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成原子弹的国家,也是至今唯一在战争中使用过原子弹的国家。1945年7月,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时隔一个月,它便将当时仅有的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从此,核恐怖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世界。二次大战后,美国一直把核武器作为其军事力量的主要支柱和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将核部队的建设放在扩军备战的首位。四十年来,美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巨额资金,从事核武器的研究和生  相似文献   

2.
艾书周 《科技信息》2011,(1):129-130
随着核武器出现和不断发展,核伦理的也随着出现和发展起来。但战术核武器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核伦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它使得传统的核伦理处于尴尬境地。故使用战术核武器是否道德和如何规范战术核武器的使用成为了新的核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区掀起了一个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运动。这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所进行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斗争的继续,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空前觉醒的新标志。一百多年前,即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欧洲召开“和平之友大会”,法国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作为大会主席,发出了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号召。自那时以来,世界上战争不断,人民群众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斗争也没有间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个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展开激烈争夺,它们之间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毁灭性的核武器越积越多。核战争的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学》2013,(6):34-35
英国媒体称,目前,世界上有8个国家公开表示拥有核武器,但人们有理由怀疑一些国家私下拥有核武器或正尝试研发核武器。核走私早已成为令国际原子能机构头疼的问题。为应对可能由核武器主导战场而导致的战争,美国的媒体近日披露了一项由美国空军主导的攻击系统——“末日地铁”。与繁忙的民用地铁线路不同,“末日地铁”与数个发射井配合使用。无人驾驶的车辆将搭载核武器,随时准备接受攻击命令,将核武器由发射井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5.
1963年7月31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毀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这个声明以及在声明中提出的建议,是中国政府的一个重大政治行动,对于动员全世界人民争取全面禁止核武器、防止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核武器的错位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钢铁与钢铁之间的战争。然而,自几年前的海湾战争始,人们不得不改变对战争的传统看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12.
耿海军 《科技潮》2000,(7):54-56
纵观世界兵器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规模的不断升级,各种新式武器相继亮相。据不完全统计,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出现的新式武器有9种,1964~1975年的越南战争中出现了25种,1967、1973、1982和1986年的阿以战争中大约出现了30种,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已达到100余种。随着核武器时代即将宣告结束,信息时代翩然而至,人们也许会问,未来战争中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武器呢?目前,世界一些军事专家已经预言,21世纪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将不是有生力量,也不是核武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些更危险的、杀伤力更强的高精度武器和新机理武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俄罗斯著名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发表了一部军事理论名著,书名为《第六代战争》。在这部有关世界新军事技术革命及军事理论发展变化的著作中,斯里普琴科提出了有关核武器效能的一个令人震惊的理论:对任何国家而言,核武器只有“有”和“无”的区别,不存在“多”和“少”的区别。他具体举证说,就核武器的威慑功能而言,朝鲜一枚核弹头对美国的威慑效能与美国10000枚核弹头对朝鲜的威慑效能是完全对等的。简言之,核威慑不要求对峙双方的核力量对称。这也正是本文标题《核武器:10000=1》这一核时代、核武器悖论的题解。为什么在核威慑领域…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正在踏上新的道路时,回顾一下所走过的途程,不仅是饶有兴趣,而且是大有益处的。……威尔斯这本小书把我们带引到将近四十年前的苏维埃国土。当时世界上许多蠢才曾经对这本小书寄与很大的希望,他们想利用书中的材料来进行反苏的诽谤;可是这些蠢才发现这本小书完全和他们所希望的东西相反,只好赶忙出来声明:这是一本有害的书。…… 1920年9月,威尔斯到了苏俄。他记录了他的见闻,也发表了他的谬论;他认为这是一个谜,不但他解不了,甚至连苏维埃人也解不了。仅仅四十年前,被帝国主义战争和补干涉战争弄得疲备不堪的年青共和国,正在艰难地而又信心十  相似文献   

15.
美国提出新灵活反应战略,认为在核均势的情况下,爆发核大战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十分重视发展常规力量,时刻准备对付现实的低强度战争。苏联也认为未来世界大战“可能只使用常规武器”。因此它们都在常规军备上投入很大的力量,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更使常规力量发展到几乎接近于核武器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知道以色列的底细的,它估计以色列有100件核武器,有的专家估计它有300件或更多的核武器,其中包括一些低当量的中子弹。据透露,这些核武器包括核炮弹、核地雷和飞机投掷的原子弹。氢弹也已经研制出来了,有一种氢弹已小型化到可装进手提箱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假腔和真腔     
最近,关于战争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华盛顿听到两种不同的腔调。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联合国大会上大谈核战争的恐怖,表示美国“不喜欢大规模毁灭时代的世界战争”,假惺惺地叫喊:“人类必须消灭战争——否则战争将消灭人类。”但是,美国的其他的一些政府官员却空前狂热地在鼓吹要进行核战争。像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这样的并非不负责任的人物,不断地叫嚷:美国政府“必要时将使用不论什么样大小和不论什么样数量的”核弹来从事战争,美国准备“使用核武器来保卫柏林。”五角大楼人士并且公开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  相似文献   

18.
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初衷与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德国率先制造出核武器和战争的需要 ,美国加速研制原子弹并取得成功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一方面对人类历史的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核武器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对美国研究原子弹的初衷与其所造成的后果进行探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战略形势正在缓和。但是,缓和仅仅是军事对峙下的缓和,战争的危险并未消除。我们仅从现代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侧面,讨论一下它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影响。第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既增大了战争的危险性,又成为战争的制约因素。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军事技术突飞猛进。从制成原子弹到生产氢弹和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核武器的运载手段则实现了制导化、小型化、发射能源固体化。近年以来,各种非核战略武器也相继走向成熟,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军用卫星、新型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战略 C3I 系统与战略预警系统等已先后投入使用。这些核与非核战略武器系统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是否发展核武器,跨过“核门槛”,成为核国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经为这个问题颇费思量。“核门槛”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说它是有形的是因为制造出真正的可以作为武器使用的核炸弹决非易事。资源(铀矿)、技术(对矿石的化学处理、武器的设计、武器运载工具的设计和制造)和资金缺一不可。制造核武器要求一个国家至少具有综合配套的工业生产能力,完善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核门槛”也是无形的:它可能是来自超级大国的阻力,可能是国际条约的约束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