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发展及政府的宏观管理等方面论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3.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迅速发展的大背景和趋势影响下,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动态:世界贸易仍保持较快增长但不平衡加剧,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然而通货膨胀压力仍在,金融国际化获得长足发展且危机问题不断。面对这些新态势的出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应从不同的领域引以重视,采取务实稳步的发展方针,尤其是在对外贸易、初级产品定价以及美元贬值等具体问题上采取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4.
世界新经济长波的来临和中国21世纪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则渊 《科技导报(北京)》1995,(4):33-37
世界经济发展以50年为周期的所谓经济长波已经出现四次。根据科学、技术、经济的波动转化规律预测,90年代中期,战后第四次长波临近结束,而第五次新经济长波行将来临。从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态势、新产业革命的勃兴和经济关系的国际化论证了这次新长波来临的征兆、动因和条件。基于对跨国性区域经济集团和跨国垄断企业集团的本质分析,提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正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转变的论断。它们在90年代的新发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国际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局部调整,扩大了社会对全球生产力的容纳能力,为新经济长波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按新经济长波形成的理想模型,提出了中国21世纪发展的“长波跟踪战略”及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达到了6.1%。这个“6.1%”,是在全球经济出现重大下滑的情况下取得的,可谓来之不易;同时,对于仍处在金融危机泥潭中的世界经济,则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对未来经济走势、对应对金融危机,充满信心与希望。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全球企业市场和生产体系、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趋势,这些趋势对中国的对外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中国必须紧紧抓住新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以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中国正发挥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这是韩国贸易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李熙范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期间表示的。李熙范说,如今亚洲出现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中国和印度,而印度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令全球瞩目。 相似文献
8.
9.
10.
所谓经济增长 ,是指由某一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 ,或者说是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 ,它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从当前中国的客观实际来看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有什么意义 ,以致于中央政府始终对其孜孜以求呢?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这是制定和实行下一步经济发展战略的认识基础。一、保持GDP高速增长对中国的一般意义关于经济增长中“高速”、“中速”、“低速”的标准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我们认为 ,“高速”、“中速”、“低速”标准的确定 ,要因国而…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上世纪90年代义务教育投资总量和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在我国三大地带呈现巨大差距,其成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建立规范的政府间基础教育财政支付制度,对政府管理基础教育的层级进行调整,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以来,发展经济学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和政策的分析而引人注目,但是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却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了发展经济学面临衰落的现状以及其原因。然后,本文结合中国改革的模式与经验,指出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对发展经济学不再仅仅具有被动的检验和支持理论的功能,而是成为推动发展经济学深入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14.
2040年,中国经济预计将达12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40%;人均年收入将达8.5万美元,略逊于美国,但是欧洲的两涪。中国经济崛起归功于四大因素:一是教育。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预计下一代中国适龄青年将全部接受高中教育、50%以上接受大学教育,仅此可促使经济增长六个百分点。二是农业。1978~2003年间,三大产业年均增长率都为6%, 相似文献
15.
周宜兴 《科技导报(北京)》1989,(1):8-10
在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发展战略和格局,一直是各方有识之士忧虑、关注的一大问题。东、中、西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严重失衡,固然有其渊远的历史因缘,但面对这份悲剧性的遗产,我们当代人是简单地承受、默认,还是用现代的科学求实眼光,以时不待我的奋进态度去深究中、西部在中国现代化大潮中重新崛起的一切契机和潜势,力转成局,是至关重要的。无可否认,在面对西部发展的种种难局时,人们往往有某种无可奈何、徒叹无力的偏见和情绪。只顾眼前,先顾一头的思潮时时泛起。这实际上是当前盛行的“短期行为”在区域发展战略层次上的一种反映。然而,西部问题果真是“积重难返”到只好再一次“留待后人虑”了吗?本文作者从科学求实的角度,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文章朴实无华,但分析精辟,论证独到,见地不凡,读后令人豁然。相信识者定会作出会心的反响。本刊欢迎来稿参与讨论。若此文最终能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进程中,“石破天惊”,引发出西部开发的新战略、新格局,实中国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16.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价值取向对经济发展的不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泽群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9(2):9-14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两种不同观点,这两种观点存在着共同的偏差,即将经济发展过分寄托于计划的安排,忽视了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忽视了部门和地区在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中所存在的有机联系。文章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例,对比了不同时期的地区和部门在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中的不同表现,论证了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月14日,日本内阁府发布2010年经济数据: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至此,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荣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宝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不可否认中国这30年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取得极为不错的成绩。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7.3%,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三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计,2009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前,1953—197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6.1%,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年的GDP年均增长率是9.8%。究竟是一股什么力量使得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加速提升呢?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当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说,还是取决于物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禀赋方面的相对优势。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核心也在于改进中国的比较优势状况。因此,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世界商品生产领域和价值实现环节,中国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