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以伪满康德皇帝的身份栖居在伪满宫廷时,日本关东军授意在伪皇宫为他修建了各种娱乐场所.这些场所大多分布在伪皇宫内廷东西两院,主要是游赏散心之处;健身娱乐之处;视听享受之处.从这些场所的介绍和溥仪在其中的活动的叙述,可进一步丰富伪满宫廷史料,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伪满时期,溥仪的形象塑造多为表面的傀儡形象,其隐藏在深层次的抗争形象却鲜有人知。溥仪抗争形象的再塑,主要是通过其组建的护军这一军事武装来体现,它既是溥仪组建的私人武装组织,更被溥仪视作变相的陆军来培养。虽然最后在关东军的强压下走向衰落,但仍是溥仪抗争形象塑造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丰富了溥仪的研究内容,即双重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从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在满洲的统制已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是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所谓“满洲”国的建立,第二是同年八月十五日所谓日满议定书的签定与日本正式承认伪国,第三是本年三月一日溥仪的傀儡登场,改“执政”为“康德皇帝。”但在经济  相似文献   

4.
溥仪没谕旨消防队干着急 末代皇帝溥仪,按照与袁世凯定下的优待皇室条件,退位后仍然"尊号不改",在紫禁城里过着"小朝廷"的生活.他每天照常以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宗人府、内务府等一套宫廷机仍旧常奉职不变.  相似文献   

5.
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见证人北京故宫,原是明清两朝的皇宫,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朝自永乐到崇祯共14代皇帝、清朝自顺治到宣统共10代皇帝均在此居住。1911年(清宣统三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当时年仅6岁  相似文献   

6.
紫禁城,明清时代前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居住过。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末代皇帝溥仪仍然住在这个戒备森严的皇家城池里。1923年6月26日晚,在紫禁城的西北角,突然红光冲天,火焰离达十丈余,内里夹杂着叫喊和哭嚎。原来是神武门内建福富的德日新斋起火, 并迅速延及其它建筑,待溥仪谕旨,消防队一小时后才进入火场。  相似文献   

7.
自公元前221年秦嬴政称始皇帝,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末代皇帝溥仪,其间二千余年,中国一直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皇帝制度。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最高政治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作为皇帝妻妾的后妃,也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旧史家常强调“贤妃开国,嬖宠倾邦”,未免过分,但后妃在某些时期,其作用确实超过了皇帝,影响到王朝兴衰。因此,研究一下古代的后妃,对深入批判封建皇帝制度及肃清封建主义的遗毒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周晨 《大自然》2011,(6):74-78
宫殿巍峨、楼阁重重的故宫总给人一种严整庄重、富丽堂皇的感觉。然而,一旦深入其中,你就会发现,这里既有雄伟的殿堂和开阔的广场,也有别致的水榭曲池和优雅的亭台楼阁。昔日帝王将相议政执礼的场所雄伟高大、严肃庄重,皇帝与后宫游玩休憩之处绿水掩映、活泼灵动。  相似文献   

9.
正尽管皇宫始建于1785年,迄今已有227年历史,但人们几乎找不到几张关于皇宫内部景致的照片。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皇宫十分著名,是任何前往摩洛哥的旅行团必到之处,然而尽管如此,这座皇宫却始终笼罩在神秘面纱之后。皇宫位于拉巴特新城区的中心,是典型的北非阿拉伯造型:乳白带一些淡黄色的围墙,墙上装饰着绿色琉璃瓦,大大小小的门窗都是上尖下方的造型,窗户上点缀着阿拉伯花格。皇宫大门也是同样的上尖下方造型,两扇宽大的木门上,缀满了精美的黄铜抽象花纹装饰。不算太高大的门楼  相似文献   

