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磷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大量元素之一,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探讨磷素对小麦胚乳淀粉粒积累及其对淀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主栽的中强筋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研究不同施磷水平(P0:P2O50 kg/hm2;LP:P2O5105 kg/hm2;HP:P2O5210 kg/hm2)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粒形态、粒径分布、淀粉降解酶活性以及淀粉持水力、膨胀势、溶解度和破损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水平下2个参试品种的淀粉粒均为明显的双向分布,淀粉粒的基本形态特征未改变,但对2个小麦品种A-和B-型淀粉粒的发育进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磷和低磷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α-淀粉酶活性在灌浆后期(花后28-35 d)最高,且变幅较大。高磷处理下新冬20号小麦淀粉的持水力、膨胀势和溶解度均显著高于对照;高磷和低磷处理可显著增加新冬23号小麦淀粉的持水力。不同施磷量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与参试品种的遗传特性有关,从淀粉粒形态和品质特性变化的角度,相对于新冬23号,新冬20号小麦对磷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给有机肥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盆栽条件下以强筋类型郑麦9023和中筋类型豫麦49-198两种冬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有机肥对两种冬小麦品种产量与籽粒淀粉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两种冬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提高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支链淀粉和淀粉支/直比例;降低了淀粉粒总量,且B型淀粉数量与体积减小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处理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这两类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氮硫肥对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及主要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为材料,采用不同氮硫肥水平进行处理,系统分析了小麦A、B淀粉的粒度分布、淀粉组成、膨胀势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度分布基本一致。A淀粉粒体积分布占总淀粉的74.95%~75.43%,但淀粉粒数量远少于B淀粉粒。A淀粉的直链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以及回生值高于B淀粉,而B淀粉有更高的支链淀粉、膨胀势和糊化温度。不同氮硫肥处理改变了小麦淀粉的粒度分布,进而影响淀粉的组成和糊化特性。在施氮(230kg.hm-2)条件下,强筋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的A、B淀粉分别在硫肥施用量为46和56kg.hm-2时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膨胀势及较好的糊化特性。陕农138淀粉的粒度分布、组成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比西农9718更敏感。适当的氮、硫肥配施有利于改善小麦的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氮肥对不同敏感型小麦产量与品质及其相关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氮敏感型、氮迟钝型2种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纯施氮180 kg/hm2(N1)、240 kg/hm2(N2)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类型小麦产量与品质及其相关构成因素在不同氮水平下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氮肥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穗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小麦产量,相较于低氮水平,高氮水平下氮敏感型小麦产量降低了19.82%,氮迟钝型小麦产量降低了2.62%,高氮不利于氮敏感型小麦产量的提升,对氮迟钝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容重、硬度、出粉率在不同氮水平间差异性不显著;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在不同氮水平下呈极显著性差异,与低氮水平相比较,高氮水平下有利于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的增加,氮敏感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分别为8.04%、7.55%和15.84%,氮迟钝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分别为3.38%、3.23%和3.39%,氮敏感品种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氮迟钝型品种。本研究还显示,不同氮水平下的小麦淀粉RVA黏度参数差异性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淀粉糊化峰值黏...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小麦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秦1,渭4号小麦品种,设每公顷施氮肥0、75、150、225kg/hm^2四个处理,结果:两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施氮225kg/hm^2的增幅最大;两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40.7g/kg和39.7g/g,籽粒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177.kg/hm^2和141.9km/hm^2。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冀中北地区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科研基地选用9个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农优3号,其次是中麦629和济麦229;农优3号和济麦229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5.0和5.7,经济系数分别为0.49和0.45,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衡发展;济麦22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高达161.6 g·kg~(-1),籽粒氮素积累量位居第2,仅次于农优3号。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表现,在冀中北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为济麦229和农优3号。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施氮量和灌溉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关系,本研究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Wc和适度亏缺灌溉W1、W2、W3,Wc灌水量5250 m3/hm2,W1、W2、W3总灌水量均为4575m3/hm2和施氮量,常规施氮N20(300 kg/hm2)、氮肥后移N16a (240 kg/hm2)、氮肥前移N16b(240 kg/hm2)、不施氮N0(0 kg/hm2),对春小麦开花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理论值以适度水分亏缺下氮肥前移N16b积累的干物质量理论值高于氮肥后移N16a。氮素积累量在4个灌溉水平下以适度亏缺灌溉的W1水平最大,施氮量为0-300 kg/hm2范围内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转运量和贡献率以茎鞘为最大,叶片次之,颖轴最小,水分和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氮素的转运。