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UWB和IEEE 802.11a WLAN的相互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与基于IEEE 802.11a标准的WLAN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介绍了UWB和WLAN的理论背景,给出了干扰信号对系统信号与干扰的比率(SIR)影响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视距(LOS)环境中,UWB干扰对IEEE 802.11a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IEEE 802.11a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通信;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UWB信号对IEEE 802.11a WLAN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IEEE 802.11a WLAN干扰也会严重影响UWB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与基于IEEE802.11a标准的WLAN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介绍了UWB和WLAN的理论背景,给出了干扰信号对系统信号与干扰的比率(SIR)影响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视距(LOS)环境中,UWB干扰对IEEE802.11a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IEEE802.11a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通信,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UWB信号对IEEE802.11a WLAN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IEEE802.11a WLAN干扰也会严重影响UWB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快速跳频的超宽带无线接入多址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宽带技术是近年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为民用的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了DSUWB和THUWB 2种单载波超宽带系统,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在多径衰落和多用户信道中,给出了一种旨在解决多用户干扰的基于正交Costas序列快跳频的UWBOFDM系统。  相似文献   

4.
超宽带无线通信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演化和主要优点.结合UWB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包括超宽带接收的关键技术、天线、传输特性、信道模型、与其他通信系统的频谱共存兼容技术和基于UWB技术的通信网络协议等UWB系统设计关键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超宽带技术是近年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为民用的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了DS-UWB和TH—UWB2种单载波超宽带系统,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在多径衰落和多用户信道中,给出了一种旨在解决多用户干扰的基于正交Costas序列快跳频的UWB—OFDM系统。  相似文献   

6.
浅谈Ad Hoc网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e)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正在发展的网络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应用也正在迅速地从军事通信渗透到相关的民用通信领域。主要介绍了Ad Hoe网络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及目前主要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检测与躲避(DAA)的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将认知无线电与超宽带技术相结合,是解决UWB通信系统与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的最有效方案.针对DAA技术的关键问题--如何实现UWB抗干扰发送波形的频谱整形,综述了近年来在UWB适配波形的频谱整形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定位技术中,低成本民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精度不高而高精度定位技术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GPS组合定位方案。以UWB系统获取运动载体的平面坐标,利用民用GPS系统获得实时速度和方位角信息。基于卡尔曼滤波器设计了轨迹纠偏算法,使用平面坐标、速度和方位角信息作为观测向量进行滤波,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分别进行了UWB定位实验和组合定位实验,表明UWB/GPS组合定位能够降低系统成本,同时满足精确定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及UWB的两大技术标准(DS-CDMA和MB-OFDM),并对DS-CDMA信号做了时频域的分析。对UWB技术的研究前景做了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UWB和RFID都是目前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人们在这两个领域已经分别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在将脉冲式UWB技术应用于RFID系统方面却只能见到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献。文章针对RFID系统中后向散射无源RFID标签基于脉冲延迟反射技术阐述了将超宽带通信技术应用于RFID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具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天线的阻抗带宽为118.8%.所设计的天线印刷在尺寸为30mrn×34mm×1.5mm,介电常数为3.5的介质基板上.通过在接地板上刻蚀“工”字形槽,有效地展宽天线的带宽,使其满足超宽带通信(UWB)系统(3.1~10.6GHz)的通信需求.同时为了实现该天线与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的协同工作,利用微波开路微带线技术产生陷波,从而避免WLAN对UWB通信的干扰.采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对影响天线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设计、仿真、分析和优化,从而得到天线的最佳尺寸.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在小型化的同时实现了宽带和陷波的要求,从而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民用移动通信(GSM/CDMA/WCDMA)已成为世界主要通信方式之一,在军用民用两方面都将发挥重要意义。在研究民用移动通信的干扰方法和干扰样式的基础上,基于机载干扰平台就远距离干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得出其所需EIRP。  相似文献   

13.
超宽带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信息数字化与通信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低频、高带宽的超宽带技术恰好符合这一发展需求,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超宽带(UWB)通信技术的原理和概念、UWB系统和关键技术以及UWB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浅析超宽带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宽带(UWB)通信具有数据速率高、功率谱密度低、定位精度高以及抗多径能力强等优点。超宽带技术己成为短距离无线通信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DS-BPSK UWB通信系统的模型;随后研究了在UWB多径信道环境下,存在AWGN以及由多径效应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时,DS-BPSK UWB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最后分析了不同扩频码序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号结构重构的UWB稀疏信道盲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跳时脉冲位置调制的超宽带(ultra wideband based on time hopping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TH-PPM UWB)通信系统,提出一种新的稀疏信道盲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对信号结构进行重构,把发射信号与信息符号之间的非线性模型转换为线性模型,简化了信号处理难度;然后基于重构后的线性模型,推导出接收信号一阶统计向量与信道向量之间的关系,结合UWB信道的稀疏特性,估计出UWB信道参数,避免了无谓的抽头估计,提高了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性能优于基于一阶统计量的盲信道估计算法,其BER性能也仅比理想信道差约1 dB。  相似文献   

17.
大功率短波通信发射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功率短波通信发射机广泛应用于民用广播和军事通信等领域。随着功率放大模块、开关电源模块和大功率合并等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新一代大功率短波通信发射机性能、操作性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超宽带(UWB)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抗干扰能力、降低传输的误码率是UWB系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信道编码技术是无线通信中提高传输数据可靠性的有效方法.文中选用Turbo码,将其运用到UWB系统中来增强码字的稳健性,从理论上对Turbo译码进行了定量的时延估计,验证了Turbo信道编码在UWB系统中的适用性.并仿真比较了在高斯白噪声环境中跳时脉位调制(THPPM)UWB系统采用Turbo码和卷积码两种信道编码方式下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Turbo信道编码下的UWB通信系统具有更优的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信息数字化与通信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低频、高带宽的超宽带技术恰好符合这一发展需求,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超宽带(UWB)通信技术的原理和概念、UWB系统和关键技术以及UWB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超宽带无线电综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超宽带无线电是一种全新的无线电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在民用和军用通信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军队的通信,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综合分析大量国外有关超宁带无线电技术文献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首先从信号隐蔽性,处理增益,多径分辨能力,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等方面对超宽带无线电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与常规无线电(包括跳频,直接序列扩谱、“蓝牙”,HomeRF和IEEE802.11等)进行了比较,分别介绍了目前国外超宽带无线电军事应用和民用研究的现状,最后指出院 超宽带无线电技术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