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壳聚糖(CS)、水合肼等为原料,制备氨基化壳聚糖(AHC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别对产物的化学结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将CS和AHCS作为添加剂分别添加到卷烟滤嘴中,研究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吸附作用.对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及气粒相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CS和AHCS的卷烟滤嘴的危害指数分别为7.41和7.11,与常规滤嘴相比分别下降7.84%和11.57%;添加AHCS滤嘴的苯酚释放量为6.92 μg·支-1,下降30.52%,其对苯酚具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CS)、氯化亚砜和乙二胺为原料,制备6-氨乙胺基-6-脱氧壳聚糖(ACS).产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谱核磁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研究ACS在溶液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以及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 h的条件下,ACS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其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为140.85 mg·g-1;ACS作为添加剂应用到卷烟滤嘴中,可不同程度地减少主流烟气中的7种有害成分,对烟气中的苯酚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常规滤嘴、含CS和ACS滤嘴的卷烟危害指数分别为8.04,7.41和6.78.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接装纸透气度对常规卷烟的烟气化学成分释放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制备了4种不同接装纸透气度(0、80、150、250 CU)的卷烟,并对烟气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差异化及PLS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接装纸透气度的增大,主流烟气中的CO、HCN、NH3、苯酚、巴豆醛的释放量和危害性指数H呈很好的显著负相关,总粒相物...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使用GC-MS/MS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以内标法定量.将捕集了20支卷烟主流烟气的总粒相物的剑桥滤片用40 mL含有内标物的环己烷振荡萃取,过滤后检测.苯并[a]芘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可达0.056 4 ng/cig和0.094 0 ng/mL,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 4;日内重复性和日间重现性分别为2.39%和3.97%;在3种不同添加浓度下,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3.00%~109.00%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分析通量大、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干扰较小,可以作为一种准确、快速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含量的改进方法加以推广.对无烟气烟草制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卷烟及主流烟气中多种元素含量的现状情况,对多种品牌国内外卷烟抽吸燃烧烟丝部分及卷烟主流烟气中的12种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b、As、Cr、Ni、Se、Cd、Al、V、Mn、Cu、Zn、Hg在卷烟烟丝中含量在0.01~700μg/cig之间,含量最高的是Al,含量最低的是Hg,其中Al、V、Cr、Ni、Cu、Se 6种元素含量为国外混合国内混合国内烤烟,Cd、Pb、Hg 3种元素含量为国内烤烟国内混合国外混合.卷烟主流烟气中12种元素的含量均较低,Hg、Se、Ni、V在主流烟气中大部分低于方法检出限,Pb、As、Cr、Cd、Al、Mn、Cu、Zn在主流烟气中含量在1.5~220 ng/cig之间,其中Zn、Cd、Al、Pb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元素从卷烟烟丝迁移至主流烟气的迁移率较低,在0.1%~10%之间,其中Al、V、Mn、Cu、Ni、Hg,Se几乎很少从烟丝迁移至主流烟气,迁移率最高的为Cd,迁移率近10%;Cd、Pb、Zn、As、Se 5种元素在主流烟气中的含量及其迁移率跟捕集到的烟气粒相物多少成明显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GPC-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苯并[a]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联用GC-SIM-MS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的方法.卷烟烟气样品经环己烷超声萃取,GPC系统分离纯化后,经浓缩后用GC-SIM-MS分析测定.与经固相萃/R(SPE)分离纯化的样品相比,通过GPC系统处理后,卷烟烟气样品的干扰烽大大减小,样品谱图干净.该方法测定苯并[a]芘的线性范围为:10.00ng/mL~130.00ng/mL;相关系数R2为O.999 1,检出限为0.99ng/mL,加标回收率为91.70%-103.40%.GPC系统在处理卷烟烟气样品上有独特的优势,该方法适宜应用于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添加碳纳米管材料的卷烟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焦油、一氧化碳等)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酸化的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的吸附效果优于未酸化的碳纳米管,且对一氧化碳、焦油、烟碱影响不明显,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卷烟抽吸品质有所改善,口感柔和,烟气刺激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周献礼 《科技资讯》2013,(30):71-71
利用实际生产批次的卷烟主流烟气检测数据,以总粒相物、烟碱、焦油等6种烟气指标检测结果为指标,用minitab统计软件对不同来源的同牌号卷烟主流烟气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卷烟主流烟气指标的判别函数,用自身验证和交互验证对判别函数进行回判,准确率分别达100%和95.00%;用新样品对判别函数进行检验,准确率达95.00%,检验结果令人满意.所用的判别分析方法可行,建立的判别函数有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卷烟抽吸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转移量和转移率,采用外加法于卷烟样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重金属元素标样,抽吸后对样品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主流烟气气相、灰份和滤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检测,并进一步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添加量时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主流烟气气相、灰份和滤嘴中的转移量及转移率.