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08,(6):39-39
食源性疾病是一个巨大并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发生40~60亿例食源性腹泻,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800万人口死于食源性腹泻,即使是在工业化国家,亦有30%以上的人群患食源性疾病。针对我国在食源性疾病,特别是食物中毒报告与监测方面缺乏健全体系的现况,对微生物病原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开展了重要监控技术的研究,并在14个省级监测点的密切配合下,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及监测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通过创新性过程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对供应2014年青奥会的大型食品企业生产过程进行高标准的质量安全控制,建设高品质产品供应基地;集成开发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检测技术平台,对供应青奥会的各类食品进行高效快速的质量安全检测;应用信息与物联网技术,对青奥会食品生产、储运、销售的全过程实现实时监测与溯源;建立青奥会食源性疾病与病原体的风险监测、评估系统与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系统。总之,通过企业质量控制、检测监控平台与溯源系统构建中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为2014年青奥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英国等欧盟国家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研究现状;探讨了我国目前在动物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残留代谢组学、营养基因组学、动物性食品功能基因组学、动物性食品病原微生物、疯牛病检测技术及动物源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生态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优先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6):21-22
近年来,由肠道病原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无疑已成为日益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肠道病原菌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也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食品添加剂已经与我们的生活须臾不可分离,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食品添加剂在人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只有依法合理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才是食品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36-37
1课题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一系列食源性微生物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开发相应检测试剂和仪器设备,实现对组群样品和多种目标的同时快速准确检测,一次全面分析检测食品中所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数量,为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流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55-55
由生物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贸易争端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其中毒性最大、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对农牧渔业作物的污染最重、分布最广的有真菌毒素、贝类毒素、藻毒素等。灵敏、快速、简单、经济的检测方法是降低毒素摄入量的技术基础,也是打破世界贸易战中技术壁垒对我国产生制约的关键。检测技术的落后,也造成我国政府部门对进口产品监管力度不够,对国内消费者造成健康危害。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并与国际接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毒素的检测方法、免疫亲和柱及试剂盒,以便开展对食品中上述毒素的污染调查,减少有害生物毒素的摄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和声誉刻不容缓。另外,制备可商品化的生物毒素标准品,可以打破仅有美国、日本的少数几家公司的垄断及进货限制,推动我国对这些毒素的毒性机理、环境影响和生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9):20-20
鉴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危害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现有3亿的哮喘患者,其中50%以上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患者均由过敏因素诱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13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我国输欧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总结通报中涉及的食品种类、通报国家和风险因素,并探讨了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本项目致力于增加我国食品危害物抗体的库容,并借助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研发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产品。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填补我国在免疫检测试剂和装备领域的不足,带动生产基地建设、技术实力提升以及产能的扩大,改变部分检测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带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丰富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和检测速度,为保障《食品安全法》的全面落实、实现“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护国内国际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我国取得更多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广西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是通过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三合一评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执法的主要技术支持部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是本中心主要检测、科研、制标的任务之一。动物源性食品是目前进出口量较大宗的食品之一,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7):45-45
抗菌素是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同时也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医源性公害:临床上使用广谱抗菌素治疗时,往往引起患者非感染部位微生态菌群失调,而导致抗菌素伴联性疾病(如阴道炎、肠胃炎等);衣牧业、水产养殖业大量使用抗菌素,导致各种农产品中残留抗菌素,危害人类健康制药企业、大型医疗机构任意排放的含抗菌素废水,既污染了环境,又加速了环境中耐药菌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59-59
“埃可牌”系列电子除垢阻垢仪是针对我国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因所用水水质、用水观念差异导致热交换器普遍存在严重结生水垢而造成能源、水资源严重浪费、废气及废液排放量大的实际问题,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确定立项并采用专利技术实施研发的,能够有效防止水垢结生、抑制细菌和水中藻类繁衍。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哲学思考—论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从哲学视角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提出结构调整重点选择的“双基”标准,以及产业组织与技术结构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品量的安全(Food safety)的同时,食品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涉及卫生检验学、食品毒理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以病原生物学、分析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检测分析手段为基础,针对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农药和兽药残留、肉类新鲜度与转基因成分,构建高效实用的鉴定分析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开发多项创新性产品。在全省和全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及相关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处理工作中,这些创新性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4,(13):14-14
<正>专家介绍,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而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中毒急性疾病。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真菌性食物中毒湿热的天气为真菌生长产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米、花生、黄豆等粮豆类是真菌喜欢的食物,久置的食物如腐竹、番薯等也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往往一“触”即发,迁延不愈,令人十分苦恼。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病人的过敏体质,另一方面在于新的过敏源频频进入人们的生活。比如:衣:在现代生活中,用化纤、尼龙、羊毛、玻璃纤维等原料制作的衣服千姿百态,光彩夺目,但临床医学资料表明这些衣物极易导致皮肤过敏,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另外近年来流行的羽绒服、羽绒被等更容易引起过敏和皮炎。食: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为使人们生活方便,食品深加工技术广泛应用,许多成品、半成品、方便食品及速成食品等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存在的极大威胁,但目前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故反式脂肪酸是食品安全的又一威胁。本文指出了我国对人工添加的反式脂肪酸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了当前应采取的一些管理措施,最后介绍了我国食品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将主要体现在增进人类健康,提高营养品质和生活质量(QOL),满足人们消费多元化及崇尚生活情趣、个性化定制食品以及提供人们以回归自然与绿意享受等,建议我国应建立食品安全与食品健康并重的管理制度,并进行相应观念更新与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食品安全,全面实现供博食品安全的实时监控,预防和消除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本文建立了现场电子化监管、食品安全溯源、温度实时监控、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等六大系统。上述技术手段在世博会期问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日常监督检查、关键环节监控、问题食品溯源的工作效能,提高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和识别能力,为构建城市食品安全有效监控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