适度亏缺W1水平下N16b施氮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与N20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下,W1水平N16b处理的氮肥生产效率达到33.38%,显著高于N16a、N20,N16b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7.66%,显著高于N16a、N20。综上结果表明:W1N16b处理既保证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又减少了水氮资源的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W1N16b为本实验下的最优水氮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采取裂区设计,探讨测墒滴灌下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与氮素积累转运的变化特征.其中,氮肥为主区,设3个水平(N_1:100 kg·hm~(-2),N_2:250 kg·hm~(-2),N_3:350 kg·hm~(-2));滴灌为副区,设3个水平(W_0:滴灌底墒水,W_1:滴灌底墒水+拔节水,W_2: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结果表明:相同滴灌水平下,小麦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在开花期达到最高,N_2处理高于N_1,N_3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全生育期均表现为N_2,N_3显著高于N_1处理;氮素总积累量、氮素籽粒积累量在N_2水平下最高.N_2W_2处理下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相同氮肥处理下,氮素总积累量、氮素籽粒积累量以W_2水平最高,产量在N_2W_2最高,为6 684.71 kg·hm~(-2).综合籽粒产量、氮素积累与转运和光合特性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250 kg·hm~(-2)的施氮量、滴灌量为214.52 mm为最优的节水节氮、高产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条件下,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控制灌水量和施氮量,研究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氮素和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叶绿素质量分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及光化学淬灭系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热耗散速率先降低后升高,但升高幅度较小.抗旱品种和尚头与西旱2号、不抗旱品种宁春4号在施氮量分别为150、225 kg/hm~2时,叶绿素质量分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高,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热耗散速率最低.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抗旱品种和尚头与西旱2号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灌水量响应的差异不显著,宁春4号充分灌水条件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均显著高于有限灌水,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热耗散速率则显著低于有限灌水.3品种小麦叶绿素质量分数与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呈正相关关系,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热耗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增施氮肥有助于提高小麦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和光化学效率,但施氮量过高(和尚头与西旱2号超过150 kg/hm~2,宁春4号超过225 kg/hm~2)导致小麦叶片将更大比例光能向热耗散分配,热耗散速率升高.抗旱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受水分的影响小于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水氮互作对新春6号春小麦旗叶渗透调节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2400m3/hm2(W1)、3200m3/hm2(W2)、4000m3/hm2(W3)3个灌水处理;设置450kg/hm2(N1)、600kg/hm2(N2)、750kg/hm2(N3)3个氮肥水平。试验通过小区控制试验,分析测定了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于收获后测定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重度干旱条件下,增施氮肥则降低了渗透调节物的含量,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度水分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含量不断的提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高水处理条件下,增施氮肥使得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比较缓慢。水氮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产量性状的调控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以W3N3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788.90kg/667m2,增产显著。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灌水量4000m3/hm2、施氮量达750kg/hm2能有效促进滴灌春小麦旗叶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4个水分和4个氮素处理水平,研究了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以探究适宜甜菜种植区的膜下滴灌甜菜栽培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水分效应显著大于氮素效应;甜菜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与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取步长为0.6,固定氮素水平,水分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各水平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固定水分水平,氮素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氮素水平间虽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滴灌较露地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67%,有效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水氮耦合效应;以根产量高于60000kg/hm2、含糖率15.3%~21.0%为目标所制定优化方案为:灌水3426-3600m3/hm2,施纯氮139~177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集雨微灌对春小麦产量、灌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1年在黄土高原西北部进行了灌水方式(管灌、滴灌和微喷灌3个水平)和灌水量(0,22.5,45.0,67.5mm4个水平)二因素试验,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尽管灌水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产量表现来看,其大小顺序依次是微喷灌、滴灌、管灌和对照;灌水量和互作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水有增加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干粒重的趋势;随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减小,而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补灌能增加小麦的最大灌浆速率.作物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微喷灌67.5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供水效率以微喷灌45.0,67.5mm处理为高。  相似文献   

15.
