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锑矿区旧冶炼厂周围的土壤锑和砷污染状况及其修复植物,采集贵州省独山县东峰锑矿区3个样点12份表层土壤(0~20 cm)样品以及对应的6种植物样本,测定锑(Sb)和砷(As)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土壤中Sb、As的污染状况,计算植物中Sb和As的富集系数(BCF)和转移系数(TF),筛选修复植物。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土壤样点Sb和As平均含量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2)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Sb污染土壤样本超标率高达83.33%,As污染土壤样本超标率为33.33%;内梅罗指数表明属于轻度和重度水平的土壤样本超标率为66.67%,研究区土壤存在很大的生态风险;3)凤尾蕨和香蒲可以用作Sb和As复合污染的候选植物。  相似文献   

2.
锑(Sb)的形态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因此了解土壤中的Sb形态及其影响机制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总结土壤中Sb的存在形态,阐述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土壤中Sb形态转化的影响机制.在好氧条件下,Sb(Ⅴ)是Sb污染土壤中主要的存在形态,在厌氧土壤中,存在大量的Sb(Ⅲ),然而许多研究表明,Sb(Ⅴ)也是厌氧土壤中Sb的主要形态.土壤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影响Sb的形态.土壤的Eh和pH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铁锰氧化物和腐殖酸等物质对Sb(Ⅲ)的氧化速率来影响Sb的形态.铁锰氧化物、NO3-和硫化物对土壤中Sb的形态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介导Sb(Ⅲ)的光催化氧化,非生物电子转移以及产生·OH,·O2-和Fe(Ⅳ)等途径氧化Sb(Ⅲ);一些含Fe(Ⅱ)的矿物和硫化物是Sb还原剂,将Sb(Ⅴ)还原为Sb(Ⅲ).微生物也是影响土壤中Sb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Sb污染土壤中的Sb氧化菌可通过酶促氧化机制和非酶促氧化机制,将Sb(Ⅲ)氧化为Sb(Ⅴ). Sb还原菌中的Sb还原基因如ars C,...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山区晴隆锑矿不同介质砷锑铋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喀斯特山区锑矿冶炼厂周围旱地农田土壤、水和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和植物中重金属As、Sb和Bi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喀斯特山区晴隆锑矿冶炼As、Sb和Bi对环境介质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表层受As、Sb和Bi污染程度不同,生物有效性Sb>As>Bi,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黄家洞山泉水Sb含量符合饮用安全标准;调查3种野生优势本土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D.Don),发现同种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重金属的积累有显著差异,芒萁和白茅可作为修复锑矿污染土壤的首选植物,头花蓼可作为修复砷污染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巍山某锑矿厂周围水和土壤中金属锑的含量,为环保部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样品预处理(将土样用捣碎机捣碎,再用分析天平称取5.0000g用浓流酸和浓硝酸在数控消化仪中进行消化)后用AA6200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锑含量。再用标准曲线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测定表明该矿区周围池塘水有锑污染,生活用水、土壤锑的含量微少。结论:按国家GB3838—2002标准,该厂应对排出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免给环境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5.
都柳江水体-沉积物间锑的迁移转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锑(Sb)是近年来广泛受到关注的一种污染物,都柳江流域有较多的锑矿山分布,采集并分析了都柳江(贵州独山至广西富禄)水和沉积物样品,结果显示:河流的自净稀释作用使都柳江水体-沉积物中的Sb含量呈总体一致下降趋势,沉积物中Sb含量较高;沿途锑矿山溪水的加入显著增加了水体-沉积物中Sb的浓度.水体-沉积物中的Sb含量变化呈如下规律:上游至三都米英D10点,粘土矿物和铁氧化物的吸附作用较强,Sb从水体迁移到沉积物中;下游D7至采样终点,以粘土矿物的解吸作用为主,Sb从沉积物迁移到水体中,最终导致水体中Sb含量升高,进而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湖南锡矿山锑矿区周边水土污染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则很少关注。为此,本文系统采集了47组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样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开展了重金属(Cu、Pb、Zn、Cr、Cd、As、Sb、Hg)污染评价,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矿区内农作物重金属元素除Cu、Cd外超标率均在80%以上,Pb超标率为100%;四种类型农作物均为重度污染,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叶菜类>谷类>蔬菜类>豆类。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儿童通过饮食摄入重金属的风险高于成人,四种类型农作物的摄入重金属健康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叶菜类>谷类>蔬菜类>豆类。该成果为全面掌握湖南某典型锑矿区周边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为锑矿区农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矿业开采对土壤-作物系统产生的影响,以湖南锑矿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土壤、蔬菜和植物样品共233件,分析了矿区土壤和蔬菜中Ni、Cu、Pb、Zn、Cr、Cd、As、Sb、Hg的含量分布,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法评价了矿区居民通过食用蔬菜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Ni、Cu、Pb、Zn、Cr、Cd、As、Sb、Hg平均含量均超过湖南省背景值,Cd和As的平均浓度均超过我国农田土壤风险筛选值。蔬菜中重金属Pb、Cr、Cd、As、Hg五种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100%、91.26%、83.50%、80.58%、81.55%,叶菜类对9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基本强于其他类蔬菜。矿区成人长期食用白菜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且成人摄食蔬菜的重金属健康风险高于儿童。醉蝶花对重金属As和Sb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作为锑矿区生态恢复中的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8.
环境中的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锑的化合物被美国和欧盟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氢氧化铁是土壤和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中锑的迁移转化产生重要影响.作者开展了不同pH值和初始Sb(V)浓度下氢氧化铁吸附Sb(V)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pH值条件下(pH≤7)Sb(V)以内层络合物的形式强烈吸附到氢氧化铁表面,而高pH值条件下由于氢氧化铁表面可交换OH的减少和KSb(OH)06离子团的形成,导致Sb(V)吸附量的减少.因此,利用铁(氢)氧化物处理含锑废水时将pH值控制在6-7之间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理巍山某地锑冶炼厂周围植物中锑污染情况.方法: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用AA-6200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锑冶炼厂周围各种植物中锑的含量(包括吸附在植物表面的锑).结果:不同距离不同植物和同一距离同种植物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锑污染,其中草的污染最严重.结论:植物中存在锑污染,应加强综合治理,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锑球铁的机械性能与抗汽蚀性间的关系,认为锑球铁的抗汽蚀性与抗拉和抗弯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了Sb的加入引起球铁共晶过程及共析过程发生变化,以及加入Sb后产生的蠕墨现象,认为Sb提高球铁机械性能和抗汽蚀的原因主要是Sb细化了共晶团,细化和增加了珠光体含量,并有效地消除了牛眼状铁素体,降低了汽蚀裂纹的萌生数目和扩展自由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锑(Sb)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进行了锑胁迫大豆种子发芽和根伸长观察实验,并对大豆2周幼苗的根部和茎叶部的锑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200 mg/L浓度范围内,Sb对大豆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作用呈现为整体促进、低强高弱的趋势,即各实验浓度组发芽势均高于空白组,在15 mg/L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对发芽率无影响;对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随锑浓度的增大而增大;15 mg/L时,其对大豆的活力指数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15~50 mg/L浓度范围内茎叶部测得Sb含量较高,测定最高值出现在50 mg/L组为2.45 mg/kg,各组根部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2.
硫化锑精矿湿法清洁冶金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硫化锑精矿的浸出—净化—电积的闭路循环实验。考察温度、添加剂种类及浓度、Sb3+浓度和电流密度对沉积锑的形貌和质量的影响,得到避免爆锑形成的优化条件:阴极电流效率高达99%,每吨锑电耗约为1 200 kW.h。利用隔膜电积阳极室生成的SbCl5为浸出剂,得到SbCl5浸取硫化锑矿的最佳条件:温度为85℃,H+浓度为3.5 mol/L,液固比为8:1,SbCl5过量系数为理论量的1.1倍,浸出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硫化锑矿的浸出率达到99.5%。浸出液经过锑粉还原、硫化除重金属及Na3PO2除砷,得到的净化液用于电沉积能够得到质量良好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锑及锑系复合孕育对铸铁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为98%的硫酸介质中,锑铸铁的耐腐蚀性能明显的优于HT200,锑的最佳含量范围是0.040%~0.065%,锑量过高时,耐蚀性反而下降,锑对灰铸铁耐蚀性的提高和强度增加相对应,即强度高,腐蚀失重小。锑与铬、钒、稀土等元素复合孕育效果更佳,其耐蚀性比普通锑铸铁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用酸性五氯化锑溶液作浸出剂浸出硫化锑矿生产锑白的新工艺。本工艺包括浸出、还原、水解、中和、浸出剂再生等主要过程,产品质量符合我国三氧化二锑标准中的零级标准,浸出剂经氯气氧化再生后返回使用。  相似文献   

