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多以记忆力损害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受损和精神行为症状,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照护负担。AD早期症状不明显,待诊断明确后的治疗效果差,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研究发现,AD患者可出现视觉障碍,但尚无流行病学数据。目前AD的治疗包括非药物及药物等综合手段,AD伴发视觉障碍的治疗尚需研究。本文主要介绍AD视觉障碍的临床症状、发生机制、检测及评价手段,包括光学相干体层扫描、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微血管检查及神经影像学,以对AD患者的视觉障碍进行全面评价,寻找特异、敏感及简便的AD评估手段,为A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Aβ为靶的老年性痴呆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老年斑(senileplaque,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ungle,NFT)和选择性神经元及突触的丢失。由于AD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其治疗亦缺乏理想的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脑细胞活化剂、心理治疗、拟胆碱药物治疗等等。前者似乎疗效不大,后者因其义才神经有一定的毒性,限制了临床应用。现行的AD治疗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开发新的低毒性的拟胆碱药物;(2)神经营养物质的应用,包…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β淀粉样蛋白斑块及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AD的发病机制可能由多种发病因素、多种通路和分子机制的相互参与引起。由于AD的发病主要同老年人有关,故研究治疗AD的方法对于提高人类健康和生活水平至关重要。虽然目前并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完全治愈AD,但有多种治疗策略。本文对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多因素诱导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AD的特效药,现有的药物只能减缓发病进程,无法预防和治愈AD。关于AD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认为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毒性假说、神经炎症假说、氧化应激假说和乙酰胆碱能缺失假说等。自然界中真菌分布广泛,数量繁多且能产生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已有不少研究表明真菌来源的天然产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成为抗AD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潜力。本文从AD发病机制假说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具有抗AD潜力的真菌来源天然产物及其相关生理活性或作用机制,为探寻新的抗AD真菌来源天然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最主要疾病。AD也是主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约95%是晚发型AD(LOAD)。目前,LOA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是,4型载脂蛋白E (ApoE ε4,ApoE4)是已知的最大风险基因。以临床及基础实验结果为证据,探讨了ApoE4导致大脑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及相关机制。AD患者早期脑内也有糖脂代谢的紊乱,且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认知障碍。因此,ApoE导致大脑代谢紊乱,可能促进AD的发生发展。靶向ApoE4改善大脑代谢,可能是AD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病理特征。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脑中的异常聚集会导致神经元活性异常,进而引起神经环路结构及功能紊乱,最终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概述了Aβ及tau蛋白的生成及调控,阐述了Aβ及tau蛋白异常聚集在神经元及神经环路活动中的作用和机制,综述了ApoE、炎症反应及成体神经发生异常在AD神经元及神经环路活动障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最主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呈指数式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AD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愈趋严重。AD的遗传力接近80%,其人群易感程度、表型差异等性状特征受机体遗传变异的极大影响。总结了基于家系连锁分析、病例对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等基因组学分析手段鉴定与AD发生发展相关的遗传变异与风险基因,梳理了基于各种组学数据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手段,解析遗传变异背后的调控元件、效应基因及其分子过程的研究进展。对风险基因及其转录与蛋白水平改变的揭示,可为AD的发病机制解析、药物开发、精准诊断与早期预测提供直接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碳-11标记的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正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术(PET)显像的特点,评价MCI患者11C-PIB PET脑显像的临床价值,严格筛选3组受试者:MCI患者8例,阿尔茨海默病(AD)对照组6例,健康对照(HC)组7例。