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羊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卵的体外发育及移植后的产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的绵羊卵在体外长期培养或在2~4细胞期和桑堪~囊胚期移植给受体母羊,观察了培养卵的发育和移植后的受胎率。方法是将采自屠宰场的绵羊卵巢在1~12小时内带回实验室,抽取卵母细胞。从中选取卵丘细胞层完整的卵子,在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用含有10%NSS(或FCS)、hCG和E_2,并以Hepes缓冲的M199培养24~26小时。再用以IonophoreA23187诱导获能处理过的新鲜公羊精于进行体外受精.7~10小时后移入发育培养基,即含有10%FCS(或NSS)和丙酮酸钠的Hepes缓冲的M199内继续培养,受精后将部分发育为2~4细胞胚和桑堪~囊胚期胚手术移植给受体母羊。另一部分卵子则在受精后48~72小时的不同时间内统计其卵裂卵的出现率,并继续培养7~12天详细观察卵裂卵的发育情况。在受精后48~72小时卵裂卵的出现率,FCS和NSS组分别为39.6%145/366)和52.4%(182/347),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将61枚2~4细胞期胚和桑椹~囊胚期胚分别移植给20只受体母羊,有10只受胎。共产羔11只,受胎率为50%;在发育培养液内继续培养的482枚卵裂卵中有312枚(64.7%)发育为桑椹~囊胚期胚(其中包括部分孵化囊胚)。  相似文献   

2.
利用屠宰牛卵巢抽出的卵母细胞,以卵裂率和囊胚发育为标准,对牛胚胎体外生产过程进行了简化试验,结果显示:不加卵丘细胞的高密度卵母细胞体外成熟(100-200枚/平皿)可代替加卵丘细胞标准密度培养,其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没有显著变化,体外授精时间可从成熟培养后22小时延长至27小时,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没有显著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可以不经洗涤直接移入受精滴,原成熟培养皿内残留孵丘细胞再培养48小时形  相似文献   

3.
利用促减数分裂甾醇(MAS)合成代谢过程中的抑制剂AY9944累积FF-MAS的原理,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AY9944,间接地研究了内源性MAS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的影响.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COCs)培养在NCSU23成熟培养液中,并添加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的AY9944培养44h.培养结束后,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和以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重构胚胎,分别于48和144h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统计卵裂率和囊胚率及囊胚/2-细胞胚比率.结果如下:(1)随着AY9944添加浓度的增加,退化的卵母细胞增多,40μmol/L AY9944处理的退化卵显著,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下降.(2)成熟培养液添加20和40μmol/L AY9944处理的孤雌激活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和2-细胞胚发育到囊胚的比率显著增加(P<0.05).(3)以对照组(0μmol/L AY9944)和20μmol/L AY9944处理的卵母细胞为胞质受体,发现20μmol/L AY9944处理的克隆胚的发育能力囊胚率和2-细胞胚发育到囊胚的比率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AY9944提高了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胞质质量,胚胎的发育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和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Sumner(1972)的方法(C带),对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和(Belonesoxbelizanus)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鱼的染色体2n均为48.剑尾鱼的核型公式为2n=6st+42t,NF=48.的核型公式为2n=2m+2sm+6st+38t,NF=52.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两种鱼各有1对NORs,并均在微小染色体的着丝点上.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用乙二醇玻璃化冷冻液二步法对长爪沙鼠 2-细胞胚胎冷冻保存的效果。方法 通过超排卵处理 后与雄鼠交配获得长爪沙鼠 2-细胞胚胎,胚胎在冷冻液 EFS20 中平衡 3 min,然后移入冷冻液 EFS40 中平衡 1 min, 之后将细胞冻存管直接浸入液氮中保存。采用二步法复苏胚胎,复苏后移入改良的胚胎培养液( mKSOM) 中体外 培养。结果 采用该方法冷冻的胚胎复苏后胚胎回收率为 86. 73% ,存活率为 82. 94% ,复苏后存活的胚胎中约 1 / 3 胚胎可以在体外发育到囊胚。结论 乙二醇玻璃化冷冻液适于冷冻保存长爪沙鼠 2-细胞胚胎。  相似文献   