15.
锑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有毒微量重金属,对人体具有慢性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以淮北矿区3个煤矿的塌陷湖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谱(HGAFS)法对塌陷湖上覆水体20 cm、50 cm、80 cm不同深度、不同时期水样及背景水体中锑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塌陷湖水体中锑浓度水平分布差异明显,与塌陷湖形成时间、矸石堆距离等因素有关,同一塌陷湖中锑浓度垂向分布从表层向深层缓慢增加.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塌陷湖水体锑污染进行了环境评价分析,为水体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论据.  相似文献   

16.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丹参中痕量砷和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半胱氨酸做预还原剂,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丹参中砷、锑含量的方法.研究了酸度、硼氢化钾浓度、L-半胱氨酸浓度等条件对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砷、锑检出限分别为0.09μg/L和0.03μg/L;在取样量为1.000g时,砷、锑的检出限分别为1.13 ng/g和0.38ng/g.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于植物药材及其制剂中痕量砷、锑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高锑低银铅阳极泥控电氯化浸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控制电位法研究高锑低银类铅阳极泥的氯化浸出过程,探讨温度、Sb3+浓度对溶液电位的影响,并对不同溶液电位下浸出渣的物相进行X线衍射分析,研究溶液电位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浸出过程中溶液的电位变化有3个阶段:第1阶段,溶液的电位缓慢上升;第2阶段是水平平台,溶液的电位变化不大;第3阶段,溶液的电位急剧上升。随着溶液中Sb3+浓度升高以及溶液中温度升高,溶液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水平平台延时减小;溶液电位决定浸出渣的物相,控制溶液电位在430mV以上,浸出渣中主要以PbCl2和AgCl存在,没有发现单一贱金属的峰,而控制溶液电位在380mV以下,浸出渣中还存在金属锑单一物相;氯化浸出过程中,最佳的溶液电位为430mV,此时,金属锑、铋和铜的浸出率均达到99%以上,铅和银的浸出率分别为3.10%和2.34%。  相似文献   

18.
在pH7.30的KH2PO4-Na2B4O7·10H2O缓冲介质中,锑(Ⅲ)与7-碘-8-羟基喹啉-5-磺酸(Ferron)生成络合物,在线性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谐波,二阶导数峰电位Ep=-0.83V(vs.SCE),峰电流与锑(Ⅲ)浓度在3.0x10-8-4.9x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x10-8mol/L。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了该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络合物组成为Sb(Ⅲ):Ferron=1:2,峰电流由络合物中心离子Sb(Ⅲ)还原产生。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周巯基棉分离干扰离子,采用本法对标样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