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高校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文化创新分别对应于创新型城市的创新驱动基础、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力资源和创新友好环境。列举了国内、外试点创新型城市,就其建设中高校发挥科技创新能力的典型案例,在高校的科学研究类别、产学研合作渠道、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环境营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6,(5):4-4
随着我市《合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出台,到2010年,我市将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示范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制定高质量决策部署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熵值法与TOPSIS法的结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绩效5个方面对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逐渐提升,但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出现波动,在2014年出现下降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区域创新投入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保障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京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梳理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指标体系分析框架下,把南京与香港、新加坡、台北、首尔和大阪等城市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南京人力资源具有相对优势,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在科技产出能力上,南京发表SCI科技论文多,而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也说明南京在创新成果转化上与亚洲的大都市有一定差距;在综合科技创新环境上,与处于全球城市中上游水平的新加坡、香港、台北、首尔和大阪等城市相比,南京处于下游水平,尤其是在信息设施水平上与它们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5.
安宁 《广东科技》2008,(5):50-53
本文在简要地论述了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乃是决定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基本的三个要素以及科技创新环境乃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三要素”的基础元素后,提出了“三要素”是如何影响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营造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法规政策两大创新环境,把牢建立科技创业投资机制、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发挥科技人才重要作用“三个创新”抓手,实施富民强县、集成创新、平台建设、能力提升和农村绿色光明五大创新工程,为今年再创科技创新型先进城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全国54个主要城市为样本,分析了城市创新能力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其中,城市创新能力用科技基础设施、创新产出和科技转化3个指数来衡量,城市经济效率用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财政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四方面构成的综合指数来表示。通过对这54个城市2001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城市创新能力的3个方面都对城市的经济效率有着正向的影响,其中科技转化能力对城市经济效率的正向效果最为明显,而技术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则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该发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城市经济效率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增加科技投入,关键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13,(2):2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系统中所有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总体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且也是判断一个城市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首要标准。来自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李雄诒教授在《基于DEMATEL方法的城市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运用DEMATEL方法,从城市综合经济实  相似文献   

9.
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科技人才发展水平,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的概念内涵基础上,从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等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青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是郑州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源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既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育郑州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现实支撑。应当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科技投入多元化,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汲取优质科教资源,完善郑州城市创新系统、构筑创新"三螺旋"空间等方面着力提升郑州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的基础上,选取了10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上海市19个区县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分别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支撑能力、孵化基地的孵化能力及技术创新综合能力等方面,分析和揭示了上海市各区县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上海市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全市2000—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平均每年增长6.5%;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下降了20.5%;生态赤字呈现逐年加剧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相对较低并逐年递减,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上海市对自然资源需求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上海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能源消费主要靠外部供给。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在社会发展科技领域具有协同创新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两省一市应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的共同目标和共性需求,在生态环境、人口与健康、循环经济、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坚持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相结合,紧密衔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若干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切实加强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切关注,科技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但相对于已有较多的定性研究来说,定量研究略显不足.在定量测度科技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并利用2009-2010年各地区宏观数据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和上海各类指标值都位于全国前列,科技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较好,江苏、广东等5个地区位居其次,其余省份指标评价值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借助于Logistic分析工具,导入2002年在沪上市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选取两类(ST和非ST)上市公司的37个财务指标为样本,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对所建模型的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是上海在历经多年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文化.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有助于满足上海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需要,促进其对海派城市文化的认同,使上海的学校体育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包括学校体育观念、学校体育制度、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创新等方面.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学校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原始创新等.目前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不高,创新的动力正在积累之中,创新机制尚未健全,需要在完善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方面进一步努力,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创建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组织,是一种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它找到了破解高等学校学科分化与综合之间难以协同的二难命题;顺应了学科建设规律和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客观现实;较好地解决了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队伍新、散、小的聚合问题,有效地突破了学科发展瓶颈;构建起合纵连横、外引内联的社会科学工作新体系,蕴藏着巨大的边际效应。因此,大学建立社科联组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近5年来太原市举办青少年发明创新竞赛的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5届竞赛的组织形式、竞赛方式及内容,并从创新能力的认知,举办竞赛应遵循的原则,改进竞赛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建立鼓励青少年创新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机制等方面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发展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利用网络进行英语教科研是互联网应用的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网络与英语教科研有机结合,使传统英语教科研有了巨大改革和长足发展。网络平台的英语教科研具有无限延伸性,利用这种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获奖科技成果后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科技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对上海市04-06年的获奖科技成果进行了数据收集和系统研究。通过对各年度获奖情况的数据分析,探讨了获奖科技成果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后续发展情况,指出获奖成果在后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