6.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和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Sumner(1972)的方法(C带),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和( )鳉(Belonesox belizanus)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鱼的染色体2n均为48.剑尾鱼的核型公式为2n=6st+42t,NF=48.( )鳉的核型公式为2n=2m+2sm+6st+38t,NF=52.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两种鱼各有1对NORs,并均在微小染色体的着丝点上.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  相似文献   

7.
牛体外受精胚胎成份明确培养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SOF为基本培养液 ,分别添加血清、PVA以及同时添加 PVA、肌醇和柠檬酸钠 ,进行牛体外受精卵的发育培养 ,三个处理组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3 2 .6%、1 1 .9%和 1 5 .9% ,血清处理组极显著高于两个 PVA处理组 (p<0 .0 1 ) .在此基础上 ,将受精处理后的卵子去掉卵丘细胞后 ,培养于 SOF PVA 肌醇 柠檬酸钠培养液内 ,以未去掉卵丘细胞的卵子为对照 ,两个处理组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1 0 .8%和 2 1 .1 % .二者间没有显著差异 .结果表明没有血清和卵丘细胞的成份明确的培养系统能够支持牛体外受精卵发育至囊胚阶段 .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清晰的染色体图像,应用改良去壁低渗法对白木香茎尖的染色体标本制备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2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制片的效果以及不同的预处理时间对细胞中期分裂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早上9点钟左右的茎尖,用w=0.1%的秋水仙素溶液预处理2h后固定24h,再用w=2%的纤维素酶和埘:0.5%的果胶酶混合酶液于37℃下进行2h的酶解,低渗后制备染色体标本,能获得分散良好、清晰的染色体图像.首次确定了白木香的染色体数目(2n)为16条.  相似文献   

9.
金线莲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金线莲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1%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48h诱变效果最佳,其诱变率可达48%.变异植株与对照二倍体植株相比,植株高大,茎段粗壮,节间长,叶大而厚,叶色深,根粗壮.叶片气孔及保卫细胞增大而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减少,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增多.对变异株进行根尖染色体观察发现,其根尖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染色体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10.
屠宰母牛卵巢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与早期发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将采自屠宰母牛卵巢的未成熟卵子在含有促性腺激素和牛血清的TCM199或Ham'sF10内培养成熟后,再用以钙离子载体Ionophore A23187诱导获能的牛新鲜或冷冻精子进行授精处理,6~7小时后移入发育用培养液,即含有牛血清及丙酮酸钠的M199或Ham's F10内继续培养。在授精48小时及60~96小时后分别统计了培养卵子的受精率及受精卵的卵裂率。在部分实验中把发育为4~8细胞期的胚移入经假孕处理过的母兔输印管内培养4~5天或者在原发育培养液内继续培养5~8天之后观察了桑椹胚、囊胚的出现率。结果是培养卵子的受精率及受精卵的卵裂率分别达92.0~97.8%和62.5~67.6%,移入兔输卵管内和在体外条件下继续培养的卵子中分别有3.7~30.8%和4.3~31.0%(发育为外形正常的桑椹胚~囊胚期胚胎(包括扩张囊■及■化囊胚)。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素处理对黑麦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秋水仙素对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以黑麦为材料,应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5,1.0,1.5,2.0g/L)和不同处理时间(12,24,36,48,60 h)试验研究了黑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加倍效应。结果表明,1.5 g/L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黑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达到最高值,为35.35%;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染色体加倍效果也在增加,但四倍体加倍效应明显高于八倍体,同时出现了染色体黏连,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桥和染色体多核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和Sumher(1972)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出:蓝曼龙的核型公式为2n=46t,NF=46,具有1对银染分别位于t1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臂的端部,其染色体上NORs有明显的大小差异,结构和数目在不同的细胞中也出现了多态性,其深染C-带区可以分为着丝粒C-带,端粒C-带,居间C-带,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成分明确的培养系统,研究了胚胎的培养液平均拥有量以及单独或群体培养对牛IVF卵体外发育的影响.将牛体外受精(IVF)卵分别以每100、50和20μl培养液小滴内10枚卵子的形式进行发育培养,三个处理组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6.0%、9.4%和14.3%,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选择培养效果较好的每枚胚胎2μl的培养液量,分别在20、10、4、2μl小滴内培养10、5、2、1枚胚胎,四个组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10.0%、16.4%、10.0%、4.0%,5枚胚胎/10μl小滴处理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1枚胚胎/2μl处理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液拥有量以及单独或群体培养都可支持部分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降低培养液体积和群体培养更有助于牛IVF卵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4.
1.材料和方法参照Goodpasture的Ag-As法和Bloom,Lau等的Ag法,我们稍加改良应用于研究鱼类的NORs,可获得较好的银染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①Ag-As法:将干燥后15天左右的片子加4滴AgNO_3溶液(20-30%),盖上长方形的玻片,放在底部铺有润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放于60℃恒温箱中15小时后用自来水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学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孤雌卵(夏卵)胚胎发育的全过程.隆线溞夏卵为中黄卵,室温24℃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45h左右.根据隆线溞胚胎内部结构特征及外部形态学变化,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和准备孵化期7个时期.卵排至孵育囊约40min后开始表面卵裂.卵裂至256细胞时,胚胎发育进入囊胚阶段,在卵表形成一薄层细胞层,囊胚腔则全被卵黄颗粒所充塞.囊胚后期,囊胚层细胞分裂加快,相互挤压向囊胚腔中移入形成原肠胚.随后,胚胎外部形态开始出现变化.首先在胚胎前端出现头部的三对附肢原基(两对触角原基及一对大颚原基),胚胎发育进入前无节幼体期;随后胸节分化,胚胎发育进入后无节幼体期,并形成胸肢、壳瓣和肠道等结构.复眼在复眼色素期的基础上,逐渐发育形成完整的复眼结构,同时其他各组织器官也不断发育完善.至准备孵化期的胚胎结构与幼体已基本相同.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枝角类胚胎发育的机理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以黄芪种子和带子叶的上胚为处理对象,用在培养基里添加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黄芪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对象的诱导效果受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两方面的影响.以成熟种子为处理对象,各种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均可诱导出多倍体植株,但以秋水仙素浓度100mg/L,处理时间14d的组合加倍率最高,达13.3%;以带子叶的上胚为处理对象,从秋水仙素浓度50mg/L,处理时间7d开始有较低的加倍率,以秋水仙素浓度100mg/L处理时间7d的加倍效果最好,为10.9%.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为: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2;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2n=2x=16.  相似文献   

