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温度为5、15、25和35℃时KCl在甲醇—苯、甲醇—甲苯、甲醇—环己烷和甲醇—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并得到经验公式:logs=a+bT,其中S为KCl的溶解度。T为绝对温度,a和b为经验常数。同时计算了KCl由甲醇到甲醇混合溶剂的标准迁移自由能△G°_■得到它和组分X_(ne)的经验关系式:△G°_(t■)=C+dX_(ne),C和d为经验常数。同时出指在本实验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不影响纯单溶剂化模型和第二介质常数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298.15K下测定KCl,KBr在1.2-丙二醇听溶解度,其结果表明,这盐的溶解度随混合溶剂组成变化,遵守李芝芬等人提出的经验规律,并改进了他们提出的溶剂化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从电解质对非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来考察盐、水、非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属于盐效应;从非电解质对盐的溶解度的影响来考察上三者的相互作用,属于介质效应。Born认为离子是一个电荷均匀分布在表面上的刚性硬球,而溶剂则是具有介电常数D的连续介质,从静电理论,他推导出著名的Born公式。后来,许多著者用Born模型去研究介质效应和介电常数的关系,不都很成功。Gross和Kahn指出静电理论不能正确地预示介质效  相似文献   

4.
李芝芬等人测定了盐在甲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得到经验公式: logs_0/s_s=kx_Ne (1)式中s_0和s_s分别为盐在甲醇和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x_Ne为第二组分溶剂的摩尔分数,k为第二介质常数。他们还提出了单纯溶剂化模型,导出了计算溶剂化数的公式: n_++n_-=-(2logs_0/s_s)/(logΦ_P) (2) 本文测定了KClO_3,KClO_4,KIO_3和KIO_4,在水-甲醇,水-乙醇,在水-丙醇,水-丙酮和水—二氧六环五种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近似符合经验公式(1),而公式(2)对本实验研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在308.15K下AgNO_3在甲醇一环已烷和甲醇一四氯化碳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其数据可用式(1)表示log(S_0/S_m)=k X (1) 同时给出了该温度下AgNO_3在甲醇一苯和甲醇一甲苯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其数据用式(2)表示log(S_0/S_m)=k′X~(1/a) (2)式中S_0和S_m分别是AgNO_3在纯甲醇和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X是混合溶剂中第二组分溶剂的摩尔分数,k,k′是经验常数。按照公式n_++n=-(log S_0/S_m+log y_+~0/y_±)/logφ(3)计算AgNO_3在甲醇一环已烷和甲醇一四氯化碳中的正负离子溶剂化数之和n+ +n(?),式中φ_p是甲醇在混合溶剂中的体积分数,y_+~0,y_±分别是AgNO_3在纯甲醇和混合溶剂中的平均离子活度系数。  相似文献   

6.
实验测定了甲醇-苯-KI体系的气液平衡数据,结合Furter经验方程和ohe优选 溶剂化理论得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298.15K下测定了KCl,KBr在1.2-丙二醇中的溶解度,其结果表明,这些盐的溶解度随混合溶剂组成变化,遵守李芝芬等人提出的经验规律,并改进了他们提出的溶剂化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在298.15K测定了甲醇—水—LiCl,乙醇—水—LiCl,丙酮—水—LiCl,丙酮—水—K_2CO_3四个体系在盐的物质之量分数保持在0.005左右时,不同溶剂组成的饱和蒸气压。数据首先用Barker法进行了关联,然后以盐在醇—水体系中非优先溶剂化的观点处理下,计算了各体系盐的溶剂化数。最后计算出溶剂组分自含盐体系转移到对应的不含盐的二元系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ΔGti,以此来作该溶剂盐析盐溶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众所周知,盐溶于液体中时,必然伴随着溶剂化过程的进行。即溶剂分子通过它们和盐离子的相互作用,聚集在离子周围的过程。这些聚集于离子周围的溶剂分子叫溶剂化分子。并且我们知道,这些溶剂化分子又分为:完全介电饱和的最靠近离子的第一层,叫原溶剂化(primary solvation)或化学溶剂化。这层的溶剂化分子数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第一层以外的溶剂化分子叫二级溶剂化(secondary solvation)或物理溶剂化,这一层的溶剂化分子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10.