10.
天禄琳琅珍籍存于清皇宫昭仁殿中,是清廷收藏的历代善本珍籍的精华。1924年,天禄琳琅部分珍籍被溥仪盗运出宫,由北京而天津,再转长春,沈阳,最后入藏国家图书馆。而故宫劫余部分,则在抗战时期南迁,由北京之上海,再西迁南京、四川,大陆解放前夕又转运台湾,入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1.
正为什么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有时会争论不休。公元9年,罗马。一个信使急急忙忙穿过皇宫,给奥古斯都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日耳曼人已经消灭了三个军团。然后,一件可怕的礼物又被递呈给了皇帝,已死的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瓦卢斯的头颅。自那以后,奥古斯都就像一个梦游者一样在他那巨大的皇宫里游荡。他茶饭不思,他不再洗漱,他辗转难  相似文献   

12.
来到美丽的吉林省省会长春市,这里有一座与现代建筑风格迥然不同的建筑群,它就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它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和溥仪及其后妃"皇家悲剧"的历史见证保留下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长春市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3.
皇室逸事因工作关系,我曾多次进出博卡萨的皇宫,耳闻目睹了皇室的种种佚闻逸事。复兴宫原为总统府,坐落在班吉市内的乌班吉河畔。博卡萨称帝后将这座宏伟别致的建筑改建成皇宫,作为他接待国宾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各国使节也在这里向博卡萨递交国书。皇宫内有个动物园,饲养了一些猛兽,据传博卡萨在这里用活人喂狮子和鳄鱼。博卡萨确很残忍,在院内的一个非常现代化的贵宾接待室旁有一间阴森可怖、血迹斑斑的刑讯室。博卡萨的行宫在后院,那里有一套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博卡萨  相似文献   

14.
紫禁城重重宫殿,辉煌壮丽。然而,在这平静的宫室屋檐之下,却不断地上演着偷鸡摸狗的盗窃勾当。太监们守护的宫殿,盗窃活动从未间断。发展到溥仪大婚的时候,盗窃演变成了公然的行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程度:皇帝、皇后刚刚行过大婚礼,皇后凤冠上镶嵌的珍珠、  相似文献   

15.
服饰制度是典章制度的一种,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清朝也是如此.考察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宣统帝溥仪(1908-1912年在位)”图片中宣统帝服饰,通过对服饰上的“补子”及其纹饰的考察,认为其为一至九品官员服饰;通过对冠顶形状及结构的判定,认为此为朝冠,但却非皇帝朝冠;最后,综合其它文献判断,认为此服饰极似一至七品官员所有,甚至是仿照一至七品官员服饰的戏服.  相似文献   

16.
中唐的元稹是货真价实的才子,皇家御封的那种。《旧唐书》记载,当年穆宗皇帝还在东宫为太子的时候,周围的那些女性就特别崇拜元稹,经常诵读元稹的诗歌,并谱成曲传唱,当时皇宫里的人,把元稹呼为"元才子"。而元稹也具备成为明星的外在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17.
《了不起的故宫》是一套解读故宫的故事书,面向6-14岁读者。全套书包含《神奇红房子》《一起建皇宫》《神秘大怪兽》《皇帝的宝贝》《热闹中国节》5本,分别从皇家生活、建筑智慧、神兽图腾、国宝文物、传统节日5个视角解读故宫。  相似文献   

18.
魏晋皇帝宗庙四时祭祖礼制,既有沿袭东汉相关制度之处,也有因时适宜变革、创新之处。由于受经学领域郑玄、王肃两大学派相互辩难、竞长的影响,曹魏皇帝宗庙禘、祫祭礼制最初依据郑玄学说,而后兼采郑玄、王肃学说定制。为兼顾情、礼,东晋自穆帝以后,逐渐实行每三十个月举行一次祭祀的殷祭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为了演军习武,外出寻乐,清代皇帝每年夏秋之际,多要出巡行猎.承德热河围场是康熙皇帝选定的围猎场所.北京南郊南海子的皇家猎苑,更是历朝皇帝经常巡狩的  相似文献   

20.
东汉的皇宫宿卫体系是在继承西汉皇宫宿卫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而形成的。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非常严密、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控制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使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成了外戚和宦官削弱和控制皇权的凭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