每位受试者均采用连续动态采集程序采集脑PET图像。通过视觉分析各组受试者的图像,总结成像特点。采用感兴趣区域(ROI)方法划取大脑皮层各叶和皮层下核团,得出各个脑区不同时间点的标准吸收值(SUV),根据SUV绘出时间-放射性曲线。并选取45min时间点的SUV,计算出45min时各脑区与小脑的SUV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MCI组中一部分受试者PET图像特点与HC组相似;脑内放射性清除较快,而另外一部分受试者的脑内放射性清除则较慢。将MCI按照显像结果分为AD类似组及HC类似组进行分析后发现,AD类似组与AD组之间的清除率及脑区/小脑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D类似组与HC组之间的结果比较类似于AD组与HC组的比较结果。HC类似组与HC组之间的清除率及脑区/小脑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C类似组与AD组之间的结果比较则类似于HC组与AD组的比较结果。11C-PIB PET脑显像在不同MCI患者脑内的显像特点不同,因而有可能成为判断MCI预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典型的PD病理表现为脑中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行性变和路易小体沉积,但这些改变不能完全解释PD产生的临床症状,目前P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尚未建立系统的早期诊断及保护治疗方式。随着诊断及治疗技术的提高,生物学标记物、脑网络及神经调控等有望为PD早期诊断、机制探索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本文综述了PD在生物学标记物、脑网络研究及神经调控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Aβ蛋白显像剂11C-PIBPET成像技术用于评价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中的作用,以9只Aβ1~40注射模型大鼠和10只生理盐水对照大鼠采用HE染色及Aβ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来检测大鼠脑内病理改变。11C-PIB及18F-FDGPET显像在体观察两组大鼠脑内Aβ蛋白分布及葡萄糖代谢情况。结果发现:模型组海马区出现神经元减少及淀粉样斑块的形成。同时模型组PET显像可见注射侧葡萄糖代谢减低及11C-PIB摄取增加。对照组仅见轻微神经元损伤及PET所显示的葡萄糖代谢轻度减低。11C-PIB及18F-FDGPET显像结合行为学及病理学观察可以作为评价AD模型检验方法,该方法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AD提供了一种分子成像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神经纤维蛋白(AD7c-NTP)是目前被广泛关注的一种用于早期诊断阿尔兹海默症的标志物,该标志物具有易获得、无创性的检测优势。本研究目的是检测尿液中的阿尔兹海默症标志物AD7c-NTP。通过分子模拟设计小分子多肽配体,固相合成方法合成多肽,基因克隆、原核表达AD7c-NTP,采用色谱方法分析小分子多肽配体的吸附能力、AD7c-NTP的检测范围以及在模拟尿液中的吸附情况。研究设计的DEWH配体可以与AD7c-NTP特异性结合,并且结合率达到了85%,该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是200~900 μg/L。该研究提供了一种便携的、可重复检测AD7c-NTP的方法,为阿尔兹海默早期诊断及延缓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马钱子苷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本实验从成年小鼠大脑中分离培养了神经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马钱子苷进行干预,观察马钱子苷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存活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在含有中、高浓度马钱子苷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5 d和7 d后,神经球数量和直径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中、高剂量的马钱子苷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有丝分裂,低剂量马钱子苷处理显著促进神经干细胞发生分化(P<0.01),并增加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比例(P<0.01);中、高剂量马钱子苷抑制神经干细胞分化(P<0.05),高剂量的马钱子苷使得神经元的数量减少(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马钱子苷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存活,并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有丝分裂来提高其增殖能力;低浓度的马钱子苷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少突胶质细胞再生。研究结果为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起病隐匿,目前尚无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以及治疗的药物或方法。在其发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早期预测进行干预,则能有效控制其病程。