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处于地理空间和社会发展边缘位置的人口较少民族,通过文化齿轮的多级传输,与中心位置上的都市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横向上看,以商品和人口流动为载体的物质文化齿轮快速运转,逐步削减和模糊了中心与边缘之间的界线。纵向上看,人口较少民族的精神文化齿轮和制度文化齿轮,具有与物质文化齿轮不同步的运转速度,导致中心与边缘的文化差距在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2.
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文本里的边缘角色出发论述其创作的边缘色彩——杜拉斯从边缘中来,她早期的童年/东方生活让她对主流文化有着本能的排斥,对人生的边缘体验和文化身份的边缘性直接导致了“边缘思想”,这使得杜拉斯自觉主动地在她的文本世界中关注具有边缘人身份的女性及其他的弱势群体;于是她的文学视角与立场便自然地与女性文学的立场趋于一致,自觉地呈现出了一个边缘对中心、亚文化对文化的对抗姿态。  相似文献   

3.
德塞在《失落的传承》中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命运和结局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相同时代社会背景下的边缘人物,是多元文化趋势下苦苦寻觅文化身份认同的徘徊者,德塞通过对这些边缘他者的描写来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和种族优越论,揭示文化霸权主义和种族歧视对第三世界国家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鲁迅对国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莉 《科技信息》2010,(4):150-150
鲁迅在他的短篇小说中,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旧中国民众的主奴根性、狭隘散漫、自欺欺人、愚昧迷信等国民性的弱点,并且剖析了封建文化在其中充当的角色。他既研究中国人的丑陋面,又清醒地看到了光明面,他呼唤民众精神的觉醒和解放,呼唤独立人格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文天祥砚考     
“文房四宝”之一的现,历来为读书人所宝爱。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天祥,在自己一生的文字生涯中使用过许多名砚,表现了他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砚上所刻的铭文,生动地反映了他坚持清白操守的做人准则,高扬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贞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6.
白龙江流域藏族包括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舟曲两县及甘肃陇南地区的文县及宕昌等地的藏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类型不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白龙江流域藏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民俗文化.文章以岁时节日为研究主题,从节日的形成渊源、性质和类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藏族节日文化凸显了其心理特点,构成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这种民族精神是藏民族受到高原自然生态和文化心态的熏陶、感染,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形成的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它支撑着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巨大的内聚亲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亚平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13-114,117
余华是我们在讨论先锋小说时无法回避的一位作家。同时他的先锋小说中又蕴涵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余华生于江浙,同时深受鲁迅精神的影响。文章试从吴越文化与余华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鲁迅传统”与余华创作的复杂关系来探讨余华先锋小说的写作精神。在此基础上以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余华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他的写作走向。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讽刺贯穿其创作始终.研究者除了发现其艺术来源之外,也应该关注其思想和精神来源.鲁迅不只是为国人译介摩罗精神,他选择的是精神界的启蒙、改造和战斗,讽刺是其武器.他有意识地读取的"摩罗精神"的本质是叛逆、反抗、战斗精神,这符合讽刺精神所需内核,也有功利性质的一致性,并且在自己反对旧文化的文学实践中转化为讽刺精神.从这一角度来看,鲁迅读取的摩罗精神与他的讽刺精神在文学上存在着相关、转化、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剧作浸染了浓厚的基督教罪感文化色彩,他主要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罚意识的影响,却游离在基督教本体精神之外。当他孤独面对茫茫宇宙时,精神深处流露出的某种"迷失感"和"无家感",表白了他意识中对终极存在的迷惘和对救赎之途的困惑。这种深刻的迷惘和困惑,笼罩了曹禺独特的精神探索之路,也显示了现代中国一个人生探索者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孕育、建构、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而在另一个方面,民族精神又对传统文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一种积极的能动作用。完全抛掉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或者完全抛掉了民族精神的单纯的传统文化,都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亚洲东方延续几千年,当然也有他自己的精神支柱,这个  相似文献   

11.
民俗、民情、民调,是每一民族文化弹唱的主曲,也是每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特性的表现.一个民族作家,他的创作指向应该彰显本民族文化特性,并在自己的地城内部形成自己的文化倾向和审美倾向.冉冉的诗歌在当今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擅长言说土家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表现了土家族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2.
鲁迅精神范式的形成,与其勇于接纳外来文化思潮密切相关,但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也不能低估.鲁迅的原初文化接受源应是越文化传统,这可以从其对越地前贤的歆羡与推崇以及越文化精神中的启蒙传统、"浙东硬气"文化人格等方面的自觉承传,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3.
黑塞一生深受中国文化浸染,尤其偏爱老庄。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国道家思想不仅影响其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广泛浸润其文学创作,成为他构建自身文学审美观的重要精神依据。如万物源道的人生悟境,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上善若水的处世态度,循环齐一的生死之道等。黑塞垂青中国文化精神,并非出于逃逸西方文化之初衷,而是希望经由东方这个"他者"来更好地反观自身、找寻自我。  相似文献   

14.
苏轼文化“原型”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原型”意义。在他身上,我们既要看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文化伟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难能可贵,又看到封建文化对他精神世界、人格体系的压抑和扭曲;既看到他在皇权重压下的内心分裂,又看到他不屈抗争苦难的整合与超越。对此,本文将作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以"世界历史"为坐标系,以两点论基础上的整体性思维为方法论原则,始终在世界历史性视域下解读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他重视民族精神的双向借鉴补充,既以开放性心态吸纳西方先进文化,也注意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去影响世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取消"农民工"称谓是一种社会话语实践。结合历史和文化的语境,该话语清楚地显示了在不同时期谁在/不说话,说什么和怎么说。取消"农民工"称谓的真正话语主体是学术界和网络媒体,在整个话语传播过程中,缺乏农民工自身的话语。取消"农民工"称谓的话语为农民工构建了同一文化体下的他者身份。同时,话语主体还通过一系列的话语修辞策略构建了一个"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形象,印证了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对李锐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旧址》便是一部传达他对传统文化独特精神感悟的典型家族小说。作品中流露出他浓厚的优患家园意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8.
赫伯特·马尔库塞继承由霍克海默、阿多诺开创的文化批判传统,侧重从文化及意识形态层面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批判.他从资本主义文化的肯定性、压抑性、单向度性进行了文化批判,揭示工具理性造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裂,压抑人的意识和爱欲本能,从而导致人的异化.他在审美的感性领域找到对抗工业文化的力量,那就是“高层文化”的救赎,以此达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创造人的感性新生活.  相似文献   

19.
论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观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共相说的形而上理论和唯物史观比较中西文化的发展。他以价值标准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到以文化类型说明中西文化的同一,再用文化类型的转变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发展,终于比较完整地完成了自己比较中西文化的理论,从一个较高理论层面提出了自己理解的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文天祥砚考     
“文心四宝”之一的砚,历来为读书人所宝爱。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天祥,在自己一生的文字生涯中使用过许多名砚,表现了他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砚上所刻的铭文,生动地反映了他坚持清白操守的做人准则,高扬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贞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