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已进入修改的议程,修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扩大我们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标准,所以行政行为不仅是一个学理上的概念,更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在修订我国《行政诉讼法》时必须在该法律里面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内涵和外延,以达到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防止实务中对行政行为的错误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约行政机关在实体法律关系中的行政权力.保证法作关系主体间的平等关系,我国《行政诉讼法》在证据问题上作了严格的规定。木文试图围绕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则与行政诉讼证据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和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以及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适当参考借鉴英美国家有关这方面的规定,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帅  李晓丽 《科技信息》2010,(17):J0382-J0382,J0404
近年来,火灾事故调查及处理引起的民事纠纷、行政诉讼屡见不鲜。作者认为,技术上的失误原因不是引起火灾纠纷的主要因素,消防部门在火灾事故调查和处理中对于消防法律规定执行的偏差才是形成纠纷、争议的主要原因。本文尝试从事故调查、责任认定、事故处理等方面分析存在的法律问题。特别提出的是,火灾导致的刑事案件不再本文探讨之列。  相似文献   

4.
举证时限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其重要性表现在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益等方面。我国立法虽较早确立了这一制度,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进行重建。重建时应当坚持以法定期间为主、指定期间为辅,引入调查令制度和时限中止机制,并对原、被告及第三人之举证时限作分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简易程序是一种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较简便易行的审判程序,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没有设立简易程序,行政诉讼法施行后的近二十年间,行政诉讼制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当初排斥适用行政简易程序的客观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设置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非常必要。本文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等六个方面对设置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可行性进行了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体现了行政诉讼的根本价值,对行政诉讼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从以行政诉讼活动的内在特质为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确立依据作为研究视角,应当重新认识和构建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各国行政诉讼的发展趋势,尽管各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本文通过对行政诉讼类型化这个概念进行界定和解读,并对域外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建立及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公益的一种途径,在西方国家已广泛采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政府的行政行为发挥监督作用。我国行政法研究起步较晚,很多制度还不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更是新鲜事物,但它的巨大社会作用已经成为共识,因此建立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即决判决是英美法系国家民事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的功能是在审理前过滤无争议案件,加快诉讼进程,节约当事人时间、费用以及国家司法资源。我国行政诉讼也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即决判决制度,以加快诉讼进程,节约当事人时间、费用以及国家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管辖恒定原则,认为它的普遍推行增强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安定性。管辖恒定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诉讼资源,增加了诉讼效益,并可以增加当事人司法信心,提高诉讼积极性。借鉴我国台湾以及日本、德国的相关立法经验,认为在我国未来行政诉讼法修改中确立管辖恒定原则,不仅具有内在法理依据,而且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处罚事实认定标准是行政处罚程序中的查明事实行为,是自向证明活动,具有客观真实的实体性倾向。行政处罚事实认定证明标准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证明行政处罚事实依据的证明程度,是行政机关的证明事实行为,是他向证明活动,具有法律真实的程序性倾向。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与行政处罚事实认定标准相互影响,行政处罚事实认定证明标准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分析,认为应当协调申诉制度、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纠纷。  相似文献   

13.
试论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立法没有规定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处理方法。日本的当事人诉讼虽然也能彻底解决此类纠纷,但从本质上看,是民事诉讼而非行政诉讼。我国在行政诉讼中应设立专门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彻底解决此类纠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最佳方式,但它并非一种独立的行政诉讼类型,我国应把它作为行政诉讼类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张书占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4):22-23,26
高校自主权本质上是一种从权力,从属于法律、法规。我国高校的自主权在扩大后,并不包括自主决定学位授予条件。获得中国学位,只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二是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三是申请。这三个条件的核心是第二个条件即学术条件。高校自主权侧重点在于教学学习管理,学位纠纷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学术水平是否合格。高校自主权与学位纠纷二者之间没有契合点。司法实践中,以高校自主权作为审判学位纠纷的理由,没有法的依据,也违背了《行政诉讼法》合法性审查原则。  相似文献   

15.
胡露 《韶关学院学报》2014,(11):101-105
推行电子政务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伴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出现的电子证据将在行政诉讼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虽然《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电子证据作为新的法定证据类型规定其中,但在诉讼过程中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保全并未提及。由于行政诉讼活动的特殊性,加之电子证据具有易被破坏的属性,从保全方式、保全程序等方面对行政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进行保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这是众所周知的一种法定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行政诉讼中除此以外的证明对象的举证责任分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8号司法解释第二十七条和第九十七条的规定。但考察这些规定的内在含义及其适用中可能带来的问题,不难发现它们与行政诉讼的应有之义相悖。关于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视证明对象及举证人的不同而不同;目前的法定证据制度是无奈而非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行政事实行为提供司法救济,其实就是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中去,其既有理论依据,而且在我国现行法律之中也存在突破口,行政事实行为的司法救济包括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两种,其诉讼类型包括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预防性诉讼。  相似文献   

18.
举证时限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制度之一 ,其重要性表现在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益等方面。我国立法虽较早确立了这一制度 ,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需进行重建。重建时应当坚持以法定期间为主、指定期间为辅 ,引入调查令制度和时限中止机制 ,并对原、被告及第三人之举证时限作分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19.
从法理的视角对事实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两大法系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能明确我国司法审查强度的模式选择路径。立足本国司法实践,对事实问题采取有限的审查态度,根据事实问题的不同性质,应采用灵活的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20.
郑勇  王静 《科技信息》2009,(22):102-103
近年来,随着被称为“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日渐增多,行政首长能否作为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亲自出庭应诉,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在实际行政诉讼中,却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法庭上只能见到“民”(原告)却难觅“官”(被告)的身影。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行政诉讼被告法定代表人出庭难的原因所在以及针对这种状况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