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语言的“有标记”和“无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整个语言系统中,各种语言单位有一部分的成份是基本的,其负载的意义是中性的;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部分的成份,则在这类中性意义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某些特征意义,因而具有了某种“标记”,成了“有标记”成份。把语言的各种单位作出“有标记成份”和“无标记成份”的区分,是近代语言学较常用的一种分析手段。“标记”这一概念反映了语言一个带普遍性的特点,如运用恰当,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念安 《天津科技》2007,34(1):29-30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众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石科技)的“众石”二字是“稳健、踏实、齐心协力、众石成峰”的意思。综观众石科技这几年的发展历程确实体现了  相似文献   

3.
在《说文解字》中“蛇”作“它”:“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唐·元稹《巴蛇》诗:“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上古的先民早就以蛇为患,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就有许多极言蛇之歹毒的成语,如“蛇头蝎尾”、“封豕长蛇”、“佛口蛇心”、“牛鬼蛇神”等,蛇作为邪恶的象征,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迹。蛇年将近,笔者看到寿山石青年雕刻家潘惊石创作的一组寿山石蛇雕的组雕  相似文献   

4.
“身两有贪仁之性”是董仲舒人性论思想的基本内容,他为论证这个人性内容中先天差别性的命题和“性三品”说这个人性形式上先天差别性的思想,融台了性善论和性恶论之争,把孟子的“善性”降低为“善质”,并在其中掺杂了“恶”的内容,这就减少了人性论中的先验成份.在理论上有其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
“床(牀)”,历来字书、词书和古注的解释大致有四:一为坐卧之具。如《说文》:“安身之几坐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释器》:“栖谓之床。”《广韵》:“箦也。”(箦亦床也)二为井干或井栏。一般皆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为证,诗词中多作“银床”或“玉床”。三为“凡安置器物者,多名曰床。如笔床、琴床、茶床、印床。”(见《中华大字典》)四为“凡荐居物下者,多谓之床,如乘齿牙之骨曰牙床,产朱砂之白石曰牙床。”(同上书)此义新版《辞源》改训为“底部”,增补“河床”、“矿床”二例。  相似文献   

6.
微观数学方法论中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归纳和类比 ,一种是抽象分析法。数学中的许多定理都是利用这两种方法发现的 ,如“欧拉乘积公式”、“二次互反律”等。有时还能用来确立新的基本概念 ,导致数学新学科或新分支的产生 ,如“计算理论”这一数学分支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南京蒋庙基性侵入岩的分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岩漿分異作用的观点,探討了蒋庙基性侵入岩的形成过程及其有关的岩石学問題:岩体形态和产状,岩漿多中心結晶分異及其分異过程中揮发組份的动态,鲍溫矿物反应系列和磁缺矿的析离成因,磁鉄矿与黑云母、普通角閃石的反应关系和数量消長关系,斜長石双晶特征与其成份的关系,岩石化学成份的对称分異和主要矿物成份的不对称分異,几种岩石变种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8.
《论语·先进》第一章“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对于这一章的含义,历代有多种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括地说有两类主要观点,一类是把“先进”及“后进”作名词解。如焦循《论语补疏》赞成皇侃《论语义疏》的说法,以为“先进”指五帝以上,时风淳淳,质胜于文;而“后进”指三王以还,时风从三  相似文献   

