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学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智慧的结晶,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也追求美和创造美,物理的美有概念美、规律美、意境美、内在美、艺术美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物理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物理美具有很大的作用。美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它应当渗透到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和各科教学过程中去。本文通过物理所蕴涵的美及美的作用来探讨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渗透美。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鏊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美育可以反映并渗透到教学的诸多方面.文章对美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美育可以反映并渗透到教学的诸多方面。文章对美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枫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2-73
美育教育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实行美育教育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树立美好的理想,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本文将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谈二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小田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60-61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一切事物如能将美渗透其中,便会发出诱人的光彩,引得主体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追求愿望。主体在感受某些美的事物时所积累的体验还会产生一种"迁移"作用,即把美的感受引人实践和主体生活的其他方面。[1」[3]作为物理教师要善于捕捉、提炼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美的因素,进而通过教学将美的因素渗人到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优良品格,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过程中。豆教师要以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审美客体,处…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中学教学体系和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深挖课文的美育内容,并能够引导学生善于从中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进而实现表现美、创造美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相似文献
7.
8.
阐述了新课程下传统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并指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的途径。同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教材内容的教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动向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中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就是通过显示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美的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在学生练习中指导学生去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本文探索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合美育的问题,为中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侧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诗歌教学必须进行美育渗透,其方法可以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美,让学生了解作品设色敷彩新技巧,感受色彩美;唤起学生想象,领会意境美;同时让学生把握思想并理解情感美. 相似文献
14.
要学好语文,单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要做到这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便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从美育的角度探讨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中渗透美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在教法课中渗透美育的具体做法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提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渗透美学教育。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审美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