结果表明,主流烟气气相中未检测到重金属元素的存在;重金属元素在烟支燃吸过程中大部分均转移至灰份中,只有少量转移至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滤嘴中;此外,重金属元素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滤嘴中的转移具有一定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抽吸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在ISO、Massachusetts和Health Canada这3种抽吸模式下分别抽吸了15种市售卷烟,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了主流烟气中4种主要芳香胺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混合型卷烟芳香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②与ISO方案相比,采用Massachusetts或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卷烟烟气芳香胺的释放量均显著提高;③抽吸模式的改变对高滤嘴通风率卷烟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更为显著;④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含量与芳香胺释放量呈现不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快速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邻、间、对)-苯二酚、(邻、间、对)-甲基苯酚和苯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UPLC-FLR).采用1%的醋酸水溶液对剑桥滤片进行超声提取后,经0.2μm滤膜过滤直接进行UPLC分析.利用FLR检测器分别对7种挥发酚进行定性定量,且(间、对)甲基苯酚可以完全分开.该法检测卷烟主流烟气中挥发酚相对标准偏差为0.73%~4.62%,回收率为86.62%~96.88%.方法具有前处理简便、分析时间短、重现性好等优点,适合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物质的批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用于考察外源添加剂对卷烟特殊烟气指标影响的样品制备关键控制因子,采用L8(27)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香兰素及乙基麦芽酚的添加实验.卷烟特殊烟气指标变化数值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比卷烟种类是影响主流烟气氢氰酸、巴豆醛释放量的高度显著因子或显著因子;就试验采用的1R5F和3R4F参比卷烟而言,添加剂在高焦油3R4F卷烟中对特殊烟气指标的影响比其在低焦油1R5F卷烟中的影响大;添加方式是影响主流烟气苯酚、氨、巴豆醛释放量的显著因子,添加剂用卷烟注射机注射要比用微量注射器手工注射更均匀、准确;另外,添加剂种类是影响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显著因子.因此,规范样品制备,可减少误差、保证后续外源添加剂加入对卷烟特殊烟气指标影响评价结果和推断的可靠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ESS颗粒梗对卷烟主要工艺质量指标、感官质量和主流烟气成分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掺兑比例对卷烟单支重量和主流烟气及感官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ESS颗粒梗掺兑比例下,随着ESS颗粒梗掺兑比例增加,卷烟单支重量、卷烟焦油、CO量和烟气烟碱量呈下降趋势;烟丝填充值呈上升趋势;配方中ESS颗粒梗掺兑比例在7%时,卷烟感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卷烟烟气中的苯并[a]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固相萃取方法去除卷烟烟气中杂质对分析物苯并[a]芘的影响,建立了气相色谱-选择离子(SIM)质谱方法分析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苯并[a]芘的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回收率为96.3%,检测限可达到0.07ng/支卷烟.检测了国内外卷烟烟气中苯并[a]芘的量,结果显示国产烤烟型卷烟烟气中苯并[a]芘的量明显高于国外混合型卷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蒸汽爆破处理的烟梗梗丝对卷烟化学指标、烟气指标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对6个梯度添加爆破梗丝的卷烟样品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①梗丝蒸汽爆破处理后,香气量有所增加,木质气、刺激性和灼口程度有所降低;②随梗丝添加量的增加,卷烟的总糖、还原糖、果胶、总植物碱和蛋白质的含量逐渐降低,纤维素、钾和总有机酸的含量逐渐增大,卷烟主流烟气的总粒相物、焦油量、烟气烟碱量逐渐降低;③爆破梗丝添加量小于20%时,不会对卷烟个整体感官质量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卷烟焦油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测定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卷烟焦油是卷烟制品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方法采用吸烟机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卷烟焦油进行分析,费时、仪器昂贵而且不能预测.根据传统方法测定的卷烟焦油数据和卷烟样品粉末的近红外光谱建立了卷烟焦油的近红外分析技术,能准确测定和预测卷烟焦油,与常规分析数据相比,偏差小于1.0 mg/g烟丝,并具有很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酸性溶剂萃取卷烟主流烟气剑桥滤片捕集物,目标分析物经固相萃取小柱分离富集后,应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建立卷烟主流烟气中4种杂环胺的测定方法.4种待测物的检出限在0.14~0.24ng/支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9.7%至86.2%之间.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国内在售的10个重点品牌卷烟样品,结果显示1-甲基-吡啶并[3,4-b]吲哚(Harman)、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2-胺基-9H-吡啶并[2,3-b]吲哚(AαC)、2-胺基-3-甲基-9H-吡啶并[2,3-b]吲哚(MeAα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33.0~959.1ng/支、1220.4~2796.4ng/支、55.0~82.8ng/支、3.0~24.1ng/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arman、Norharman和MeAαC分别与实测焦油量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且卷烟主流烟气中4种杂环胺的含量同卷烟类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市售各种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的含量 ,并探讨了与卷烟焦油和烟碱量的关联 .实验证明 :降低焦油对于减少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含量的作用很有限 ,而采用选择性吸附 /催化分解亚硝胺的添加剂等降害新技术则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器(HS-SPME)对卷烟主流烟气剑桥滤片中的游离烟碱进行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对溶剂、萃取纤维、预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脱附时间等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建立了滤片不同含水量对游离烟碱测定影响的校正曲线,根据实际样品主流烟气粒相物水分的含量对游离烟碱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加速量热仪(ARC)研究热分析动力学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力学基础方程推导出绝热条件下ARC热分析动力学方程,与传统的DTA动力学方程比较,ARC理论模型更接近于化学过程工业.以SM型和RM型含能材料为样品进行热分析测试,运用新的理论模型分别计算出了SM型和RM型两种样品的活化能ESM=247.55kJ.mol-1,ERM=138.46kJ.mol-1和指前因子ASM=4.26×1023S-1,ARM=4.20×1012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