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评价和修复技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和当前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目标,贵州喀斯特区植被恢复以生态修复为主,而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过程和演替规律是其重要基础。采用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对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高等、速度快,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标恢复速度。群落结构恢复快于群落功能恢复。群落自然恢复对策的变化是由早期更新对策向中期结构调整对策至后期结构功能协调完善对策更替。退化喀斯特林林自然恢复40-50年可有较为正常的组成、外貌和结构,但要达到功能完全恢复则需时很长。以树种选择、小生境人工改造和利用为主的人工恢复技术,以结构调整、系统管理、抚育为主要措施的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技术,可提高退化植被恢复潜力和速度。  相似文献   

2.
恢复生产     
《上海信息化》2008,(7):83-83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做好灾区恢复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灾区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是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过程,同样也是机体进行超量恢复和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过程,认识和了解篮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疲劳的产生机理、分型、诊断,采取有效的恢复手段,将有助于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彩色图像的恢复是数字图像分析中的一个热点。在过去加年的时间里,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图像恢复的算法,通过去噪、复原和修补处理,可以较好地实现恢复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噪声抑制、色彩恢复、精确分割和精细修补研究的滞后也影响着图像恢复技术的发展,是今后该领域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维纳滤波图像恢复的理论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运动模糊数学模型,进行了消除运动模糊的仿真实验,维纳滤波恢复运动模糊图像效果较好。在图像恢复技术中,点扩展函数(PSF)是影响图像恢复结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常常利用先验知识和后验判断方法估计PSF函数来恢复图像。实验表明在实际恢复过程中如果运动模糊图像混入了噪声,必须考虑到信噪比、噪声的自相关函数和原始图像的自相关函数对恢复后图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制约因子及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植物种源、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和人文因素;提出了针对这些制约因素的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主要途径:(1)研发乡土草种子采集、扩繁、包衣等技术,不同乡土草种种子组配及免耕补播技术,解决种源制约;(2)筛选适用于退化草地恢复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并研发菌剂,解决退化草地恢复的微生物制约; (3)研发以土壤养分调控为基础的植被恢复技术,解决退化草地恢复的土壤制约;(4)构建基于牧民新技术应用的草地适应性管理模式。分析认为,基于乡土草种、微生物、养分调控为主的物源途径的“近自然恢复”,有潜力成为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对于理解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其状态直接制约植被恢复及生态系统功能表达。为探究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以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自然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建设并进行土壤取样及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恢复阶段下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研究地土壤全磷含量低于亚热带地区平均水平,且恢复阶段显著影响了土壤全磷含量变化;(2)土壤脲酶活性在恢复过程中差异显著;(3)不同阶段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主导因子不同,灌木阶段主导因子为全磷、硝态氮、中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次生林阶段主导因子为全钾、全磷、脲酶和蔗糖酶,老龄林阶段主导因子为速效钾、碱解氮、蔗糖酶和脱氢酶,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纤维素酶与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共和盆地沙化土地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变化特征,以贵南县黄沙头25、20、15、10、5年等5个恢复年限(分别为1997、2002、2007、2012、2017年营造)的人工混交林(青杨、乌柳和沙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恢复年限0~20 cm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逐年增大,pH逐年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在恢复20年为最大值,全磷含量在恢复15年为最大值。(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细菌OTUs、Chao I指数、Shannon指数及真菌Shannon指数逐年增大,真菌Simpson指数逐年降低,真菌OTUs、Chao I指数在恢复15年达到最大值。(3)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为土壤细菌中的优势菌群,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为土壤真菌中的优势菌群。(4)冗余分析(RDA)表明,速效钾和速效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综上,在共和盆地开展沙化土地人工植被营造,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丰富微生物群落结构,受降水、造林树种和土壤养分限制,在恢复...  相似文献   

