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烟丝加料精度的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制丝加工过程中的加料精度,对原加料装置中液位变送器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精度控制差问题作了研究改进.进行了不同料液温度(30℃,50℃,70℃)下的加料精度对比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从根本上消除了料液温度对液位变送器灵敏度的影响,显著提高了料液流量计的计量精度,达到了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批次加料精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运用理论计算分析,得出:物料的平均含水率及其波动范围、加料基准对加料精度影响较大。随着平均含水率及其波动范围的的增大,加料精度逐渐降低;加料比例对加料精度几乎无影响。针对当前普遍采用湿物料的流量作为加料基准和加料(香)精度在批次、批内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的状况,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在工艺标准许可的情况下,加料(香)工序物料的平均含水率应可能地降低。(2)水份不足部分,可以通过加料(香)设备的加水功能或者降低料液浓度、提高加料比例等方法,间接提高平均含水率。(3)在设备自动控制能够保障的情况下,为保证批次加料精度≤1%:加料、加香工序的含水率波动范围应分别控制在±0.4%、±0.2%以内。并首次提出:采用折算后的绝干物质的流量作为加料(香)基准,具有易于改造实现、可操作性强、加料(香)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为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料液有效利用率进行在线监测,把握料液有效利用率的实际情况,寻找提高料液有效利用率的方法,通过对润叶加料入口物料状态、料罐料液状态及润叶加料出口物料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出口流量、流量稳定时间、料液实际质量、加料前物料质量、含水率以及生产时间的关系,建立了润叶加料料液有效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计算得...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梗加料的精度偏大,加料系统核子称累计量显示与称本地显示不一致的问题,对加料系统进行改造采用PROFIBUSDP网传输技术使两处显示一致,在原加料系统中加入反馈补偿环节的方法,使加料精度由原来的1%左右提高到0.01%左右.  相似文献   

5.
龙岩烟草工业公司制丝二区生产线筛分和加料工序引进的是昆船公司的SJ127A型加料设备,该加料机在生产过程中,靠补偿蒸汽施加提高和维持物料温度以达到工艺要求,从而提高料液吸收效果,存在蒸汽冷凝水流入滚筒内壁从而造成筒壁粘叶严重的现象。该文通过分析该筛分和加料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寻找造成筒壁粘叶严重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了设备的加工水平,降低烟叶损耗,提高烟叶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疏水多孔膜,配制Na Cl溶液,搭建真空膜蒸馏盐水淡化实验台,实验中着重考察了料液温度、料液流速、料液浓度、系统真空度等操作参数对真空膜蒸馏过程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度、料液温度的提高,真空膜蒸馏膜通量明显提高;随着料液浓度的提高,真空膜蒸馏膜通量下降,其截留率基本不变;随着料液流速的提高,真空膜蒸馏膜通量变化较缓慢(略微提高).系统在料液温度为88℃、料液流速为240 cm/min、真空度为0.081 MPa、料液浓度为5%时,真空膜蒸馏膜通量为14.1 kg/(m~2·h),截留率为99.8%,产水的电导率保持在12μs/cm.  相似文献   

