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字小句进入定中结构后存在三类主语后移现象,即,主语后移A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主要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主语后移B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以带状态补语、处所补语、结果补语和宾语的居多;主语后移C类,数量极少,多数动词后带宾语。"被NP2VP的"结构,以主语后移A类居多,都指向被字小句主语,且多数指称的是"人",中心语都可补出,属"的"字结构后面省略的现象。方位短语中被字小句的谓语动词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实际能进入动态定中结构的复合被字小句数量很少,主要是句式Ⅱ(被所格式),"被NP2VP的"结构和方位短语都比较排斥复合被字小句。  相似文献   

2.
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和有"把"字标志的处置小句是表达上截然相反的两类句式,两类句式如果在同一句中出现(连用),一定有其表达上的特殊需要。通过对两类句式连用现象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在同一句内共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和有"把"字标志的处置小句是表达上截然相反的两类句式,两类句式如果在同一句中出现(连用),一定有其表达上的特殊需要。被把连用格式多数选择"共主语"和"异主语"的语篇衔接方式。表达的语义关系有因果、消极,各类被把连用格式中关联词语的出现频率普遍偏低,因此,被把连用格式的关联性较强,很少使用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4.
越南留学生“得”字补语句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字补语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它结构复杂,变化形式纷繁多样,且独具汉语特色,在外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形式,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利用越南语语料,对越南留学生习得"得"字补语句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偏误分析和汉英对比的方法,分析"把"的缺失和"被"的误加这两种句式偏误,指出汉英思维差异和汉语语法的过度泛化是偏误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把"多用来作介词,是把字句的典型标志,可是在唐代以前"把"字却只是纯粹动词。把字句是在唐代出现的,对唐宋诗歌中的"把"字进行分类研究,包括动词、名词、量词、介词,而侧重点是介词"把",进一步总结出唐宋时期的把字句主要类型,即处置式和工具式,以及处置式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汉语"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时必须出现,有时不能出现,有时可出现可不出现."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是什么?从句法上看,"被"字宾语出现与否同"被"字结构及其前后成分有关;从语义上看,同"被"字宾语是否需要"指别"及"被"字句语义色彩的特殊要求有关."被"字宾语的有无还受到上下文、认知语境和说话人表达意向的影响,"被"字宾语出现具有独特的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8.
"字"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核心,但随着西方语言学的传入,"字"及其研究日益被边缘化。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有助于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字本位"在成功避免了切分"语素"或"词"的窘境的同时,也过于轻率地否定了"词"在汉语中的客观存在。作为汉语的基础性结构单位,单音节的"字"可以通过语音、语义两种途径来构造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是"字存在句与其他"是"字判断句,得出:"是"字存在句的基本结构为"NP处所+是+NP主体",语义上表示"某处存在着某物"(实质上是一种空间包含关系),语用上构成"话题+说明"(或"背景+目标")的聚焦式表达,反映的认知方式为只凸显视觉感知上的聚焦;"是"字存在句的"是"比其他判断句的"是"语法意义更虚,可以省略;这种表达是标示空间域所包含的事物C,其话语信息焦点位于C段,即新信息为C事物的有无。  相似文献   

10.
"被"字句和"把"字句具有变换关系,但不是所有"被"字句都可以变换为"把"字句。就"被"字句的内部构成成分来说,主语、状语、"把"后宾语、动词、动后成分以及主语、"把"后宾语担任的语义角色都对变换构成制约;就整体属性来说,特殊形式的"被"字句在变换时要受到制约,但句式语义不影响变换;就使用环境来说,强调语境、对举语境、"串珠式"话题链会对变换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11.
"NP了"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广受关注的一种句式。论文从北京口语事实出发,发掘出该句式的更多类型,指出述谓性、变化性、完成性是句式的成句条件,并对"系列推移性"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汉语经常使用而又较为特殊的两种句型.“把”字句是通过分词“把”将谓语支配的对象即(直接宾语)置于谓语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十宾语构成“把”字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请比较:他们完成了任务.他们(把任务)完成了.“被” 字句是通过分词“被”引进谓语支配的对象(主语)置于谓语之前的一种句型.“被”十主语(指原句主语)构成被字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这种句型的变式是“被”字直接附于动词之前,“被”十动词构成固定的被动词组.请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里常用在动词前面的“所”字,语法界向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所”字是一个词,但是,对于它的词性看法不一。如马建忠的《文通》定它为“接读代字(代词)”,①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沿用其说,称之为“联接代词”;杨树达先生的《马氏文通刊误》反对把“所”字定为“代词”而称为“表被动的助动词”;②赵元任先生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叫它做“语助词”;③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和吕叔湘、孙德宣两位先生在《助词说略》里,都把“所”字定为“助词”;后来多数《现代汉语》都从助词之说,有的把它列入“结构助词”小类里。少数学者则认为这个“所”字不够“词”的资格,称之为  相似文献   

