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膳食中不同的钙磷比值对钙吸收利用的影响长期存在着争议,而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普遍存在钙磷比值偏低的问题。本实验采用平均体重101.6克的Wistar大鼠32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实验开始前断头处死一组动物,采取双侧股骨测定钙磷含量,其余三组饲以参照AOAC配方的纯合成饲料,根据加入不同的CaCO_3及Ca(H_2PO_3)_2·H_2O来调节各组钙磷比例。其中对照组钙磷比例为1.05:1,实验Ⅰ组及实验Ⅱ组钙磷比例分别为1:1.5和1:2。实验期间动物单笼饲养,饮去离子水,自由摄食。逐日记录饲料摄取量,每四天称一次体重,共喂养28天。于实验结束前3天连续收集粪、尿备作钙代谢实验,随后禁食8小时,将动物断头处死,采血并分离血清,同时取双侧股骨,以上样本测其钙磷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钙、磷的营养状况与人体骨质的关系。提出,在我国,调整膳食结构,提高钙的摄入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磷(Phosphorus),化学符号P,非金属,原子序数15,原子量31。磷是体内含量较多的矿物质,仅次于钙,它不仅构成人体成分,而且参与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代谢过程。磷在生物圈内分布很广泛,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磷灰石和磷钙土中。常见的磷的同素异构体为白磷和红磷,  相似文献   

4.
钙是人体的生命之本,缺乏钙常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我国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钙摄入普遍偏低,平均每人每天摄入只有400mg左右,仅达到营养学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本实验通过化学与生物的有机联系,将骨骼中的固体钙通过简单的处理形成离子钙,使人们在膳食过程中补钙,该方法经济实惠,易于操作和掌握,适用于普通家庭,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5.
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的过程,对比了反应物的钙磷比、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烧结温度4因素对产物指标Ca/P的影响,采用化学方法和XRD分析了样品中的钙、磷含量和晶相结构.结果发现,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的纯度较高、晶相较好,4个主要影响因素中,原料钙磷比是影响产物指标的一个显著因子,决定着产物以何种晶相出现.对产物指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钙磷比 > 初始浓度=反应温度 > 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碳源不足、聚磷菌与反硝化菌对碳源存在竞争、泥龄矛盾难以协调等问题,提出了双污泥反硝化聚磷-诱导结晶磷回收新工艺.该工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效率,还可实现磷资源的有效回收.针对该新型工艺,以厌氧释磷的富磷上清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比试验优选结晶柱在生物系统中的位置,并考察结晶柱中钙盐投加量对化学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优化结晶过程p H的角度考虑,诱导结晶化学除磷系统宜放置于厌氧沉淀池后;钙盐投加量的增加并不能显著增加磷回收率,但在增加沉淀过程后,增加钙离子投加量可明显提高化学除磷量;粗糙的晶种表面更容易聚集钙磷结晶物,无定形钙磷化合物可能为结晶产物的主要前驱物.  相似文献   

7.
对化学共沉淀法制备β-磷酸三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正交实验,将产物分子中钙磷原子的摩尔比即n(Ca)/n(P)作为控制指标,对影响该指标的4个要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考察,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当控制反应物的钙磷源配比为1.50、pH值为11、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3 h时,制得的β-磷酸三钙纯度最高,并用化学分析法和XRD进一步确证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3×2两因子设计研究饲料中钙(3个水平分别为1.5%、2.0%、2.5%)磷(2个水平分别为1.0%、1.5%)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磷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随饲料中钙和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磷的表观消化率随钙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随钙磷水平的提高,粪便和水体中的钙磷含量增加,加大了水体污染,因此钙添加水平1.5%,磷添加水平为1.0%时达到了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钙及磷酸盐类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本文介绍了钙磷在人体中的含量、分布、生理功能及血钙和血磷,阐述了人体对钙磷的吸收、排泄及钙磷平衡,并对钙磷代谢紊乱所造成的疾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进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对黑风口地区颗粒物中磷的各种化学形态进行测定,并对颗粒物进行分级形态研究.结果表明: 黑风口颗粒物中的总磷含量(TP)为828.48~1915.38μg/g,不同位置的沙在组成、结构、磷结合性和容量方面有很大不同,其主要成分是钙磷(Ca-P),有机磷(Org-P)次之; 在不同粒度的颗粒物中,Ca-P的含量最高,占TP的81.42%~93.65%,其次是有机磷,占TP的2.92%~9.29%,其他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铝结合态磷(Al-P)>可交换磷(Ex-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bs-P); 在所取沙漠颗粒物中,TP、Ca-P、Org-P、Ex-P的含量都随颗粒物目数的增大而增大,而Obs-P、Fe-P的含量随颗粒物目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