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代折子戏选本为研究明代戏曲声腔的变化提供了一个角度。明代戏曲的南北曲之争,明代南曲各声腔的兴衰起落,都可以由此得以发现或证实。从明代折子戏选本的情况来看,万历前的舞台以北曲为主,万历中,南曲兴盛,而北曲则吸收了民间小调的特色,以弦索腔的形式流传下来。明代南曲各腔也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嘉靖间,弋阳腔、海盐腔首先兴起,继之以青阳腔、徽州腔,而备受文人推崇的昆腔则在万历后才盛行一时。  相似文献   

2.
在咏物诗的发展历程中,南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由齐到梁,咏物诗开始独立成体,进而初具规模。这一诗体的日渐繁盛是南朝诗坛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南朝文人集团的兴盛及其群体文学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邺下文学集团时期,文学成为集团内部文人宴集、游览等交际活动的主体和特色。主要表现为:文学不仅成为集团内部文人活动的重要成果与价值体现,而且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彰显出同步发展的趋势,文人文学创作的群体性特征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活跃于元代冀中南地区的静修文人集团,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前提,以人文地理学为视阈,从宏观角度对静修文人集团存在时间与活动地域进行界定,考察、分析静修文人集团主要成员、发展阶段,考述其集部著述及其版本源流,以期有裨益于静修文人集团文学与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曲江池》到《绣襦记》,李亚仙形象的改变有着明显的时代的印记。元代社会,由于蒙元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冲击以及文人社会地位的急剧下降,使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被赋予更多的叛逆性。明代社会,正统思想地位归复,封建礼教再次兴盛,封建观念遏制人们思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自觉接受礼教约束,表现出一种礼教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唐代中期以后,分司东都的文人数量不断增多.其中,白居易曾长期在洛阳任分司之职.他在文坛的声望和影响力,他所倡导的"中隐"思想和闲适生活情趣以及广泛的交游、超然的政治态度和对诗歌唱和活动的热衷等因素,使他成为当时分司东都文人群中的重要人物,并促进了洛阳闲适诗唱和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书信体文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文论形式。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形式灵活多变,成为明代众多文学流派传播文学观点的重要途径。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文人结社发展的鼎盛时期,文人诗社多分布在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且风景秀丽之地,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便出现了以苏州、杭州、金陵等大城市为中心的文人结社。其中金陵的青溪社就是跨越明代三个时期的一个蓬勃发展的诗社,它的发展影响着整个金陵,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婧芳 《晋中学院学报》2012,29(2):72-74,84
明代是文人结社发展的鼎盛时期,文人诗社多分布在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且风景秀丽之地,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便出现了以苏州、杭州、金陵等大城市为中心的文人结社。其中金陵的青溪社就是跨越明代三个时期的一个蓬勃发展的诗社,它的发展影响着整个金陵,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戏发展到明代,出现了创作上的分化--重伎艺性的民间南戏和重文学性的文人南戏.历史上,"南戏"("戏文")这一称名包含了文人阶层对艺人们伎艺性扮演行为的习惯认识,它不足以体现文人的文学性剧作的价值和品格,故明代文人阶层意图以"传奇"称名来体现其剧作的文学内涵,以区别于艺人们的伎艺性南戏.这一改称反映出文人阶层对文人南戏价值品格的认定,而选用"传奇"称名也有其文学渊源和戏剧观念背景.  相似文献   

11.
在珍稀明集中发现九家十二通与汤显祖的尺牍,现今所有汤显祖研究资料及论著皆未曾提及。其中的六家九通尺牍,辑自海外孤本。结合相关文献,对这十二通尺牍作一史实上的考证与论释。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唐初、盛、中、晚各个时期都有影响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帝王大臣们关注的,也是文人们所关注和参与的。初唐文人的辅国安邦、盛唐文人的兴业建国、中唐文人的改革弊政、晚唐文人的深刻反思是唐不同时期文人的不同担当精神的体现。唐代文人自觉地将自己与时代联系起来,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出力。唐代文人的担当精神是儒家社会理性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文人从"明清易代"的历史中找到熟悉的叙述和表达方式以言说自己的处境。作为一种"隐微修辞"策略,《古今》杂志文人通过言说"晚明"历史来阐扬心曲,塑造自身"遗民"的形象。通过考察以《古今》杂志为中心的文人对"晚明"的再叙述,可知"晚明记忆"成为沦陷区的文人曲折表达自己心声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4.
许昌,古许国所在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许县,隶属颍川郡,隋唐至明清称许州,今为省辖许昌市,其行政管辖范围大致和许州时代相同。许昌地理环境优越,良田沃野,山川秀美,是古代农业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处于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很长时期内,地接京畿,政治上、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末魏晋时期,“天下当朝正许昌”,是曹魏和西晋王朝的政治与军事要地。隋唐北宋时期,地处汴、洛之间,锁钥中原,各种文化交汇于此,使得许昌往往能开风气之先,名人辈出。纵观数千年的许昌发展史,既遭受过不堪回首的灾难,又取得过值得自豪的辉煌成就。可以说,元、明以前的许昌,实乃历代王朝政治之枢纽,文化之熔炉,人文之渊薮。  相似文献   

15.
现存元杂剧《西厢记》的最早文本出现在明代。有明一代,曾出现60多种《西厢记》版本,至今尚存40余种。本文主要介绍明代《西厢记》的佚本情况、部分目前暂不知下落的刊本,以及学界对其是否曾经存在仍有争议的版本。  相似文献   

16.
北魏洛阳佛教的复兴与北魏皇室的扶持密切相关,皇室在经济、政治、人员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扶持是其得以复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8.
关于明代科举考试试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依据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本《明代登科录汇编》等历史资料对明代乡、会、殿试试题的起草、格式、字数及特点和试题的种类、试题的优劣进行评价,同时对试卷批阅的人员、特点、方式和批语,字数及结构诸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明代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与李白知己杜甫的<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一诗进行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证明李白的籍里是唐代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明代蜀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任瀚的地方史和方志学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应在明代史学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