将叔丁醇加入水中可增加异丁烯气体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提高异丁烯水合反应速率.在压力0.60~0.74 MPa、温度335.15~358.15K、叔丁醇浓度0~2.0kmol/m~3条件下测定了异丁烯在叔丁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叔丁醇能增加异丁烯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依据溶解度与温度及叔丁醇摩尔浓度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异丁烯溶解度的关系式,并讨论了异丁烯在叔丁醇水溶液中溶解的标准偏摩尔焓及偏摩尔熵.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光度法测定了288.15~328.15K(间隔10K)下,RbBPh4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经微机曲线拟合给出RbBPh4的溶解度S随混合溶剂中甲醇质量百分比浓度Wt%及温度T之间的经验关系:lnS=-1.9716-2132.5/T+2.8967×10-2Wt%.应用Fuoss缔合理论计算了RbBPh4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缔合常数及缔合热力学函数,并对RbBPh4的缔合热力学函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293.15~318.15K(间隔5K)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分子强电解质Fe(phen)3CdI4(简称FPCI,以下同)在纯水、纯甲醇及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FPCI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混合溶剂中甲醇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又减小的趋势.用溶剂结构理论对FPCI溶解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计算了KCl、KBr、NaCl、NaBr、CsCl和CsBr六种盐在DMSO、DMF、MeCN和(CH_3)_2CO四种极性非质子溶剂中的溶剂化熵,其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在计算中,把溶剂化熵看做两部分的贡献之和:静电部分采用Beveridge和Schnuelle提出的公式,非静电部分采用Pierotti定标粒子溶液理论的计算公式。我们称这种方法为硬球连续介质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归纳总结了热力学各种相互作用参数的理论关系式及其研究方法.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氨基酸──盐──水体系的焓相互作用,指出结构相互作用是影响焓相互作用参数的主要因素,并将水溶液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推广到中等盐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25℃下测定了Pt,H_2(1atm)HCl(m),PrOH(X),H_2O(1-X) AgCl-Ag无液接电池电动势,其中m为HCl的质量摩尔浓度,X为PrOH在混合溶剂中摩尔分数,X=0.02,0.05,0.08和0.12,利用Roy等人提出的多项式曲线拟合法确定了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将实验得到的HCl标准迁移自由能,和用Beveridge同心壳层连续介质模型计算的HCl迁移自由能静电作用部份作比较,两者之差为HCl迁移自由能的化学作用部份,最后讨论了Pitzer理论在这种混合溶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Scatchard及Raymond提出运用过量函数表示非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McMillan—Mayer理论完善了过量Gibbs自由能的函数关系,并且认为热力学函数可以展开成浓度的幂级数形式.Scatchard理论认为只含有非电解质的溶液和含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溶液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将过量Gibbs自由能分为De—bye—Hǖckel贡献(长程静电贡献)和非Debye—Hǖckel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甲烷在烃类混合溶剂中高压溶解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选择环己烷-苯、正庚烷.环己烷和苯-正庚烷混合溶液作为溶剂,利用自建的循环法测定气体高压溶解度实验装置,测定了甲烷在上述溶剂中的高压溶解度数据(288.15~318.15K,2.00~12.00MPa).利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实验数据,发现对于非极性的混合溶剂,甲烷的逸度与其溶解度成非常好的线性关系;考察了用文献中二元数据和用实验得出的三元数据计算交互作用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非极性体系,可以用二元的气液平衡(GLE)数据估算三元GLE数据,估算结果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8.
19.
20.
氨基酸与甲醇-水混合溶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改进的Rose釜测定了在333.15及338.15K下,氨基乙酸、DL-氨基丙酸在甲醇水溶液中的汽液平衡数据.计算了各双液组成下溶剂组分的活度系数以及氨基酸与溶剂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参数.探讨了溶液内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到了一些具有理论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