宁夏平罗春小麦氮、磷、钾肥肥效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414”实验方案研究宁夏平罗县春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果和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籽粒产量;氮、磷、钾肥对春小麦的增产率,氮肥显著高于磷、钾肥,而磷肥又高于钾肥.根据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春小麦最高产量(5231.5kg/hm。)时的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是258kg/hm^2(N),173kg/hm^2(P2O3),22kg/hm^2(K2O);经济最佳产量(5220.7kg/hm。)时的施肥量是257·9kg/hm^2(N),173.0kg/hm^2(P205),21.6kg/hm^2(K20),氮、磷、钾肥的施肥质量比为1:0.67:0.08.对于指导该地区农业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煤生0308经过11年的选育研究,于2003-2006年参加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2008年度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4-200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488 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19增产4.8%;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828 kg/hm2,较对照皖麦19增产6.83%;参加汇总统计的24个点次中有22个点次增产,占92%,6个生产试验点全部增产.本文简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技术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7.
以封丘县潮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对照)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在200kg/hm^2供氮水平下金阳牌有机无机肥料、金正大控释肥、红四方纳米控失肥3个新型肥料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新型肥料中,红四方纳米控失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籽粒蛋白质效果最明显,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16.2%和18.9%;其次为金阳牌有机无机复合肥,其效果仅次于红四方纳米控失肥;最后是金正大控释肥.以上结果表明,在3种新型肥料中,红四方纳米控失肥对夏玉米增产和改善品质效果最好,而其他肥料(金阳有机无机肥、金正大控释肥)的缓控效果不能在当季显现,可能主要是由于夏玉米生育期相对较短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主要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干旱期控制灌溉和施化肥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本试验设计包括干旱期灌溉供水30,60,90 mm和不灌溉等四种水处理,施肥处理包括施化肥(磷酸氢二铵248kg/hm~2)和不施肥两种处理,二者相互交叉配置共组成八种水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期灌溉与施肥处理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与无灌溉处理相比,干旱期灌溉能产生更大更深的根系和更大的叶而积指数(LAI).与相应无灌溉处理相比,不施肥下干旱期灌溉30,60,90 mm可导致0~120 cm土层平均根生物量最大值(开花期)分别增加了30.6%,49.5%,74.4%,LAI最大值(开花期)分别增加了12.3%,28.1%,45.1%;施肥条件下平均根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增加了31.7%,52.3%,75.1%,LAI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3.6%,28.0%,47.1%.这表明干旱期灌溉与施肥具有克服干旱胁迫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显著效果.干旱期灌溉与播前灌溉等相比,具有增加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显著效果.其中不施肥下干旱期灌溉30,60,90 mm处理下籽粒产量分别达到1 849.5,2363.4,2871.2 kg/hm~2,比相应的无灌溉的产量(1326.8 kg/hm~2)分别增加了39.4%,78.1%,116.4%,WUE提高了26.6%,48.2%,66.1%;施化肥且干旱期灌溉30,60,90 mm,其籽粒产量分别为2 104.9,2 715.7,3 318.6 kg/hm~2,比相应只施化肥不灌溉的籽粒产量(1465.2 kg/hm~2)分别增加了43.7%,85.3%,116.5%,WUE分别提高了30.6%,54.4%,74.2%.各处理下的最高籽粒产量(3318.6 kg/hm~2)、最大水分利用效率(8.516kg/hm~2·mm))在干旱期灌溉90 mm且施化肥的组合处理下一致达到,表明这是半干旱区的一种高产高效的农田管理措施.以上研究结果为半干旱区集水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对小麦倒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氮肥运筹对小麦茎秆节间长度、茎秆充实度和茎秆氮残留量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小麦的倒伏.施氮187.5kg/hm^2的处理与拔节后施肥的处理,倒伏率较低,产量最高.控制施氮量。确定适宜的施肥时期,可以降低倒伏率,提高产量.本还对其他防倒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