7.
牛体外受精卵的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胚胎分别以PBS 20?S 10%乙二醇和PBS 20?S 10%甘油为冷冻保护液,或者在PBS 20?S 10%乙二醇中添加或不加蔗糖为保护液,用常规冷冻方法进行冷冻处理.胚胎保存1~18天后将其解冻,并在发育用培养液TCM199 10%OCS(发情母牛血清) 丙酮酸钠中培养48小时.结果表明解冻胚的形态正常率和培养后的发育率在乙二醇处理组和甘油处理组中分别为81.2%(13/19)、56.2%(9/16)和84.6%(11/13)、46.2%(6/13),两组之间无量著差异.在添加蔗糖和不加蔗糖的处理组中,胚胎解冻后的形态正常率和培养后的发育率分别为75.0%(15/20)、55.0%(11/20)和83.3%(15/18)、61.1%(11/18),两组之间也无明曼差异.试验结果证明,用乙二醇为防冻剂对牛体外受精胚胎进行冷冻保存,其效果相当于或略优于甘油,在乙二醇处理组中,添加蔗糖与否并不影响其冷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均匀法超声辅助提取党参多糖,优化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购买地党参多糖含量.方法:采用U6(3×63)均匀试验设计,优化影响多糖提取较大的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4个工艺参数,并比较10个不同购买地党参多糖含量.结果:单因素试验提取温度在55~80℃,液料比25∶1~50∶1,提取时间35~60min,超声功率105~135 W为最佳工艺范围.均匀设计优化后,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优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25∶1,提取时间35min,超声功率135W.不同购买地党参多糖含量分别为吉林白山(16.62±0.32)%,甘肃文县(22.22±0.41)%,湖北恩施(12.36±0.33)%,云南昭通(17.97±0.38)%,山西晋城(14.82±0.30)%,四川凉山(15.95±0.41)%,山西长治(11.53±0.35)%,贵州威宁(12.59±0.28)%,巫山红椿(30.97±0.41)%,巫山笃坪(17.52±0.29)%.结论:均匀法超声辅助提取党参多糖工艺稳定、高效、可靠,不同购买地党参多糖含量差异明显,可能由于地理位置、湿度、温度、土壤条件、光照等不同.上述结果为党参多糖后续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烟碱脱除技术结合pH调控方法开发出了低烟碱型造纸法再造烟叶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与普通型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相比,低烟碱型样品的烟碱含量以及烟气烟碱释放量分别降低了28.6%和45%.在卷烟产品中按8%比例应用后,烟气烟碱释放量降低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0.
借助未熔丝材的活塞作用,部分熔融沉积造型(FDM)技术靠料丝插入的驱动力将熔融材料挤出.在分析加料段中熔融物料流变特点的基础上,找出确保熔融物料不会从料丝插入口间隙处溢出的三个影响因素(P/z、表观粘度ηa和料丝半径r0),得出料丝插入速度VS应当大于临界速度VS0.  相似文献   

11.
用水热腐蚀法,通过改变腐蚀液中Fe(NO3)3的浓度,制备多孔硅样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样品微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检测,并结合Islam-Kumar模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腐蚀液中Fe(NO3)3浓度,可加快腐蚀速度,并使多孔硅中纳米硅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大,从而引起样品发射峰发生蓝移,且对应于Si‖O键的红外吸收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云南烟叶钾含量的特征情况,对2004~2008年全省12个烤烟种植区的8727个烤烟烟叶样品的不同产烟区和不同主栽品种烟叶中的钾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烤烟上、中部位烟叶样品的钾含量(w,下同)绝大部分在1.0%~2.5%之间,下部烟叶样品的钾含量绝大部分在1.5%~3.0%之间;钾含量的平均值上部为1.63%、中部为1.80%、下部为2.13%.部位间烟叶钾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下部叶钾含量显著高于中部叶,中部叶显著高于上部叶.各部位烟叶样本钾含量在州市间和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地州间钾含量总体是普洱市、保山市和临沧市相对较高;昭通市、丽江市和楚雄州相对较低,差异达显著水平.云南4个主栽品种烟叶钾含量上部、中部叶是红大和K326显著高于云烟85和云烟87,云烟85和云烟87差异不显著;下部叶则是K326和云烟87显著高于云烟85和红大,云烟85和红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水和乙醇为溶剂对再造烟叶原料烟草碎片和烟梗提取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利用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比较烟草碎片和烟梗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结果表明:烟草碎片和烟梗的水浸提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5℃,料液比1∶9,提取时间45 min;乙醇浸提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1∶9,提取时间45min.TLC比较分析表明烟草碎片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GC-MS比较分析表明烟草碎片的乙醇提取物的致香成分数目和总含量高于烟草碎片的水提取物,烟草香味重要成分莨菪亭提取量也明显提高.提取物成分分析显示烟梗与烟草碎片具有类似特征.本研究结果提示乙醇提取法能更有效地提取烟草原料中水溶性物质和致香物质.  相似文献   

