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柴油机颗粒物可溶有机组分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台欧Ⅱ排放水平的增压中冷SOFIM8140柴油机上,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柴油和润滑油对发动机颗粒排放中可溶有机物(SOF)组分的影响,考察了发动机运转参数对SOF组分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SOF组分的碳数分布在C14~C30范围内,其中大部分质量集中于C23~C30,为润滑油成分;转速一定时,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润滑油组分增加,柴油组分降低,润滑油组分占SOF总量的比例(质量分数)由60%增加到88%;全负荷时,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柴油组分降低,润滑油组分先大幅降低后略微增加,润滑油组分占SOF总量的80%以上且随转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燃烧及颗粒物组分的影响,在一台四缸车用共轨柴油机上进行发动机燃用调合生物柴油的性能试验,利用燃烧分析仪分析生物柴油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颗粒物氧化特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生物柴油对颗粒物SOF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发动机最大爆发压力增大,缸压曲线前移,预混燃烧放热率峰值减小,峰值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B20放热率峰值对应的曲轴转角比B0提前2.8°CA,峰值减小19%。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增加,颗粒物中H2O和可溶性有机物(SOF)的质量分数增加,碳烟(Soot)和无机盐的质量分数减小,并且颗粒物中SOF的组分酯类及酸类物质增加,烷烃类、芳香烃及酚类物质相应地减少。B0排放颗粒物中SOF的碳原子数主要在C12~C24之间,B20排放颗粒物中SOF碳原子数分布范围较为集中,主要在C15~C22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柴油/甲醇混合燃料(M0、M5、M15)燃烧排放颗粒的可溶有机物(SOF)组分与形成途径进行了分析.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甲醇掺混比的增大,燃烧排放颗粒中SOF的质量减少,失重速率峰值升高: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3种颗粒SOF中主要由碳数为9~28的正烷烃和支链烷烃组成,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多环芳香烃类物质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其他有机物.随着燃料中甲醇掺混比的增加,燃烧排放颗粒SOF中烷烃含量增加,芳香烃含量减少;颗粒中PAHs主要通过脱氢加乙炔反应形成:烷烃类物质主要来自柴油和少量润滑油.  相似文献   

4.
以一辆国Ⅴ柴油公交车为研究对象,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运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试验研究了柴油(D100),废食用油制生物柴油-柴油体积混合比例分别为5%、10%和20%的B5、B10、B20燃油的颗粒物可溶有机物(Soluble Organic Fraction, SOF)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Ⅴ公交车排放的SOF组分主要集中于粒径0.1~0.5μm的细颗粒,脂肪酸以碳原子数8~18的偶数碳脂肪酸为主,烷烃组分的碳原子数为16~36,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呈双峰分布,PAHs以3环和4环PAHs为主;与柴油比较,国Ⅴ公交车燃用生物柴油的颗粒物质量、脂肪酸、烷烃、PAHs排放因子降低,颗粒物中SOF比例增大,3环PAHs减少,PAHs等效毒性与柴油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5.
经生物基加氢处理(HRJ)的可再生喷气燃料工艺生产的航空替代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根据其生物基的特点,可以推断出燃料的碳数分布主要位于C13~C18之间。由此讨论了C13~C18直链烷烃的碳数及掺混质量分数对燃料运动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理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由理化性能变化出发探究了直链烷烃对索特尔平均直径(SMD)的影响。将Key’s混合规律、Tat M混合规律和多项式拟合应用于密度公式的拟合,并将Key’s混合规律与对数拟合应用于黏度公式的拟合,对比得出精度较高的理化性能拟合公式。雾化实验发现混合燃料的SMD随添加的链烷烃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即表示添加了链烷烃的航空煤油雾化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缸内直喷型汽油车起动工况颗粒组分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辆国V排放均质燃烧模式缸内直喷型(GDI)汽油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GDI汽油车25℃冷机起动、25℃热机起动、5℃冷机起动等不同起动条件下GB18352.5—2013Ⅰ型试验的颗粒质量、数量排放及组分特性.结果表明:该车产生的颗粒物质量、数量排放受起动条件的影响较大,5℃冷机起动的颗粒物质量、数量较高;颗粒排放的碳质组分中有机碳约为总碳排放的81%,25℃热机起动有机碳与元素碳比例变化不大,5℃冷机起动有机碳比例降低15%;颗粒可溶性有机物(SOF)组分主要以脂肪酸和烷烃为主,25℃热机起动SOF组分变化不大,5℃冷机起动多环芳烃(PAHs)比例增大24倍;脂肪酸主要是C16:0和C18,受冷、热机起动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烷烃主要是C_(24)H_(50)、C_(25)H_(52)、C_(26)H_(54)和C_(27)H_(56),受冷、热机起动影响不大,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PAHs主要是中环和高环芳烃,受冷、热机起动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均较大.  相似文献   

