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1736-200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长度、梅雨量和旱涝等级资料,分析了近300年以来梅雨与旱涝的关系.从逐年的对比结果看,有64%的年份梅雨期长短(或梅雨量多少)与旱涝变化一致,即梅雨期越长,梅雨量越大,气候易偏涝,反之易偏旱;另有36%的年份二者变化并不一致.但从年代际尺度看,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此外,功率谱和小波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旱涝等级均存在2-7 a,20 a及40 a左右的周期,这可能与E1-Nino-南方涛动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等发生的周期模态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量异常与旱涝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25°~35°N.100°~125°E)范围内利用48个测站1950~1991年降水资料和1470~1974年旱涝等级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6~8)月降水异常和旱涝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推断,得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量一般在450~600mm.相对变率为0.25~0.40.历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武汉地区、浙皖赣交界地区以及苏北兴化─东台地区、最小值出现在安徽合肥─霍山地区,20a、30a、50a─遇的异常多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武汉、衢县及兴化─东台地区,异常少降水量的最小值出现在大别山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范围旱涝连续出现和交替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在长江中游地区汛期旱涝具有50a和20a的周期变化,长江下游地区具有100a和20a的周期变化,本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下游地区降水量波动增加.预计下世纪10~30年代将是洪涝多发期.10~20年代长江中游地区将是干旱多发期.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近五百年旱涝等级序列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旱涝史料及现代观测资料,运用旱涝等级评定法和农田水分平衡法,对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1470-1980年逐年的旱涝状态进行了评定;并采用“区域综合法”,重建了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1470-1980年近五百年的旱涝等级序列。  相似文献   

4.
5.
6.
江淮梅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49—2005年江淮梅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及原因进行研究,指出梅雨降水量与全年、台风季的台风频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分别达到-0.45、-0.39,并且有比较一致的反相位年际、年代际变化.季风槽向东延伸位置的不同,副高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是导致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及台风路径、趋势差异的主要原因.梅雨异常年份的台风特征有着显著差别:多梅雨年份台风不活跃,路径以西北行为主,有较多的台风影响台湾南部和中国东南沿海,少梅雨年份则台风较活跃,以西行和转向路径为主,较多影响中国东部沿海,并且少梅雨年份有约两倍数量的台风登陆我国.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地区不同旱涝指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6-2000年各月降水资料,在江苏沿海地区选取7个代表站,对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标准化变量和Z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依据Z指数划分旱涝等级的界限值进行了调整,得到修正后的Z指数更适合本地区单站旱涝指标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江淮梅雨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初夏长江流域雨期的连续阴雨称为梅雨,西太平洋上靠近热带地区的强气旋称为热带气旋(我国习惯称为台风),这2种天气现象都属于大尺度范围内大气环流引发的.本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46~2000年55 a间2个气候系统的相互关系,并计算2个系统指数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梅雨与台风呈负相关关系,即当年如果梅雨偏多,梅雨期偏长,则台风偏少.反之,台风次数多的年份,梅雨量较小,梅雨期短.春季或梅雨前台风次数较多的年份,入梅时间会晚一些,梅雨量少,梅雨期短;梅雨量较多的年份出梅后的台风较少,尤其是秋季台风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根据华南地区80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求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气候和旱涝灾害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华南地区的旱涝灾害的预警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近54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95°C,以0.17°C/10a的速率上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2)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8.775 mm/10a.气温突变后,年平均气温和夏季气温上升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下降的速率减少;春季由冷湿化转为暖湿化;秋季由暖干化转为暖湿化;而冬季则由暖湿化转为暖干化.(3)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大致分为两大区域:云南省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大致沿纬度方向由北向南依次增加,呈现纬度地带性;广东省、广西省和海南省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大致沿经度方向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呈现出经度地带性.(4)气温突变后雨涝增多,干旱减少.因此,近54年华南地区的气候呈现出暖湿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春天,一场少见的干旱袭击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使这个原本雨水充沛、径流密布的鱼米之乡受到重创,稀少的降雨导致径流减小、湖泊干涸、稻田龟裂,经济和生态损失严重。一时间,一些人把哀怨的目光盯上了上游的三峡大坝,莫非是它扰动了下游的天气?这种揣测有科学依据吗?真实原因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1.
