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烷氧基对聚对苯撑乙炔溶解性和光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钯催化反应合成了一类侧链含不同烷氧取代基(甲氧基、辛烷氧基、十二烷氧基)的聚对苯撑乙炔,讨论了侧链烷氧取代基对聚对苯撑乙炔的分子量和溶解性的影响,比较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2.
用脱氯化氢法合成了4种聚对苯乙炔的衍生物.通过实验分析了催化剂和原料对中间产物以及聚合物产率的影响.通过红外、核磁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热失重曲线表征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从苯环上的烷氧基取代的侧链长度方面对聚合物热稳定性、溶解性和分子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阻隔型聚对苯撑乙炔的合成与电致发光特性,在聚对苯撑乙炔主链引入间位苯环,可阻隔聚对苯撑乙炔的有效共轭长度,改变发光颜色,合成的模型小分子可证明这一点。研究了电致发光器件ITO/m-PPE/Al的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Hansch方法,研究了具有2-吡咯烷基侧链的苯酰胺类化合物的苯环取代基结构与其活性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苯环R3位取代基的脂溶性、电性,R5位取代基的共振效应等均是影响化合物与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的因素。所得到的聚代基的综合结构效应对阐明D2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设计新的配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聚对苯撑与聚氨酯进行共混,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结构,以期从结构角度上认识该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刚性聚对苯撑与聚氨酯的硬段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容,因而加入聚对苯撑能改善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当聚对苯撑的质量增加至聚氨酯质量的15%时,聚氨酯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2.3%,分解温度提高了12℃,耐热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聚吡咯苯甲烯及其铜螯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外光谱研究吡咯、苯甲醛在常温和酸催化条件下缩聚合成的新型大π共轭高分子,红外光谱信息表明,醛基(2734、1701cm-1)已经消失,出现了与苯环共轭的α-碳双键取代基(1576cm-1)和吡咯环的-C=N-键(1491cm-1).这意味着产物为聚吡咯苯甲烯.吡咯N-H(3423cm-1的消失和C-H面内变形振动频率的特征位移,启示了含铜产物为聚吡咯苯甲烯一铜螯合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MNDO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二苯硫醚和二苯亚砜的构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的最优构象呈扭曲状,两个苯环相对桥键面偏转角各为(67°,67°)和(72°,72°)。  相似文献   

8.
各种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脱氯化氢的方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己氧基)对苯乙炔(PMOH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PDBOPV)、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PDHOPV)、聚(2,5-二辛氧基)对苯乙炔(PDCOPV)等5种聚合物发光材料.通过核磁和红外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通过热失重曲线考察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并从温度、催化剂、反应时间、烷氧基取代等方面考察了对聚合物溶解性、分子量、发光性能等的影响.发现可以通过催化剂的用量来改变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的分子量与聚合物的溶解性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13C化学位移与定位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元取代苯为基本模型,根据取代基对苯环间位仅有诱导效应的实验事实,并假定取代基对苯环间位和对位的诱导效应可视为相等,通过单取代苯13C化学位移计算了常见基团的诱导效应(RI)、共轭效应(RC)及电子效应(RE),进而根据电子效应强度(RE)值定量地表征了定位效应和苯环的活化与钝化  相似文献   

10.
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苯并冠醚和卤代羧酸作原料,利用取代反应合成了4种新的苯并冠醚,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熔点和分子量的测定确定了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17.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设施工程技术》CAI课件的制作方法 ,阐释了该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