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干旱地栽培的玉米品种,挖掘耐旱玉米种质,以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PEG-6000(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20份自交系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质量浓度的增加,玉米自交系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呈下降趋势,各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抗旱指数逐渐降低,相对旱害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发芽率、发芽势、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及相对发芽势可作为评价玉米萌发期抗旱性的适宜指标,且可靠性较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自交系材料A93、8-8-1、正良A、A27-2-1、四041的抗旱性较强,可在后续试验中进行抗旱育种及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2.
玉米素对不同品种春小麦幼苗的芽鞘呼吸速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玉米素可以促进春小麦芽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形成,其酶谱带数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干旱和遮雨塑料棚控制灌水量的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了10个抗旱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的产量,以及苗期和生育中期(大喇叭口期)的相对电导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通过与抗旱系数的相关分析得出中期蒸腾速率是综合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最重要的指标,生育中期的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叶片光合速率、气孔阻力是综合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有效指标.提出大喇叭口期是有效鉴定玉米抗旱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的抗旱机理十分复杂,其中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特征是玉米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生理代谢调节也是玉米适应抗旱的有效手段之一.玉米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对玉米抗旱机理及其基因工程改良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探讨了今后玉米抗旱性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尖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不同浓度6-BA(6-苄基嘌呤)的MS培养基上,经过4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4周芽发育培养,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和再生植株,芽尖倍增数可达3~8芽/茎尖.通过比较试验,确立了诱导丛生芽发生的适宜培养条件和程序,反映了不同基因型的茎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能力不同,从而初步建立了利用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经20~100mg/L乙烯利处理的玉米幼苗的存活率增加,同时处理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水势均增加,脯氨酸含量上升,SOD,POD活性增高,细胞的相对电导率降低.结果表明乙烯能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而乙烯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可能是通过脯氨酸,SOD,POD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免受破坏或减少破坏而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遗传基础广泛的白菜型油菜资源中筛选出抗旱材料,并进一步进行抗旱相关基因筛选提供材料。用不同浓度PEG溶液于萌发期对收集的45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处理,观察并测定油菜种子萌发数、根长、芽长,计算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与对照相比,PEG胁迫下发芽率有显著差异,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抗旱性鉴定参数,用综合隶属函数平均值进行抗旱性筛选,并对所有供试材料抗旱性进行排序,鉴定出抗旱性较强的白菜型油菜,然后对筛选出的材料在苗期进行PEG干旱胁迫,验证其抗旱性。模拟干旱胁迫下,鉴定出一份抗旱性强的白菜型油菜,其来源为门源浩门蜡烛油菜。用PEG模拟干旱胁迫进行白菜型油菜抗旱种质资源筛选方法可行。通过培养皿和花盆苗期PEG诱导鉴定出的抗旱种质资源可进一步进行抗旱相关基因筛选。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玉米粉和玉米芽粉的全氨基酸含量和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发现玉米芽粉中的氨基酸总量、限制氨基酸得分、维生素 B_2、尼克酸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玉米粉,说明玉米芽粉的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草坪草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 8个品种的草坪草的抗旱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土壤干旱胁迫下 ,8个品种的根冠比、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为Osprey、“派尼”和“织女星”  相似文献   

10.
麦谷宁生测指标及低浓度药剂对玉米生长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玉米沙培试验研究了玉米主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和芽长、芽鲜重、芽干重及株鲜重、整株干重对麦谷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药对玉米的根尤其是主根长抑制十分明显,回归分析表明,相关性很好(R2>0.9),玉米主根长是麦谷宁生测方法十分理想的指标.低浓度的麦谷宁对玉米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临界浓度随玉米品种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