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平均速度场研究中很少利用声波测井资料,这是因为声波测井资料本身的缺陷所致。通过对声波漂移值计算、声波漂移校正和声波浅层补偿时间计算,将声波测井资料校正为接近VSP精度,从而可用于平均速度场中对速度谱速度进行标定。应用该方法在XJ地区建立的平均速度场,经两口新井的VSP检查,最大绝对误差为54 m/s,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2.
刘维伟 《科技资讯》2014,(12):106-106
VSP是连接钻探资料和地面地震资料的桥梁。本文从近几年八面河地区的工作实例出发,对VSP速度资料、层位标定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结合VSP资料、钻探资料对该区地面地震资料的综合处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阶段,VSP(垂直地震剖面)作为一种精细勘探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维VSP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可以直接得到地层速度模型。它结合了三维VSP地震射线追踪算法和数学反演算法,它能够实现对地下地层速度模型进行重构,速度成像结果对认识地质结构提供了直观的依据。为了测试算法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对三维VSP正演走时加入了20%的高斯噪声,然后利用三维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进行速度反演,得到了三维地层速度模型、垂直切片图和水平切片图。射线方向的交叉性程度决定了反演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由于射线在浅部地层的交叉性比深部地层的交叉性更好,浅部地层的反演效果更加清晰;相反,深部地层的速度反演效果较差。算法对含噪声数据取得了良好的反演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快速路主辅路入口宏观小型车交通流的比功率特性,在早、晚2个高峰时段用无人机拍摄快速路入口小型车汇入的视频,通过Tracker软件获取视频中小型车的逐秒速度和逐秒加速度,并结合小型车比功率(VSP)模型,提出小型车流平均比功率(VSP)模型.将车辆汇入的行驶路段均分成10个行驶区间,计算各个行驶区间的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和平均比功率,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分区间分析法较整体分析法能够更客观地分析车流行驶过程中平均比功率的变化;2)小型车汇入车流平均比功率受其平均加速度的影响较平均速度更为显著;3)小型车汇入车流的最大平均加速度和首次变道主要集中在第4和第6行驶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接收点道集的VSP纵波速度分析方法。从VSP炮集记录中抽取出共接收点道集,进而利用地面地震比较成熟的纵波叠加速度分析方法进行VSP记录的速度分析。通过模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震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过程中经常用到地层的平均速度,而平均速度的求取不易,尤其在测井资料很少的情况下,平均速度的求取更难等问题.依据地震勘探原理,在中、浅层地震勘探中,可将沉积地层近似为连续介质的地质模型,在连续介质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存在一定规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经验公式,应用均方根速度在连续介质情况下的近似公式及数据处理中所得到的速度谱资料能够计算出平均速度的经验公式,得出的平均速度能够满足中、浅层地震勘探中时深转换的需要,另外,应用平均速度及钻孔资料可以对地震时间剖面进行相位标定.  相似文献   

7.
地震波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就某浅海油田两条连井地震剖面的处理与解释中所涉及的地震波速度的纵、横向变化规律研究方法予以讨论.研究用于地震解释的速度,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研究速度的纵、横向变化,确定合适的成图速度;其二,研究地层的层速度,为地层解释和岩性预测提供参数.地震测井和VSP测定的速度精度较高,但剖面上的井测定的速度资料很少,不足以控制速度的横向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剖面上的速度谱资料来确定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姜元刚 《石河子科技》2011,(6):41-42,40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与地面地震相比VSP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高,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明显。VSP技术提供了地下地层结构同地面测量参数之间最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的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为零相位子波分析提供支持,提高了工作时效、降低施工成本,发展了三维VSP与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是地震解释阶段的第一步和预测储层研究的前提,也是高精度勘探工作的基础工作。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玛北1井为例,简要分析了常规合成记录标定和VSP标定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该区域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VSP)资料的处理流程,之后利用玛北1井校正的声波曲线合成记录和VSP走廊叠加剖面来进行综合层位标定,将深度域测井、地质层位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紧密连接起来。最后通过层位标定结果、层速度的分层以及泊松比的特征,推测在深度4 800~4 925 m为有利储层段,并在钻井结果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0.
