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域公路网规划大气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针对路网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以减缓、避免、消除由于规划缺陷等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预测和评价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从排放量预测、排放因子与系数、路网布局与车流量规划、规划方案的比选等方面,对省域公路网规划大气环境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介绍了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和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大气环境评价两个案例,并对两个案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排放量预测评价是目前我国省域高速公路网大气环境评价切实可行的方法,基于通道的评价和分区评价可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公路网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缺乏对机动车排放系数的系统研究和多方案比选以及规划本身的不确定性是目前我国交通规划环评面临的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2.
淮南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及具体计算方法,以淮南市的大气监测数据为例,经过适当的权重计算,建立评价矩阵.对淮南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影响淮南市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TSP和SO2,为淮南市大气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合理的模型并充分利用有限的监测信息,客观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辨识大气环境的主要问题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模糊数学基本理论,将模糊数学模型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通过确定模糊隶属函数、模糊权重集、模糊关系矩阵,得到模糊综合评价子集,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子集判别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对各级标准的所属性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大气质量实际状况相一致,且较综合指数法可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平顶山市新城区规划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等,得出平顶山市新城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和大气环境容量缺失的结论.建议在规划过程中考虑中水回用,节约水资源;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一项重要但又复杂的工作,用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判断。用聚类分析方法来处理这一类问题,可得出综合、客观、准确的结论。文章对这一方法在国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一项重要但又复杂的工作,用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判断.用聚类分析方法来处理这一类问题,可得出综合、客观、准确的结论.文章对这一方法在国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8):1307-1311
以陕西省铜川市2006—2014年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可吸入颗粒物(PM_(10))、总悬浮颗粒物(TSP)、降尘、铅(Pb)和氮氧化物(NO_x)的相关数据作为评价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铜川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铜川市大气环境质量在2006—2014年整体上呈良好态势发展,均属于一、二级国家标准;但2007年由于铜川市NO_x与SO_x的过度排放,使得该年铜川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问题,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市区5个监测点的三种大气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值监测结果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得出了该市区5个监测点的大气环境质量级别为Ⅱ或Ⅲ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大气质量评价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人为的误差,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聚类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一项重要但又复杂的工作,用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判断。用聚类分析方法来处理这一类问题,可得出综合,客观,准确的结论。文章对这一方法在国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上.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多层面的分析.指出在由多因素构成的大气环境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有更加客观性、准确性.包容信息量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宜昌市城区主要绿地类型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宜昌市6种具有代表性绿地类型(包括对照)的大气污染因子SO2、NO4、TSP进行对比监测,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不同绿地类型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研究的6种绿地类型中,按照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属Ⅰ级的有3种,属Ⅱ级的有3种,表明宜昌市大气质量总体上表现良好。6种类型的大气环境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与绿地类型的垂直结构、绿体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具有乔灌草立体结构、绿体含量高的绿地类型表现出较好的滞尘效应和吸收大气有害气体效应。因而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而结构单一,绿量小的绿地类型净化大气功能明显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发展,能源的大量消耗,各种污染因子的释放,城市大气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对宣城市大气环境质量8个监测点的实测,采用等效数值法,对宣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宣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部分区域大气环境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由于根据浓度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难以实现与总量控制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式的协调与统一,因此,该文首先介绍了总量控制下的大气环境评价思路,并对大气总量控制技术支持系统展开了分析,以A-P值法为依据,构建窄烟云稀释矩阵反演模型,对总量控制区域的大气总量控制与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制定,并进行总允许排放量的测算。通过对各种排放允许量进行削减与调整后,结合总量控制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情况,明确具体的允许排放量,设定详细的排放源强度。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16,(9):1414-1418
以三门峡市2007—2014年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选取大气环境污染因子SO_2、NO_2、PM_(10)为评价参数,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三门峡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三门峡市2007—2014年大气环境质量水平符合国家二级质量标准,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M_(10)和SO_2.对三门峡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阜新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为例,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和Visualc++编程技术,把决策理论基本知识引入到环境评价工作中,对此交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建立了大气质量评价决策支持系统(AA-DSS)a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简单、实用且易于维护,大大缩短了大气质量评价工作流程,提高了工效,同时为决策理论在整个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用PR(压力-响应)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徐州市区1996-2003年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6-2003年,压力系统评价指数、响应系统评价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都有先增后降的趋势,2000年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施加的压力最小,采取的响应措施最大,综合评价值最高;(2)人类自身及其经济活动对大气环境施加的压力有增大的趋势,工业生产对大气环境施加的压力有减小的趋势;(3)2000年以后人类在产业结构、能耗及居民生活等方面所作出的响应较大,而在污染治理和净化大气方面采取的响应明显减小;(4)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能够很好地反应同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黎平县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查明污染大气环境的影响因子,在参照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选取SO_2、NO_2、PM10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黎平县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8年,黎平县大气环境主要污染因子为PM10,其中2014年主要污染物是SO_2;2011—2014年为轻度污染,2015—2018年为清洁且空气质量指数呈现波浪型递增趋势;研究时段大气环境质量整体状况趋向好转。  相似文献   

18.
农业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随着我国工业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将日益突出。文章综述了农业活动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机理,分析了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及其大气环境效应模拟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业排放源估算和排放源清单制定的不确定性;(2)PM2.5与农业排放各前体物之间呈高度非线性关系;和(3)现有空气质量模式对PM2.5浓度及其化学组分预报准确性不够。  相似文献   

19.
核电是清洁的低碳能源,是实现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其放射性排放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该文通过构建统一的评价边界,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方法,分环节定量测算了核电与其他发电技术的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并基于文献调研,分析和估算了单位发电量的大气污染物(SO_2、 NO_x和PM2.5)和放射性排放;最后对不同发电方式的二氧化碳、大气污染物和放射性排放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可以使单位发电量碳排放降低90%以上,并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而核电对公众的放射性影响与煤电相当,或低于煤电。因此,应大力加强核电的公众可接受性的科普教育,制定持续稳定的核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20.
模糊聚类理论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要同时考虑多种因素,具有不易确定性。考虑到模糊聚类理论能把各种影响因素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综合加以考虑。因此,运用模糊聚类理论对上上海市近一年的各个月份的大气环境作了评价。结果证明,模糊聚类理论方法简便,结论客观地反映出上海近一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水平,与实际的大气污染现状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