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联想在中国的新经济中的地位非比寻常,而柳传志一手经营的联想品牌也是中国IT圈的一只领航的大船。2001年,柳传志将淡出联想电脑,令柳传志能安心将自己苦心经营的电脑业务和盘交出的,就是这位个子甚高,但略显单薄的年轻人——杨元庆,2月13日,联想公布第三财季的业绩,杨元庆信心十足地说:“联想今年的电脑销售目标是250万台。” 杨元庆十分感激柳传志,在他眼里,柳传志是计划体制过度到市场体制中最出色的管理者,“因为他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市场与计划之间的矛盾,非常成功地解决了体制问题,让我这些年轻人能够尽情发挥我们的能力。”一提起柳传志,杨元庆的双眼尽是感激和崇敬。或许是报答柳传志的知遇知恩,杨元庆一到联想,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智。1994年,29岁的杨元庆就成为了联想PC部的总经理,掌控了联想的命脉。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9,(11)
联想集团要进入全球500强企业,要做一个长远发展的企业,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联想究竟有什么样的优势?凭什么来吸引年轻人?联想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联想要往哪个方面培养这些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复旦大学如是说……今天来了这么多同学,让我很感动,因为这是大家对联想、对中华民族的高信息产业、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关心;当然我也很紧张了,大家期望值很高,讲得不好,怕小瞧了我,小瞧了联想。  相似文献   

3.
《科技智囊》2005,(7):33-33
惜别联想,柳传志连称放心“我向关心联想的人说一声再见。“6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柳传志满怀感激地挥别了他奋斗了20多年的公司。他表示此次是完全退出联想集团而专注于资本运作。作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其董事长一,职一直由柳传志担任。  相似文献   

4.
从代理洋品牌到自创品牌,从并购国际竞争对手到投身资本运作,20多年来柳传志和他的联想品牌始终处于国人最炙热的关注视线之中.2004年交出联想集团帅印后,退居幕后专心做资本运营的柳传志尽管神秘了许多,但依然是人们追逐的焦点.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这位联想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不乏明星企业家,但真正意义上的“明星精神”却在中国企业家的群体中相对缺乏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企业家。DELL的戴尔、微软的比尔·盖茨、GE的韦尔奇、搜狐的张朝阳、万科的王石、海尔的张瑞敏以及联想的柳传志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传播着企业、品牌给公众带来的信息或者利益。按照爱屋及乌的理论,如果  相似文献   

6.
罗洁 《世界知识》2014,(16):79-79
<正>多年前,《世界知识》曾经专访过到中国内蒙治沙的日本志愿者;几年前,我也曾随韩国前驻华大使及韩国志愿者去内蒙植树;这一次我终于找到了中国的绿化志愿者队伍,跟随廖理纯博士前往张北。廖理纯,1965年出生,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对外经贸大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曾是柳传志门下三杰之一,24岁就掌管联想广州分公司,28岁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北京晨拓集团,39岁时企业已  相似文献   

7.
有这么一段故事,说90年代的某一年,柳传志在美国的一个会上遇到了施振荣,当时宏基经过20多年的国际化努力后日渐成为一个国际化品牌,柳传志为此向施振荣请教联想如何进行国际化的问题,不过,在与施振荣彻夜长谈后,柳传志却打消了联想大举进军国际化市场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8.
尽管只是理论上存在着柳传志逆向接班的可能,但我们真的不希望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成为现实。3年前长虹所发生的一幕至今让每个关心中国企业成长的人都唏嘘不已,而以柳传志和杨元庆的胸怀,以今日联想的体制,断不应该走到这一步。 本文节选于作者最新出版的新书《联想真相》,原文标题为《柳传志逆接班杨元庆》:本刊刊载此文,更多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对于本文提到的观点和一些结论,本刊并不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9.
王德禄 《科技智囊》2009,(12):I0011-I0012
2009年9月8日,联想控股和中国泛海向媒体宣布,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成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持有联想控股29%的股权。此次股权社会化改革,是柳传志等创办联想25年来,为解决联想的产权问题而做出的第三次重大动作。  相似文献   