9.
外阴实性肿瘤少见,而外阴纤维腺瘤更少见,现有一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5岁,右侧外阴部肿物二年余,初期如粟粒大小,逐渐增大,近半年自觉生长加快,如鸭卵大小,局部无红肿,也无触痛,查体:体温36.5℃,BP16/12KPa,外阴发育正常,粘膜无充血、着色,右侧大阴唇处可见一鸭卵大小肿物,肿物呈椭圆形,如肌样组织,病理检查:肉眼:肾形肿物,色粉红,大小为7.0×3.5×2.5cm~3,有完整包膜,切面粉红色,质软。镜下:肿物由两种成份组成,一为上皮成分,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排列呈腺泡状结构;另为纤维母细胞成份,纤维母细胞围绕腺泡生长,并有大量胶原纤维产生。病理诊断:右侧外阴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在早期哲学的整个表达之中,加入了一种“虚幻之物”的成份。这种成份是诱发“言说某物”的因素,它也是贯穿维氏前后期哲学共同的线索,即,肯定与世界的实存不相干的“某物”,成为世界产生的最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1.
模树石,因似树木的影像而得名,是我国发现和利用较早的一种观赏石,其别名很多,诸如松石、松屏石、醒酒石、龙骨石画、假化石、柏枝玛瑙、柏子玛瑙、松枝水晶、苔纹蛋白石、树木冰洲石等等。关于模树石在我国古代早有记载,唐武宗(公元841—847)时的宰相、著名藏石家李德裕有块醒酒石,以水浇之则显现出林木葱郁的景象,当属模树石类。元末杨瑀《山居新话》记载:“至正七年(公元1347),杜稷署太祝张从善尝预营寿室,解石板为穴门,石中忽有纹成松形,虽绘画者不如也。”清代赵希鹄《研屏辨》称:“蜀中有石,解开自然有小松形,或三五十株,行列成径,描画所不及。又松止高二寸,正堪作研屏。”《四川总志·石谱》有“松屏石”条目:“涪州松屏山翠耸云霄,其山上产石。有纹如松形。”  相似文献   

12.
黄河观赏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经九省,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余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被誉为母亲河。“南有雨花石,北有黄河石”,这两种有代表性的观赏石,则是长江、黄河赠送给儿女们的珍贵礼物。南宋杜绾所著《云林石谱》“兰州石”条目称:“兰州黄河水中产石,有绝大者,纹采可喜。间于群石中得真璞。外有黄络,又有如物像墨青者。极温润,可试金。”该书“洛河石”条目称:“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颇多青白,有五色斑斓。入船和诸药可烧变假玉或琉璃用之。”现代观赏石开发,振兴于本世纪80年代,也以兰州石和河洛石(即杜绾所称洛河石)最盛,每至双休日,成百上千人在河畔觅石。兰州与洛阳均建起石馆,并形成奇石市场,每块3元~5  相似文献   

13.
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艮gn[k] 枣庄方言中,“艮”一般作形容词,其义有二:(1)(食物)坚韧而不脆,如:“这罗卜发艮,不好吃。”(2)说话生硬,或形容其性子直,如“这人说话真艮!”“这个人真艮!”“艮”有时亦作动词,如“艮牙”,即“硌牙” 《唐韵》、《韵会》、《正韵》拼“古恨切,根去声。” 《集韵》:“胡思切,音痕,元平声。” 《论文》:“艮,很也。从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段注:“会意。‘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很之意也。” 《方言》:“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广雅·释诂》:“艮,坚也。” 《广雅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犹谓物坚不可拔曰艮”。 可见,艮之本义为坚,词义引申,为说话生硬,性子直。 杨雄《太玄经》:“象艮有守,”注:“艮、难也。” 《来生债》一折:“正末云:‘他也中吃,也中穿。’磨博士做咬银子科,云:‘中吃中穿?阿哟! 艮了牙也!”  相似文献   

14.
一、释“如”、“小可如” 如,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以下简称《汇释》)释同似,欠妥,实则犹于也,意则犹胜也、过也。 《单刀会》三折:“疋马单枪诛鲁肃,胜如亲父刺颜良。”胜如,胜于,胜过也。《东窗事犯》二折:“休笑我哝,我干净如你!”哝,不洁也。今温州方言犹如此。干净如你,即比你干净。同剧三折:“臣性命不若如花梢滴露,风里杨花,水上浮沤。”不若,不及也。加“如”字,其不及更有甚之。《老生儿》三折:“俺两口儿大如你爷娘。”大如,大于也。《调风月》二折:“半良身情深如你那指腹为亲妇,半贱体意重似拖麻拽布妻。”  相似文献   