17.
条纹斑竹鲨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HA结合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脾脏经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完成条纹斑竹鲨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的染色体组由20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2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1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构成,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2=28t 10st 24sm 40m,染色体臂数NF=166,其中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带有明显的次缢痕.与其他软骨鱼类相似,条纹斑竹鲨同样具有数目众多的染色体二倍体数,但以中部着丝粒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以雅砻江冬麻豆为实验材料,使用3种常用的预处理液(8-羟基喹啉、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和秋水仙素)以不同的配比方式配制成不同浓度或其不同组合的混合液,对萌发的小苗分别预处理2h和3h,利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不同预处理液对雅砻江冬麻豆中期细胞占分裂期细胞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和0.002mol/L 8羟基喹啉+饱和对二氯苯溶液等比例混合溶液预处理根尖2h有利于积累更多的中期细胞,而使用0.003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3h后也能积累较多的中期细胞.对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中期细胞染色体形态分析表明,对二氯苯饱和溶液和0.003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3h的中期染色体形态良好,更有利于开展核型分析.本文对植物常规压片中预处理液的探索并结合核型分析结果可以为豆科植物乃至一些较难开展细胞学实验的类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亮  王海军  欧阳珊  吴小平  涂彭文 《江西科学》2007,25(2):156-157,189
以花的肾组织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体内注射——低渗处理——火焰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花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体细胞二倍体染色体数:2n=50,其组型为2n=16m 14 sm 16 st 4 t,NF=80,未发现有性染色体形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囊胚(胚龄、处理方法)、传代方法(机械法和酶法)及培养液对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了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体外受精胚用于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具有较好的增殖及传代能力;囊胚的质量和胚龄影响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贴壁及增殖;机械切割(半胚法)处理囊胚,可获得跟免疫法相近的内细胞团贴壁率(半胚法46%,免疫法53.6%);添加了一定浓度的胎牛血清、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及维生素C的DMEM高糖培养液可一定程度地促进类胚胎干细胞的增殖,适于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