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欧南凹陷速度场的建立对于该区的构造成图和岩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欧南凹陷二维地震测线的叠加速度为基础,采用Dix公式法建立了工区的层速度场和平均速度场.并从速度场单点的速度曲线、沿测线的速度剖面和速度的等时切片3个方面对所建速度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用平均速度场对解释的各t0层位进行了时深转换和构造成图,并用欧1井的实钻深度对各构造图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所成构造图误差在1.00% ~3.19%之间,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地质分层与地震反射层的对应关系,时深转换是地震资料解释中提高勘探精度非常关键的一步。介绍了时深转换的原理、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时深转换速度的求取思路,阐述了不同地质和地震地质情况下,不同的时深转换方法,结合层位、断层等的T0值,绘制出需求的构造图,以达到最佳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2.
检波器位置漂移校正是海上地震勘探的一个技术难点。阐述了利用折射波旅行时进行检波器位置校正的基本原理,导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技术流程。同时迭代反演海水速度和海底速度,提高了反演的精度。实际资料处理证明,处理效果要优于声波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陆上油田,受地表障碍物限制,常规的基于规则采样理论的地震数据采集越来越难以实现,同时为了解决越来越复杂的地质问题,需要更密集的空间采样,造成地震勘探成本急剧上升。为了适应复杂的地表条件和节省勘探成本,本文研究基于压缩感知理论设计随机地震观测系统,利用高维空间低秩约束算法完成随机地震数据的高密度规则化重建,通过理论模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同样采样密度下,该方法能获得比规则采样更好的成像效果,为当前东部老油区的高效高密度地震勘探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沁水盆地在海陆相-陆相过渡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煤系地层岩性及速度横向变化快,高精度的速度体对时深转换的精度至关重要;但山西许多矿区地震资料老旧,仅有叠后地震数据,常规时深转换方法误差较大。为构建高精度速度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叠后反演速度及利用标准层控制的煤系地层精细时深转换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某一标准层作为起算层,用钻孔约束速度谱得到起算层底板标高,用叠后地震反演速度构建速度模型,基于起算层结合速度模型获得标准层初始底板标高,通过钻孔校正得到标准层底板标高。将该方法应用到山西某矿区,结果表明:预测的K8、8、15号煤层深度与实钻数据相比,误差仅为0.78%,较常规方法提高了转换精度,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地震属性油气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沿层方式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提取了20余种属性,经过优化并在最佳时窗段内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后可识别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指示出三角洲朵叶向凹陷深湖区的进积分布状况.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内营城组火山岩储层,按层间平均等分顶底时窗厚度作为约束界面的方式提取了30余种属性,从波阻抗及地震相的识别入手仔细区分火山岩储层地震属性平面展布特征,在已获工业油流的钻井指示下确定地震属性异常变化区域,从而有针对性圈定火山岩体储层的平面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6.
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资料相位差异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前带或城区等复杂地表的地震勘探中,为提高地震资料采集的质量,经常选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联合激发的工作方式。但两种震源采集的地震资料在相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常规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基本上没有考虑子波的相位特性,其主要目标是校正子波的振幅谱,由此降低了地震资料处理的质量。提出了基于多道自相关函数统计平均的两步法统计子波反褶积方法,并用估算的最小相位子波得出的反褶积算子对地震数据进行了反褶积处理。研究表明,该方法估算出来的最小相位子波受反射系数影响小,在复杂地表地震资料处理中,可达到压缩地震子波、消除子波相位差异的目的,使资料真正实现同相叠加,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对振幅保持。  相似文献   

17.
海底电缆(ocean bottom cable,OBC)地震勘探是浅海石油地震勘探的主要勘探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OBC地震勘探作业采用的导航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不仅包含放缆导航作业、电缆定位及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能力,还满足安全管理需要的系统总体设计和多船分布式设计方案.阐明了系统应包含的中央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地震同步采集控制等主要功能.通过野外应用表明:研制完成的新系统提高了野外作业同步采集精度,实现了船队内部的数据共享和可视化管理,满足了统一生产指挥及安全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裂缝性油气藏作为一种重要的油藏资源,已经成为地震勘探研究的热门课题。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应用各向异性技术来检测裂缝的研究开展较早并逐渐成熟。本文回顾了各向异性技术的由来和发展,介绍了裂缝研究使用的有效介质理论,总结了纵波各向异性应用于裂缝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分析表明,随着关注度的增强和采集处理技术的发展,裂缝检测技术的方法更加多样,实际应用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