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盆载试验发现,在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雄期各停水10及复水4天的条件下,水分胁迫期间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与水分胁迫程序和生育期 有关,与品种的抗旱性没有一致性,而复水后2天游离脯氨酸的下降比值与品种抗生相关,可作为品种抗旱性的一个筛选指标性,而复水后2天游离脯氨酸的下降成比值与品种抗旱性相关,可作为品种抗旱性的一个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3.
春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PEG溶液渗透胁迫下春小麦幼苗的NR活性及含氮物质的变化,并对NR活性作为评定春小麦品种抗旱性的指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在无胁迫时NR活性一般较低,在胁迫时,酶活下降幅度较小,SI亦较小;抗旱性弱的品种具有相反的特征。说明春小麦幼苗NR活性与品种的抗旱性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爱斌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3,(6):51-56
采用人工配制pH=2.0、3.0、4.0、5.0、6.0和7.0(对照组,CK)的人工模拟酸雨培养玉米种子,通过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种子萌发后贮藏物质消耗率、运转效率等数据的分析,探明酸雨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其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H=5.0人工模拟酸雨胁迫处理组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标、贮藏物质消耗率和运转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其他pH值人工模拟酸雨胁迫处理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下降;在萌发过程1-7 d内,所有人工模拟酸雨胁迫处理组玉米种子的呼吸强度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细胞质膜透性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酸雨胁迫显著抑制玉米种子发芽率的pH阈值为3.0,显著抑制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贮藏物质消耗率、贮藏物质运转效率和呼吸强度的pH阈值均为4.0,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细胞质膜透性的pH阈值为4.0。 相似文献
5.
以3个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自交系材料S26,S77和S4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菠菜萌发期和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浓度范围内,低浓度(50 mmol?L-1)NaCl处理可以促进菠菜种子的萌发,但高浓度处理则抑制萌发;与S4相比,S77和S26在NaCl胁迫下...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37-143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西玉三号和华田玉米2个不同玉米品种的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玉米的发芽势、发芽率、株高、鲜重、叶长、叶绿素含量及丙二醛含量,以探究两种玉米在一定盐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及其耐盐性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胁迫对玉米发芽率、株高、鲜重、叶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两个玉米品种表现也各不相同。从各个指标来看,当盐浓度为30 mmol/L及以上时,两个品种与其对照处理相比较均表现出负生长效应,表明两个品种都不耐盐,但就两个品系而言,在相同浓度盐溶液的作用下,华田玉米生理指标盐害程度较西玉三号轻,表明西玉三号较华田玉米对盐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三唑酮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0-100mg/L三唑酮浸种后,玉米种子发芽势减弱,胚芽鞘的生长受到抑制,三唑酮使植株矮化,叶绿素含量升高,须根数增加,根系活力受到明显的促进。 相似文献
8.
POD活性与水稻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全生长期的叶为实验材料,采用愈创木酚法POD活性,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生长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的水、旱稻POD活性的高于对照;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分敏感期,在此期间,POD活性上升的幅度高于其它生长期。拔节期和成熟期是水旱稻全生长期中的POD活性较低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二烷氨基乙醇羧酸脂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1):69-71
研究结果表明:用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DA-6)不同浓度浸种,能够提高玉米幼苗的α-淀粉活性、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鲜重及根系活力,且以10mg·L^-1浓度的DA-6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电场条件对柠条种子处理不同时间,实验表明,不同电场处理条件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场的作用既可促进种子萌发,也可抑制种子的萌发.结果显示,在相同电场频率和电场强度范围内,长时间处理不利于加速种子的萌发.经恰当电场处理后的柠条种子,与对照组比较,在干旱胁迫下萌发种子的MDA含量变小,SOD和POD活性增加.电场处理种子具有增强柠条种子萌发期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耐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温度,光照,酸、碱、盐胁迫等不同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不同温度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影响显著,20℃下发芽率最高;浓度25 mmol/L的Na2CO3处理和p H为5.0,5.4的低温层积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盐胁迫下种子能够萌发,但发芽率随盐浓度的提高而降低;碱胁迫下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发芽率随着碱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10 mmol/L Na2CO3下发芽率最高达74%;酸胁迫下能够萌发,发芽率随p H的降低逐渐升高,在p H为4.6下发芽率达到72%. 相似文献
13.
狭叶四照花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狭叶四照花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在5种种子处理中,用湿沙层积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土壤播种的种子.使用机械损伤种皮的方式未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发芽率反而低于未处理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强度的匀强电场作用油葵种子一定时间,实验测定电场对幼苗根系活力、植株缺水程度和抗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种子受电场作用后能够提高苗期生长的抗干旱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专性寄生植物——肉苁蓉种子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其在寄主根上的萌发过程。肉苁蓉种子具有典型的列当科寄生植物种子的特征,种皮内仅有球形胚,外包以胚乳。根据观察发现,只有当寄主梭梭的根穿入肉苁蓉种子的种皮内且刺激其球形胚产生“芽管状器官”,并连接于寄主根上后种子才能萌发,与肉苁蓉种子连接的部位主要在根毛区。首先在与寄主根连接的“芽管状器官”的頂部膨大为瘤状物,以后在内部分化形成输导分子并与寄主的维管束相连通,进而在瘤状物远离寄主根的一端分化形成頂芽,由此长成肉苁蓉植株。 相似文献
16.
微波处理和微环境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协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微波预处理因素(包括种子含水量、微波功率、照射时间)与萌发微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pH值、盐的质量浓度)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协同影响,探讨利用微波预处理与萌发微环境控制技术提高植物种子活力及其抗盐碱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盐的质量浓度和pH值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小,而且无显著性;优选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可达98%,而对照组仅为86%。因此,微波预处理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17.
18.
本交通过对水稻种子、米粒及谷壳浸泡液的分析,研究了外渗离子与种子发芽率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水稻种子与其它大多数种子一样,外渗离子的变化可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而膜系统的完整性则可衡量种子活力的状况。且改谷位浸泡为米粒浸泡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