14.
"还NP呢"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习用的一种句式,我们将"还NP呢"分成S1~S6六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逐一进行考察。六组状中结构表达了不同的语义:NP名不副实(S1名大于实,S6名小于实);连不如NP的都没有实现,就更不用说NP了(S2);NP已经不复存在(S3);NP和不如NP的相比,程度上更高(S4);通过说话人对NP的戏谑否定,实现否定前述信息的目的(S5)。并由此传递或责备、或否定、或褒扬的语气。  相似文献   

15.
贵阳方言中有“把”字的句子使用得相当普遍。从其时的角度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贵阳活中有“把”字的句子,同普通话比较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从历时的角度分析研究,又发现贵阳活“把”字使用的情况,同近代汉语有相似之处。本文的宗旨就是从动态语言、静态语言多方面研究“把”字,了解这个词的来龙去脉,以及“把”字演变到贵阳话和普通话的速度差异,找出规律,为推广普通话做些工作。从共时的角度分析比较“把”字。同普通话相比较,“把”在贵阳方言中有4种较特殊的用法:l、“把”作介词,不引出主动者;乙“把’作介词,相当于普通话的…  相似文献   

16.
"芶"字读gou,古今本无异议,可是计算机的GBK字库将"芶"字混淆为"茍"字,错误地归入"ji"的音节中,给社会正常用字和"芶"姓人群造成很多不便或麻烦,也给后来的GB18030-2000和GB18030-2005标准提供了错误信息。由于注音错误,不仅把"芶"姓改了字,影响了社会正确用字,而且还将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错误信息。文章就"芶"改"苟"的原因、"芶"字的产生及古今的读音、"芶"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汉语历时层面上,“把”字句中否定词的位置有两种:“把”字前与“把字”后;现代汉语共时层面上,“把”字句中的否定词有前置趋势,通常都放在“把”字之前。这是由于“把”字句否定词前置式和后置式相互竞争的结果。从语义上看,否定词作为一个情态成分它是句子层面的状语,其语义是和整个句子相关的,和谓语动词的关系远没有“把”字介引的介宾结构紧密,尽管否定词和“把”字介宾结构一样在句中作状语,但由于和谓语动词的关系亲疏不同,反映在句法位置上,就不像后者那样和动词靠得如此紧密。从认知上看,当否定词进入“把”字句时,就意味着受力者没有受到力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就得从施力点开始否定,应将“把”也纳入否定词的辖域,表现在句法上就是要处于否定词之后。从语句信息传递准确与快速的交互关系来看,否定词前置的“把”字句有着后置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的语序排列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模式,便于理解。  相似文献   

18.
英语的word与汉语的字和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概念,我们经常把英语的word翻译成汉语的字或是词。但是英语的word和汉语的字和词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呢?我们发现,英语的word和汉语的字与词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性质、作用和语法功能等都是截然不同的。英语的word既不等同于汉语的字,也不等同于词。事实上,英语的word在汉语中没有确切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19.
“所字结构”,不论文言、白话,使用都很广,也无论古代、现代,争论都很大。现在,论者们常常喜欢把“所字结构”和“的字结构”相提并论。这,固然与两个“结构”并存的语言现象有关,但也与两个“结构”。相似的词类属性和语法功能分不开。而况语法的比较分析,不独有利于认识现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而且有助于探讨古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甚至于沟通古今汉语研究的道路,是值得重视并倡导的好方法。笔者愿就“所字结构”和“的字结构”的关系,谈谈现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以就教于同好和专家们。  相似文献   

20.
“N V 在 NP”是汉语中一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句式。本文从“N V 在 NP”句式诸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考察了V、NP与句式义的关系,V与NP的关系,指出各构成因素在语义特征上的对照性及句式内部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