15.
此语已有的解释(包括我的解释)均难使人满意认同。所以难解,疑其有脱误。其他难语如“鸦胡石”、“望巴汗斜”等语丛式结构,皆可解构。从整体中分离其单体。而“硝子石”分解困难。鸦胡石分为四个单体得“鸦、影、躲、了”内寓“硬摇大撩”。与“寒鸦儿过就是青刀马”为同义异构。进而尚可依反切律重组“鸦硬、影摇、躲大、撩乌”。然而“硝子石”与“丁口心”是可以分离的单体,“望着南儿”便不可分了。如果原语为四个单体构成,便有缺环,便无法解语。当然,或可认为不必皆四分,“望着南儿”作为三个单体之一也可。但也不易索解。“…  相似文献   

16.
境界是古典美学中使用频率极高而具体含义却难以界定的范畴.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古人未曾给境界一词以明确的科学界说;二是今人郢书燕解,无限延伸其质的规定性.在我看来,与其追根溯源地探讨境界的含义,不如将关注的重心置于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上.事实上,境界就其实质而言既非“艺术化境”亦非“审美意象”,而应理解为作者的一种独特而真实的审美感受.首先,根据《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等论述可以推断:(1)境界是王国维评介作品的终极标准,是最优秀的作品所具有的基本特征.(2)王国维所说境界并非如有些人理解的那样用以指外物或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3)能写真景物或真感情均可成为有境界之作;情景交融并非境界的质的规定性,因为专写喜怒哀乐,直接抒发情感的作品也可以有境界,如“欧阳修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的某些公论有时是错误的,李叔同(弘一法师)的研究中也存在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尤其是创作界出现了李叔同热,好几种李叔同传、李叔同年谱问世,甚至还出现了李叔同的电视剧。这固然是件好事,但电视剧中的史料错误,尤其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史料错误却层出不穷,有时“惨不忍睹”。一些传记和年谱也与历史真实相距甚远,想像成份过多。甚至部分研究著作也缺乏学术性,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而大多数著作则都扬长避短,避虚就实,对李叔同在中国的活动采取“实写”的方法,而对他在日本的情况采取“虚写”的方法,或加以…  相似文献   

18.
人总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这是人生的一大精神需求,但是,生活中又常常会有被人瞧不起你的时候。如成绩不好会被人瞧不起,犯过错误也会被人瞧不起,总之被人瞧不起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这里主要说以下三种:一是因家境贫寒,生活清苦,衣着简旧,而被人瞧不起;二是长相难看,如有位同学因长得丑,有些同学讥讽他是“卡西莫多”,平时被人看不起,仿佛是班级的“二等公民”;三是因生理上有某些明显的缺陷,如口吃、个子矮、斜视眼、瘸腿等等,也常会成为被人瞧不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石细胞永久制片的新方法段增强(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梨的果肉内含有较多的石细胞,特别靠近果心部位更多,观察梨石细胞常在这一部位取材。石细胞制片,常规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石腊切片法,制成永久片。这种方法往往制作过程较为复杂,效果也不太理想。二是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石崇拜与相关神话传说,大多萌生于人们的种种欲求——或者是获取某种物质的“物欲”,或者是支配某种境界的“权欲”,或者是追求某个异性的“性欲”。在旧、新石器时期,石头是初民用来制造工具和武器的原材料,石器是初民获取食物、谋取生存的“另一双手”,石作为崇拜对象就理所当然了,如羌族、藏族等民族的锅庄崇拜。“权欲”催生了石崇拜与相关神话传说,如羌族白石崇拜与神话史诗《羌戈大战》,羌族先民借此说明,自己民族合天之意、得天之助,从而成为“神定之地”的主人。白族《美人石》、毛南族《圣母石》等传说则体现了性与生育崇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