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佩帕的根隐喻理论,机械论的根隐喻是机器。几个世纪以来,借助于机器隐喻,科学和技术的变迁已经几次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图景,同时机器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计算机是一种处理信息的机器,而当代计算主义把宇宙视作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因此它是机械论的一个新版本。目前,计算主义的思想正向科学技术的许多前沿领域渗透,表明机械论的世界假设仍然具有很强的增殖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困境主要在于:实证主义方法论与解释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以及由各自内在缺陷所导致的研究实践与真实社会世界的背离。从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隐含的哲学世界观来看,一种走向语境论的趋势已成为必然。语境论世界观的根隐喻是"历史事件"或"语境中的行动",它所蕴涵的认知视角、分析路径及其揭示的语境的本体论性,可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开创第三种立场。语境论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倡导案例研究式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模式。基于此,这种方法论能够吸收并综合各种方法论立场的优势,克服它们的不足,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解现有立场的二元对立,并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代语义学的走向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语言意义的逻辑基础、实现途径和解释模型进行综合的哲学语义学在现代语言学中愈来愈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本文从当代语义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主张的意义理论和运用的核心概念三个方面对其总体发展的趋向性和本质特征进行了了具体论述,指出当代语义学的必然走向在于通过“动态语义学”达到“情境论”与“相关论”在语境基底上的统一;当代语义学的本质特征在于通过“背景框架”发现实现意义图景的多样途径之间的一致性;当代语义学的整体意义在于通过“直指”和“隐喻”阐发语言实体所具有的一般的语义特性。  相似文献   

4.
术语命名中的隐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喻(metaphor)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是修辞学(Rhetoric)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就像车轮那样滚滚向前。这是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中,用“车轮”这个概念来比喻“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个概念,“车轮”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而“历史发展的轨迹”则是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通过“车轮”这样的隐喻,我们对于“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样比较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获得了更加明确的、更加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生态伦理学与人的生存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现代新型的意识与形态,是一般伦理学向自然世界的扩展和延伸。生态伦理学与“机械论”哲学观、“增长论”经济观相对立。它是人类最深刻的生存关怀。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维度及其广义语境解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一个多维度的有机整机,从发生学的视角看,它具有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语言的认知的维度,从语境论的观点看,一种维度就是一种语境,科学是相应的社会语境,历史语境,文化语境,语言语境和认知语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运用语境分析方法,分析了科学的维度,并给出了广义语境的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7.
隐喻语句在进行非字面义表达时,需要基于一定的前提信息,这些前提信息和字面表达的预设没有本质区别。但相较于字面表达的预设,隐喻的预设更为复杂,即使是最简形式的隐喻语句,也存在不同类型的预设;且隐喻的预设介于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之间,它既有相对确定的形式,又高度依赖于语境,具有动态性。通过将一个隐喻语句所使用的预设区分为隐喻概念预设和源域性质预设两类,说明两者在层级上的差异,可以解释隐喻预设和一般预设在投射性和可取消性上的区别。继而遵循动态语义学传统,可以提供一种贯通表层语句结构和深层认知结构的方式,在同一框架下刻画两类预设投射的不同情形,揭示动态语境中的隐喻语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如何由同质异型模型推出存在性假设这一被指称实在论认为是科学理论构成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提出“隐喻性指称”这一概念,分析得出同质异型模型是由三类隐喻构成的,并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例分析了这三类隐喻如何共同作用来推出存在性假设。  相似文献   

9.
康吉莱姆在《反射概念的形成》一书中,重新梳理了生物学发展史之中反射概念的形成历程,挖掘出被人们所忽视的威利斯-恩策尔-普罗恰斯卡一系的反射概念的传承史,从而驳斥了科学史上长期流行的一个偏见,即将笛卡尔视作反射观念的发明者.另一方面,对笛卡尔等人的机械论生命观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并且对生命科学中的生机论和机械论加以考察,最...  相似文献   

10.
计算-表征认知理论的认知语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是一种认知现象,是在其认知语境中产生的。本文以认知科学的中心假说--心智的计算-表征理解(CRUM)作为“文本”,对其进行语境分析,提出“认知语境”的概念,揭示了CRUM的认知语境结构及其工作机制,并对CRUM的认知语境作了进一步扩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