从基于脑影像组学特征的AD早期临床诊断、基于人工智能影像组学技术的AD早期预测两个方面综述了AD的早期诊断与预测研究进展,提出结合多模脑核磁共振影像特征和组学特征,在深度学习的框架下,将影像学和基因组学联系在一起,构造高分类与预测性能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为AD早期筛查并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65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心理、MRI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以56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总结各种痴呆的特点和诊断方法.结果65例老年期痴呆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AD)35例(53.85%),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19例(29.23%),混合性痴呆(mixed dernentia,MD)7例(10.92%),全身性疾病导致老年性痴呆4例(6.15%).四种痴呆均存在记忆障碍,卒中病史在AD组中无,在VD组和MD组中分别为16例(84.21%)和3例(42.86%);MRI显示患者有脑梗死灶、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结论老年期痴呆以AD最为多见,VD次之.不同痴呆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AD起病慢,无神经系统局灶征,影像变化以脑萎缩为主;VD多有脑血管病史,起病急,有神经局灶征,影像变化以脑梗死为主;MD多兼有AD和VD的特点,脑血管病史不甚明确,影像学上既有脑萎缩又有散在的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已经在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诊断中被广泛地应用。在对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分类与诊断中,结合多个模态医学影像的特征信息能够更加准确且全面地对同一AD主题进行分类与诊断。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结构,分别对AD病患的磁共振图像(MRI)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图像进行3D卷积操作来提取各自模态的特征信息,并应用模型融合方法对模态特征信息加以融合,从而得到包含更加丰富的多模态特征信息。最后用全连接神经网络将上述提取的多模态特征信息进行分类预测。通过在AD神经影像学倡议(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ADNI)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模型在准确率(accuracy, AC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的性能评价中都取得了更加优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发现 1906年AD由德国靖神病医生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发现,是一种与年龄和哀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语言、空间等记忆丢失,认知功能产生障碍。  相似文献   

17.
取16例24~32周龄的死亡人胎作材料,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于光镜下观察到颈上神经节(简称颈上节)和星状神经节(简称星状节)中存在含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元和纤维,含生长抑素(SOM)神经元和纤雏以及含P物质(SP)纤维,但未发现含SP神经元。二节中的含VIP神经元和含SOM神经元形状多种,免疫反应染色深浅不等,颈上节以大、中型细胞为主,而星状节以中、小型细胞居多。上述神经元类型和分布未有明显的胎龄变化。结果揭示颈交感神经节中,含VIP和含SOM神经元在出生前已经发育。VIP、SOM和SP3种神经肽在胎儿期已作为神经传导物或神经调节物而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12头家兔操作式摄食行为中,记录不同脑区(皮质视区、运动区、海马背区)172个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发现每个脑区都有神经元的变化与行为的不同方面(环境、运动、目的)相关。又发现:与行为某一方面相关变化的神经元数量在不同脑区是不等的,最显著的差异见于皮质视区与运动区:在皮质视区,大部分不是“环境”神经元,而是“运动” 神经元;在皮质运动区,大部分不是“运动”神经元,而是“目的”神经元。这可能与此二区的组织结构的明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鸣禽间脑听觉卵圆核壳区脑啡肽的免疫组织化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尼氏染色及脑啡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鸣禽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间脑听觉中-卵圆核(n.Ovoidalis Ov)中心核及其壳区(shell)的形态学特征,再应用神经示踪剂BDA(biotionylated dextran amine)对壳区的神经投射了研究,结果发现(1)脑啡肽免疫组织方法尼氏染色更能区分中心核及壳区,仅Ov壳区存在脑啡肽纤维或细胞,而忠订户站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遗传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常见变异被发现与AD相关,但这些常见变异只能解释遗传力的一小部分.理论和实践表明罕见变异可解释剩余的遗传力.我们在389个个体(175个AD和214个认知正常)的600470个变异中探索能够改变AD易感性的罕见功能性变异.首先,在密歇根填补服务器上对缺失的基因型进行填补后,进行了质量控制和基于基因的注释.其次,对311个注释的外显子变异进行有效的重采样序列核关联测试.最后,通过几种生信工具对鉴定出的风险基因的潜在生物学解释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Bonferroni校正下,SIPA1L2基因中的罕见错义变异rs2275303与AD显著相关(P=6.00E-04),并通过生信分析对其致病性进行了验证. SIPA1L2基因有望在AD的预防、诊断、预后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