配及最终使用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量计算,并与传统汽油和柴油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的全周期石油消耗远低于汽油和柴油,对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有一定作用。在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天然气基燃料优于煤基燃料,但两者均明显劣于汽柴油,对中国未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构成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10.
氢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电动汽车和氢动力汽车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使用从油井到车轮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以煤基原料提供动力的电动汽车和氢动力汽车的循环的生命周期化石能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未采用CO2捕集与封存技术时,电动汽车在生命周期化石能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优势明显。随着CCS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氢动力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将优于电动汽车,但这需要以生命周期化石能消费的增加为代价,中国政府有必要加大对电动汽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面气温和降水变化未来情景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加拿大CCCM a模式,对中国地面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CCCm a模式能较好地模拟中国区域地面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②从A2和B2情景的预估结果来看,地面气温的增加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大体的情形是内陆增温大于海洋,北方增温大于南方。降水量总的变化趋势也是不断增加的,降水量的增加主要青海西藏一带,华南地区在21世纪末期降水量会有所减少;③模拟结果还表明,未来中国区域的地面温度是持续增加的,即使从1990年开始采用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其后的增温趋势依然很明显,直到21世纪中期,才能明显的看出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对缓解增温趋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多个省份的10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碳源调查与分析并结合IPCC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6》提供的温室气体计算参数,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能源类型的沥青路面施工期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模型,得出了施工期高排放环节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沥青路面施工期温室气体排放较高的环节为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及沥青混合料拌合,分别占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4.66%、14.63%和13.21%;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环节温室气体排放较高的原因在于使用了含碳量较高的煤和重油作为能源,应加大清洁能源天然气的使用.研究成果明确了低碳减排研究方向的同时,对于绿色施工、建设低碳环保型沥青路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1985-1997年我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固体和气体物质输入与输出总量呈相似的增长趋势,而自来水供应量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之间遵循多项式的统计关系,因此,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物质输出量,控制经济系统的资源投入量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一种有效途径;(2)人均固体和气体物质输入与输出量也呈增长的趋势,其中,人均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增长迅速。此外,人均物质输入与输出量的年增长率明显大于同期人口的年增长率。由此可见 ,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消耗在加速增长,而大气与土壤环境的污染在加速恶化;(3)创造单位GDP的物质输入量和输出量(包括水的消耗量和污水排放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反映出我国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系统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低碳运行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该文基于北京市污水处理流程,构建了污水处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对2010—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规模进行核算,并预测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明显上升,年均增幅达6.03%;污水处理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环节,其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占整个系统的51.27%;不同处理标准和处理工艺的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北京地方标准的排放强度大于国家标准,处理能力较高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排放强度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的1.77倍;在基准情景、高标准出水情景、低碳排放情景下,2035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均会增加,其中低碳情景的增幅最小,但投资和占地面积分别需要多增加49.95亿元和192万m2。基于该研究结果,从源头、过程和终端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温室气体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微藻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统柴油为比较基准,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微藻生物柴油的生命周期化石能耗、石油能耗和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Emissions,GHG)排放.结果表明:微藻生物柴油生命周期上游阶段的化石能耗比传统柴油的高,石油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较低;微藻生长阶段是化石能耗强度最集中的过程(如大量肥料的使用和电力等过程燃料的投入),其次为油脂提取阶段;使用微藻生物柴油(M-BD100)可减少石油资源消耗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现有条件下,微藻生物柴油掺混20%(体积比)的传统柴油可降低生命周期化石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据统计,在我国85%的能源被城镇所消耗,8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城镇。因此,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城市甚至区域的范围内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发展生态建筑,倡导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建筑设计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物质流分析作为循环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正在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以物质流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物质流分析模型.选取1997-2005年的数据,对四平市的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的总量、结构、强度与人均规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本地资源消耗以生物量为主;经济发展中农业所占比例较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较大,"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循环经济是四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不可忽视.农业因兼具碳源、碳汇的双重特性而在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旨在从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范畴、影响因素、排放量测算、减排潜力以及减排对策等方面对当前已有的农业温室气体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对当前研究的关注点进行归纳和比较,发现当前研究存在核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减排模拟有局限性、减排对策未从农户角度出发以及缺乏对农业部门减缓和适应的研究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视角.如确定县级及更小尺度农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探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特征,从微观农户角度出发研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用经济学思想协调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农业温室气体的时空演变与差异,为农业部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均GDP的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分析1985—2003年山西省区域人均GDP差异的变动特征,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我省在今后注重发展效率的同时,应注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探索高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完成相关政策的定量评价,基于陕西省统计年鉴,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建立了包含终端能源需求、能源加工转换、资源供应及温室气体排放4模块的陕西省LEAP模型。在对陕西省未来人口、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政策情景下未来陕西省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做出了预测,完成了相关政策的定量评价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各项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陕西省的能源消耗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均有所降低,在所建立的节能减排综合情景下,2030年陕西省一次能源消耗量与基准情景相比可望降低20.35%,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降低27.29%;从节能减排技术来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从用能部门来看,工业、交通及发电部门贡献水平最高。总体来说,陕西省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