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对语言学研究的语用转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语用学和语言哲学方面分别对语境与"生活形式"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语境与"生活形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其出现差异的原因。建议结合二者进行研究,以期对语用学和语言哲学研究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2.
在柏拉图时代,诗与哲学之间的争吵就已经开始了。进入当代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则要解构"诗与哲学之争"。这其中,海德格尔从建构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本体论"出发,通过阐述"诗"与"思"的关系入手,要求实现了"诗"与"思"的同一;而德里达则从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通过哲学和隐喻关系的分析,实现哲学与文学的同一。两个人的目标都是要解构"诗与哲学的论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已有近20年的历史。1979年,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owler和Gunther Kress在《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当中提出了"批评语言学"这一语言概念。它以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是西方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在语言学方面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传统,它并非只是现代哲学的特性,早在古代、近代就已成为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古代、近代哲学那里,语言学转向主要是转向理性化方面,其生存视界尚晦暗不明。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力意拒斥形上理性,但由于主要是转向于语义或者语形,其固有的生存论视界,仍未得到朗显。直到海德格尔主张哲学应向语用方面转变,强调生存意境的诗意接受,才真正洞见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人学是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但人们在论述时往往忽视文学的表情因素,本文从文学创作动机的发生、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接受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强调了正是在富于表情性这一点上才使文学成为人学。  相似文献   

6.
皮尔士继承了西方哲学中从理性方面界定人之本性的传统,并且将思想理解为使用符号的推理活动,从而提出了“人是符号”的命题.皮尔士的符号学人论是对笛卡尔主义的反叛,其立场是经验主义和现象主义的.皮尔士可以被视为当代哲学中语言学转向的预言者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纯文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着颇多的争议,这些争议既包含有纯文学本体上的论争,也涉及到与纯文学相关的文化、哲学、美学、语言学、历史甚至宗教、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异议.本文把纯文学具化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两部分,并试图从美学(狭义上而言)、语言学、哲学、历史(广义上而言)和社会等五个范畴入手来粗略地考察其在当今中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水是原则"作为第一个哲学命题却至今歧义很多。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性别"逐渐成为一个被认可的哲学研究视角。借助于这个研究视角,可以发现"水是原则"命题的更多奥秘,尤其可以发现它在来源和形成问题上,与生命创造、性别本质乃至"父权"思想有着频繁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弗雷格从逻辑的角度考察"真",认为"真"不可定义,并认为句子是"真"的作用对象;"真"具有客观性和完全性,它是不可感觉到的存在,其表达只存在于断定句的形式中。弗雷格关于"真"之本体论基础的解读促使他将命题作为逻辑研究的对象。弗雷格求"真"的进路给语言学、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带来启迪,而其思想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妥当的。对于这种观点,许多同志已写文章从理论方面和哲学史方面进行了反驳,我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指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世界本原问题”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倒退回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命题,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表述。首先,我们知道,追求世界本原,这是古代哲学的一种倾向,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任务。在哲学中,整个宇宙的第一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评论家李贽的"童心说"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的命题产生于不同的年代和完全迥异的文化背景中。把上述理论和命题置于同一研究视野中,从文学上一贯争论的真与假、情与理、今与古和自然与雕琢四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论证、分析,可以再次证明文学的本性、共性和超历史性,以及发现其对今天的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萨特的存在主义看似具有鲜明的上世纪符号,但其精华深入人性髓质,对任何一个时代来说都具有将其理解并诠释的必要性。文章基于哲学、文学、政治三个学科领域,试图系统解读萨特:哲学方面,以萨特的若干基础命题为依托,并联系现实生活中隐性的哲学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文学方面,结合萨特身世及其主观性格的养成,列举并分析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及其作品产出的必然性;政治方面,把握关键事件的时间节点,试图展现萨特的特殊政治角色。最后基于保罗·约翰逊的观点,对萨特的评价保持中立,并倡导知识分子应当进行必要的自律自省。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学转向"的哲学背景下,特别是在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的影响下,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乃至解构主义文论使文学语言失去了生活和诗意的根基。本文借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理论,从"此在-生存"、"共在-交往"、"存在-超越"三个层面,为文学言语的现实性、生命感、交往性、诗意性、超越性等特点寻得本体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证实原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石,对同类命题还是异类命题的证实是"乌鸦悖论"与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无论哪种意义上的证实,其主要目的都是对确定性的寻求.本文从一个范例入手,采用了系统内部时间分析方法,在哲学史视阈下指出了逻辑经验主义寻求确定性的哲学旨向.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尤其是在维果斯基的社会互动理论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并由英国应用语言学者威廉姆斯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人员伯顿在1996年建立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文学教学要把教学重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阅读品味、能力培养、协作交流、激发学习主动性几个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肯定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骆驼祥子是二十世纪文学画廊中的典型.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多运用社会历史批判的方法,着眼于阶级性、社会性方面解读,取得了敢于和阿Q研究相比肩的丰硕成果.本文试图从游民文化视角来重新解读骆驼祥子这一说不完的文学典型,以期从另一侧面对老舍先生"国民性批判"这一命题的探讨能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因为阐发人类行为的理性特征,从而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又因为结构安排、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从而成为一个文学读本。由此,《诗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悲剧艺术的文艺理论经典,更是"哲学之诗"。对《诗学》"哲学之诗"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重估《诗学》之于西方戏剧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哲学的功能角度探讨哲学,提出了“哲学是智慧之学”的新命题。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之:1、哲学能增长智慧;2、哲学促使了谋略学的产生;3、哲学智慧成就科学事业例说。文章认为,应把哲学从“政治哲学”和“书斋哲学”的圈子中解放出来,让哲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言不尽意”是中国特有的话语生成和理解规则,它既表达了语言的局限性,同时肯定了这种从无生有的无限性,这一辩证思想对中国文化社会生活影响深远。歌词话语拥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当下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镜子,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文学鉴赏性,“言不尽意”的思想理念,在歌词话语中有着非常直观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后半期,以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的产生使经典实用主义理论重新得到重视。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学转向和语境主义提高了语言在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对罗蒂从分析哲学向实用主义的转向,以及新的真理观、哲学观和文学观的提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