14.
以姜黄为原料,在338K,超声功率0.25W·cm-2,超声频率50kHz条件下,研究了姜黄的粒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对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过程的影响.基于Fick定律,采用分离变量法建立了包含粒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影响的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与常规浸取相比,在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中液料比的影响作用降低了6.22%,粒度、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作用则分别提高29.9%和8.18%.探讨了粒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影响超声浸取效果的原因,超声的特殊性质使得粒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浸取的影响发生变化.为超声强化姜黄素等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复烤烟叶增香提质,试验选用从烟叶表面筛选出的产香菌:西方许旺酵母(Schwanniomyces occidentalis)对兴义C3F复烤后烟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进行检测,最后将发酵后的烟叶切丝后进行卷制成卷烟并进行评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菌种发酵后,接种量为6.9%和接种量为13.8%的烟叶糖碱比均升高,但钾氯比无显著性变化;②接种量为6.9%的处理中共检测出香味物质58种,与另外两组相比其中有50种香味物质含量较高,包括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香叶基香叶醇、螺岩兰草酮、苯乙醛、α-大马酮、巨豆三烯酮、橙花基丙酮、3-羟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苯甲醛、二氢猕猴桃内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2-乙酰基吡咯等,与对照相比新植二烯含量增加了54.6μg/g;③经菌种发酵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④感官实验表明,接种量为6.9%的评吸结果最好,这和香味成分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西方许旺酵母对烟叶有一定的增香提质作用,接种量为6.9%时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微波法提取茶多酚及茶多酚镧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法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Tea polyphenols,简称TP),探讨溶剂、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提级数对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溶剂为体积分数40%的乙醇,料液比为1:9(g/mL),微波功率280 W,加热时间30 s,浸提2次.直接在茶多酚浸提液的浓缩液中加入氯化镧合成茶多酚镧配合物TP-La,与茶多酚对照样品合成的TP-La比较,通过IR、TEM、紫外吸收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合成的纳米茶多酚镧配合物结构基本相似,粒径均在30 nm以内,紫外吸收峰一致.  相似文献   

17.
废次烟叶富含多糖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文章研究了热水浸提烟叶多糖的提取工艺,考察浸提料液比、时间、温度和浸提剂乙醇体积分数对烟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其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热水浸提烟叶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浸提剂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热水浸提烟叶多糖的最优组合条件为:浸提剂为蒸馏水,温度为80℃,料液比为1∶60,时间为30min。上述条件下连续提取2次,多糖提取率可达4.08%。在该工艺条件下,烟叶多糖的提取率与微波提取法相当。该工艺不涉及微波、超声波等辅助设备和有机溶剂的使用,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环保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烟用添加剂热裂解产物中苯酚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热裂解仪裂解后,其热裂解产物用1%的乙酸水溶液各2 mL于室温下分两级捕集吸收,把2份吸收液混合均匀后,经C18色谱柱分离,采用荧光检测器(271 nm)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2~10.0 μg/mL范围内,苯酚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在0.3,1.0,3.0 μg/mL添加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1.7%~96.7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6%~12.71%.  相似文献   

19.
烟叶品质的优劣不仅与品种、生长条件有关,还与其原产地的土壤及生长环境有着较大的关联.根据不同产地烟叶中金属元素分布的差异,提出了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出烟叶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分布,结合判别分析法对烟叶产地进行识别的研究.首先对不同产地样品的金属元素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产地烟叶样品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SPSS软件对其中样品数较多的4个地区的烟叶样品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当选入自变量的元素包括Cd,Rb,Ba,As,S等6种元素时,建立的判别函数判别回代准确率为92.9%,交互验证的准确率为90.5%,说明应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来鉴别不同产地的烟叶具有较强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烟叶为原料提取绿原酸,对其液固萃取工艺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从烟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条件,即选择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1.5h,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