用新方法划定的金华地区降水集中期这一特征物理量,与梅雨虽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实际上存在较大差异,对由降水引起的洪涝灾害,降水集中期比梅雨有更好的表征能力。降水集中期重心日与入梅时间相关性较好,集中期雨量与梅雨量高度相关,变化趋势相似,但梅雨量的变化幅度比集中期雨量大,对于梅雨期长的年份或梅雨特征不典型的年份,这种差别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昌吉市夏季气候要素及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疆昌吉市1961~2004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和降水量等气候资料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及旱涝变化规律并给出了昌吉市旱涝等级资料。结果表明:夏季3个月中,昌吉市6月份温度最低,风速最大,降水量最多;7月份温度最大、风速较大、降水量较多;8月份温度较高,风速最小,降水量最少的气候特征。昌吉市的最高、最低、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风速呈变小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旱涝等级呈逐年下降趋势,暴雨次数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入春以来,江苏省苏北地区降水量普遍偏少,出现一定程度的干旱;而进入梅汛期后多阵雨,局部暴雨,部分地区形成内涝。本文处理了2006年春夏季多景EOS/MODI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苏北地区主要湖泊水域-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含邵伯湖)在2006年春夏季旱涝前后进行了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生成三通道合成彩色图像,提取湖泊及其周边水域的水体边界,计算水体面积。通过以上工作从宏观上了解苏北大型湖泊水体的动态变化及原因,并为有关部门指挥防洪抗旱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最后从气象、环境、水文等因素对湖泊的水体面积增减等多方面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天气学方法对云南雨季发生的旱涝进行分析,指出大型环流调整异常,会导致某地区的降水异常,从而发生旱涝的现象,然后用数理统计,通过电子计算机逐步回归处理,建立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的用于预报旱涝的雨量计算方程。  相似文献   

15.
据1951~1994年的年降水量资料,用AR(p)模型预测全省17个代表站1995~2000年的年降水量,并用综合法得机相应的旱涝等级划分中的指出AR(p)模型作未来2~3年年降水量预报是可行的,效果较好,综合划分旱涝等级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夏季江淮流域暴雨的特征及与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54-2004年全国743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500hPa风场资料,分析了夏季江淮流域暴雨的气候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流域的暴雨降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局地暴雨频繁,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90年代是高值期.通过相关和合成分析发现,暴雨与洪涝的关系密切,涝年暴雨降水可占到总降水的50%左右;1990年代,暴雨降水对洪涝的贡献明显增大.本文还分析了夏季暴雨年代际变化的500hPa环流背景,发现1990年代暴雨明显偏多的因素是:1,蒙古上空存在异常的反气旋环流,有利于中高纬地区的冷空气南下,长江以北地区盛行异常的东北风;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增强了低纬海洋上空水汽的向北输送.富含水汽的异常西南气流和北方地区异常的东北气流在江淮流域上空交汇,存在明湿的风切变,导致较强的上升运动,易于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17.
天津的旱涝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天津旱涝灾害的历史和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总结概括了天津旱涝灾害的分布规律,并从气候、地形、河流状况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天津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1956—1983年的季、年降水场的自然正交函数展开分析,揭示出流域的12种基本降水型,并根据逐年降水类型的变化,探讨了它与旱涝灾害的关系。得出:2型和1型是旱涝灾害的主要降水型;连续同型降水是形成重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具有多发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旱涝对黄河下游流量的影响,分述了旱灾的影响以及洪涝灾害对黄河流量的影响,为进一步预测和建立数据模型打下基础,同时,亦可为黄河下游地区进行年流量的长期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1971-1999年浙江省梅雨的空间分布进行客观分型,研究各种雨型前期500hPa高度场的相应变化特征,初步提示历年梅雨雨型与其前期高空环流中预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期冬季春季环流变化特征的异同是导致梅雨型各自特点的重要原因。通过对3种梅雨型一些重要环流前兆因子的分析研究,发现前冬500hPa高度场上低纬度为正异常或负异常是导致次年浙江省梅雨期北部少梅或多梅的最显著的前兆,而春季南亚到西太平洋的负距平区发展强弱情况则是预报该年浙江省西南部是否出现少梅的重要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