9.
汽车发生交通肇事后会产生变形和断裂。在汽车钣金修复中,要恢复其原始数据,进行拉伸修复、焊接等钣金作业时会产生钣金应力,影响汽车损伤部位的状态和形状和汽车使用性能的恢复,及时消除汽车钣金应力,使受损车身金属弹性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和形状,是汽车钣金修复工作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0.
SQL Server 分布式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S SQL Server是专为分布式客户/服务器环境设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安全保护机制,具有高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的数据控制能力。文章对其事务并发控制机制和故障恢复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实际应用中用户数据库恢复和MASTER数据库恢复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喀斯特山地生境特点和原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提出 了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阐述人工植被恢复的主要模式,包括陡坡地人工植被恢复、人工促进自然恢复及林农复合经营恢复等;探讨了人工植被恢复可采用的造林与营林关键技术及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科技支撑、管理与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造横剖面测制与恢复,是利用在地表观察测量或近地表获取的各种地质信息、数据资料来绘制地表和恢复地下较深部位的构造形态,建立剖面沿线的构造地质模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料以及剖面恢复中合理有效的作图方法选择等,直接决定着所作构造横剖面的准确性、可靠性。该文就构造横剖面测制和恢复中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和拟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常见运动性躯体疲劳及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感觉症状及恢复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恢复手段和方法,尽快消除疲劳、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Oracle数据库故障类型、故障恢复方法及故障恢复所使用的数据结构,给出了两个故障恢复实例,为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损恢复故障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延安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形式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是延安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途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协调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结合延安地区实际情况对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扩散方程边界条件及恢复饱和系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泥沙交换的统计理论,建立了非均匀沙扩散方程在床面的边界条件,它对一维、二维以至三维方程都是必须的,它将决定泥沙的冲淤.在此基础上积分二维扩散方程,得到了恢复饱和系数,阐述了它的特性,进而导出了在强平衡条件下的恢复饱和系数的理论表达式和相应的数字结果.最后给出了不平衡条件下恢复饱和系数的近似值和综合恢复饱和系数的数值.  相似文献   

17.
以恢复效率和平均恢复时间为优化的评价指标,用最大梯度法、Horn法比较研究了城市生命线树形干线网络震后恢复过程的优化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用Horn法优化的恢复效率高;最小树和近似最优树的优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吕海元 《甘肃科技》2009,25(3):163-165
通过现地调查,分析了旱泉沟流域植被恢复的主要干扰因素,得出人为破坏和过度放牧等社会人为因素是植被恢复的制约因素,起主导作用。封禁保护、封山禁牧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主要对策;病虫害、鼠免害等生物因素是重要的干扰因素,对植被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人为防除是主要对策;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等自然干扰因素也对流域区植被恢复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流域区不同地类的重点干扰因素不同,应有采取侧重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光和阴影同时存在时,用传统的4光源光度立体法进行三维形状恢复存在较大误差这一问题,提出一种4光源法向量选取算法.通过将不同像素恢复的法向量与镜面反射方向进行比较,并选取与之最接近的法向量为所求法向量进行形状恢复,避免了传统算法中用阈值剔除高光和阴影造成的误差,去除了高光和阴影对算法的约束,扩大了算法的适用范围,在高光和阴影未知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稳定地恢复出物体形状,而且大大提高了恢复的精度.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恢复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物体形状,与传统算法相比,在最坏的输入情况下,高度相对误差从40%~50%下降到5%左右.  相似文献   

20.
煤矿塌陷区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的土壤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淮北煤矿塌陷区复垦地为基地,研究挖深垫浅造地、粉煤灰充填造地、煤矸石充填造地三种不同复垦方法的复垦地土壤随复垦时间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煤矿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后,土壤化学性质逐渐恢复,复垦20年后.土壤化学性质已接近当地耕地.采取挖深垫浅复垦的耕地土壤化学性质恢复快,而粉煤灰充填和煤矸石充填复垦的耕地土壤化学性质恢复较慢,建议耕作时增加培肥,以加速土壤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