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吸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拓展的吸收能力的概念,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和科学事业经费的投入能够提高对FDI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而人力资本投入对FDI溢出效应的吸收作用并不显著,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并没有进入利用当地人力资本的阶段。FDI还主要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和廉价的劳动资源,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外延投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FDl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力度的大小、FDI技术溢出渠道的通畅程度和东道国自身“吸收能力”是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又对这三个因素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以中国1983-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得出结论认为:人力资本水平的丰裕程度决定了FDI技术溢出的大小;FDI能够通过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而且FDI与人力资本相结合的技术溢出效应要远远大于资本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3.
运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创新构建了吸收能力的量化方法,优化了知识生产模型的分析框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双向FDI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检验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溢出均促进了我国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但该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OFDI吸收能力起到正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能够增强O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FDI吸收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当吸收能力超过门槛值时,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将降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2014年我国服务业省际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研发投入强度和法律保护作为地区吸收能力的衡量指标,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中国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的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上4个指标衡量的吸收能力对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皆存在门槛效应。当转换变量所代表的吸收能力跨过门槛值之后,服务业FDI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同地区的服务业FDI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算法,运用Eviews 6.0软件测算出1979-2004年我国各省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来实证研究国际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FDI)、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状况.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进口以及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从短期看,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则是促进TFP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30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实证检验了FDI的进入对我国创新效率的影响.主要的结论有:FDI的进入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外贸易水平、产权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显著地促进了效率的提升,而企业规模对创新效率的改善起到了抑制作用,本地吸收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发挥FDI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该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1979—2006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1979—2006年间中国的FDI、人力资本和R&D投入等技术进步变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增加科技投入、加速人力资本形成和促进FDI吸收和利用,对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3--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获取、消化和应用3个维度,选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外开放度、研发投入、人力资本、要素市场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六大指标来研究吸收能力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各吸收能力指标都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不仅要继续加大研发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2001~2014年我国东部地区面板数据,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对数线性模型,在Stata软件中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进口额、R&D内部经费支出以及人力资本都能显著提高我国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从影响系数大小来看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最大,此外,我国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受FDI的影响不显著。文章所得结论对新常态下全面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引起了理论界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认为FDI对不同地区的作用不一定相同。文章以宁波为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衡量技术溢出效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宁波市相关数据,对其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经济产生了负面技术外溢效应,其原因在于宁波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较低,与跨国公司差距大,自身技术吸收能力低。为此,文章从调整引资结构、促进内外资企业联动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宁波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山东省17地市2000—2008年面板数据,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 I)技术溢出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变量存在单门槛效应,技术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回归说明了这些变量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 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同时给出各市在吸收能力各方面的现状,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进行创新的行为是创新空间溢出的重要表现,而吸收能力是外部学习和创新溢出发生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区域吸收能力在企业微观层面作为一个多维度变量,分解为人力资本、R&D活动和产品技术三个维度,探讨吸收能力中的构成要素对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特定学习行为特征的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电子产业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社会临近性和组织临近性进行外部学习的企业更多的集中在电子行业高技术产品的生产领域上,并且CEO能力是企业利用与母公司和国外客户的组织临近性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才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国人力资本的国际化水平。按人才参与国际流动与否,将人力资本分为海归型和非海归型2种类型,以中国为例,就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在FDI与本土企业间流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结论:相比非海归型人力资本,FDI通过海归型人力资本流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并且2种技术溢出效应存在一种内在的互相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利用CVX软件求解半定规划问题的有效性依赖于该半定规划问题的原始-对偶性,提出利用半定规划问题的强对偶定理和Gershgorin圆盘定理证明在箱子约束及单位球形约束下的凸二次规划问题的半定规划松弛模型解的存在性。该证明方法为嵌入了SeDuMi和SDPT3这两种内点算法的CVX软件提供了有效求解半定规划松弛模型的理论依据;一旦利用该方法证明了半定规划问题解的存在,必然可利用CVX软件有效求解。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国内投资、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经济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只有吸收能力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和直接动力。从短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过国内投资和政府支出。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支出和国内投资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就1983—2007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投资产生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短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滞后一期的负影响。有关政府部门要对当前的外资利用政策做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削弱挤出效应,不断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资本供给和技术提升两个角度,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