7.
重质油中链烷烃与环烷烃的分离分析是烃类分析的难点,本文将超声波技术与尿素、硫脲包合法相结合,对大庆减压馏分油进行了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离试验,并用GC/MS和NMR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了研究.当活化剂异丙醇与油样品的质量比为7.5、包合反应温度为38~43℃时,5次重复试验测得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6.56%和41.8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和0.51%.链烷烃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为C20—C38,其中环烷烃的含量低于NMR的检测限,环烷烃的总离子流色谱图显示出其中的链烷烃含量很低.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对尿素、硫脲包合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地提高重质油中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离效果,该方法测定重质油中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含量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宣南圈闭中探明了石炭系、Ch-F等大规模气藏,前景可观,但对于焦质烃的气源研究还存在争议。对宣南圈闭焦质烃进行碳同位素、饱合烃组分及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研究其成因和气源类型,从而最终确定其主力烃源岩。Ch-F储层焦质烃集中分布在27.54‰~29.4‰,最大相差为1.8‰;而石炭层焦质烃碳同位素集中于-26.6‰~-29.7‰之间;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模式相似,都呈单峰型分布,CH-F焦质烃正构烷烃主峰碳数在C20附近;而石炭系黄龙组焦质烃主峰碳数在C18附近,石炭系演化程度稍高。综合认为,石炭系与Ch-F焦质烃具有同源性,天然气主要为原油高温裂解生成,认为固体焦质烃及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志留系龙马溪组泥岩,并有少量的龙潭组干酪根裂解生气的混入。  相似文献   

9.
宣南圈闭中探明了石炭系、Ch-F等大规模气藏,前景可观,但对于焦质烃的气源研究还存在争议。文章对宣南圈闭焦质烃进行碳同位素、饱合烃组分及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研究其成因和气源类型,从而最终确定其主力烃源岩。Ch-F储层焦质烃集中分布在27.54‰~29.4‰,最大相差为1.8‰,而石炭层焦质烃碳同位素集中于-26.6‰~-29.7‰之间;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模式相似,都呈单峰型分布,CH-F焦质烃正构烷烃主峰碳数在C20附近,而石炭系黄龙组焦质烃主峰碳数在C18附近,石炭系演化程度稍高。综合认为,石炭系与Ch-F焦质烃具有同源性,天然气主要为原油高温裂解生成,认为固体焦质烃及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志留系龙马溪组泥岩,并有少量的龙潭组干酪根裂解生气的混入。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湄洲湾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正构烷烃组分及来源进行研究,于2008年4月在湄洲湾肖厝沿岸布设5个站位,采集表层海水水样,采用层析柱分离、气相色谱法对水体中正构烷烃组分进行了分析.发现溶解态的正构烷烃分布范围为C8~C36,其中C11和C18浓度较高,正构烷烃总量为1.22~1.55μg/L,平均值为1.35μg/L.同时通过分析正构烷烃的碳优势指数、奇偶比等分子组成特征参数,发现湄洲湾肖厝沿岸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外源性石油污染的输入,少量来源于生物的输入.  相似文献   

11.
乳化油节能降污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叙述了乳化油在燃烧过程中不同燃烧反应机理,实验证明了燃烧乳化油具有节能、节油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溢油鉴别及油指纹库建设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指纹鉴别作为目前溢油鉴别最成熟的技术,在国外溢油事故调查处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鉴别技术和系统不断发展完善.油指纹库作为其重要基础,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论述了溢油鉴别的方法,美国、加拿大、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油指纹鉴别方法、体系及油指纹库建设情况,以及溢油鉴别和油指纹库的作用.面对我国目前石油开发和运输状况,认为我国的溢油鉴别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油指纹库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采煤机液压油合理使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采煤机液压系统故障的分析,指出液压油是保证采煤机工作效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并对液压油选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保持油液使用的合理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提供了孤岛、克拉马依原油8种馏分油的混合油,加压下的115个窄馏分的平衡常数值(K值),以及相应的K值数学关联式。孤岛油和克拉马依油K值关联式对K值计算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7.04%和3.45%。  相似文献   

15.
油砂是沥青、砂、黏土和水的混合物,随着常规石油资源的减少,油砂这种非常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油砂含油率是评价油砂矿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新疆某油砂矿油砂为样品,分别以甲苯、二甲苯、石油醚、甲苯和二甲苯混合液为溶剂,采用Dean-Stark抽提法,考察油砂含油率测定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测定含油率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历年油样化验数量以及合格率统计的分析,探讨了油脂化验在设备润滑中的作用,提出加强设备润滑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原油体积系数是新增区块储量计算必需的参数。鉴于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后期通过高压物性分析来获取体积系数通常难以实施,作者以胜利油区历年来高压物性分析的大量数据为依据,在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油藏成藏规律认识的体积系数求取新方法。该方法一方面通过多元回归考虑油藏埋深、地面油密度、温度、压力等与体积系数求取相关且通过常规试油或测试就能获得的参数对体积系数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残差类别进行修正以考虑地下影响因素(通过常规试油或测试不能获取),如气油比、饱和压力等对体积系数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体积系数求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解决桑科电站水轮机主轴油封的漏油问题.通过观察分析,针对主轴自带油泵和主轴油封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改进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油粒子模型仅考虑油粒子的随流输运、随机游走过程而忽略溢油风化作用的缺陷,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考虑蒸发、溶解、生物降解效应的改进的油粒子模型。构造典型案例,对改进前、后油膜厚度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膜厚度受溢油风化过程影响较为显著;对于不同规模的溢油量,改进前后油膜厚度差值随着溢油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对于相同规模的溢油量,改进前后预测厚度差值由中心向四周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船应用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连远洋运输公司的72000 DWT双壳体原油船航行过程中,油舱货油自然冷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非稳态导热集总参数法建立油船油舱保温数学模型,研制了油船货油保温计算软件.通过实船应用比较,软件计算的保温时间和实际的保温时间最大误差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