10.
联想9700万的亏损之下,柳传志毅然复出,再次联手杨元庆组成"黄金搭档"。金融危机的国际环境,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在为这名中国IT鼻祖击掌呐好之时,我们也不仅为柳传志捏一把汗。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底,柳传志第一次向杨元庆比较清楚地挑明——联想将交班给杨元庆,分销代理业务拆分出联想由郭为领军;实现这个目标需要3到5年的过渡。如今,过渡完成了——郭为杨元庆柳传志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2.
夏雨 《创新科技》2005,(1):36-37
2005年1月8日,联想集团新任董事长杨元庆正在和专程抵京的美国IBM公司高级副总裁、新联想CEO史蒂芬·沃德一起,勾勒着新联想的新蓝图。两位企业巨子谈笑风生,他们似乎还在分享着一个月前那场振聋发聩的并购案带来的喜悦。卸任的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也感慨万千。“当初我们决定做PC的时候,别说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就连与IBM合作生产PC,我们都没敢想。”他怎么也忘不了16年前,联想找到了AST公司,商量做“AST联想”联合品牌电脑,得到的回答却是“在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在技术上和AST合作。”也正是由于AST的傲慢,让联想踏上了主攻…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企业家,DELL的戴尔、微软的比尔&#183;盖茨、GE的韦尔奇、搜狐的张朝阳、万科的王石、海尔的张瑞敏以及联想的柳传志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传播着企业品牌给公众带来的信息或者利益。按照爱屋及乌的理论,如果你对一个企业家有好感,也会对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好感,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当代地方科技》2001,(12):64-75
1996年4、5月间,香港联想公布1995-1996财年业绩,亏损1.9亿港币,另外,还有不少死库存,导致香港联想股票由1.33元跌至0.295元。此时此刻。如果银行对香港联想失去信心,不仅不再给予其贷款,反而来逼债的话,香港联想的业务资金周转都会成问题。香港联想处在恶性循环,最后破产倒闭的边缘。曾茂朝.柳传志到中国科学院“求救”。周光召和严义勋两个人亲自陪柳传志去中国银行,以科学院的名义担保。让联想拿股票抵押。贷款6千万元,再加上中国银行的特别支持,一共解决了一个亿资金。带着这些钱,柳传志匆匆赶到香港。  相似文献   

15.
张瑞敏和柳传志先后登上了哈佛大学的讲坛,海尔与联想的经验毫无愧色地载入了世界级企业的经典案例。或许执掌一个优秀的大型企业更需要理论的支撑,俩人均有独到的企业经营理论,比如张瑞敏的“吃休克鱼”策略,发展“三只眼”策略和“海尔特色的市场链”,柳传志的“站出画外看画”和“鸵鸟理论”,俩人又有极强的演说才能,总是收发自如、不失时机地抛出自己的绝妙好词,从这个角度看,俩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企业管理布道者。他们俩人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努力地打造着中国的企业航母。联想电脑市场占有率连续居亚太地区第一位,在世界也名列前茅,柳传志的心中揣着一幅宏大的蓝图;张瑞敏则倾力让海尔在2000年实现了406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1.5%,净增长13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张瑞敏、柳传志俩人在各种评选中上榜的次数达14次之多。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与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之间,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佳话: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作为十七大代表,他们同住一个宾馆。就在会议召开期间的一个晚上,他们探讨了萦绕脑海良久的一个共同问题: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道路?结果他们的构想不谋而合——创办中科院联想学院。其中,"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作为联想学院的核心。对办好"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柳传志曾表示"不获成功决不罢休",决意"死磕"。带着了解"联想学院"及其"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的渴望,记者于不久前率先采访了"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部教务长周自强。  相似文献   

17.
智囊语录     
周敏 《科技智囊》2008,(8):80-81
联想成立24年之际,柳传志总结了联想的主要成功经验:第一,创造了高科技产业先河,将研究所里的科研成果,从“象牙塔”中搬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联想投资公司完全不受国内外风险投资“寒流”的影响,成立半年多以来投资了8个项目,柳传志表示在未来的一两年中,投资速度还会加快。 “从今年成立以来,联想投资已经投资了8个企业,并且在今后的一两年中,我们的投资速度还会加快。”这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日前透露出来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4月20日,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联想帅旗,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杨元庆用“10亿港元纯利”证明了自己的业绩与实力。不久前杨元庆又向外界透露了联想今后业务发展的三大走向:一是信息终端服务,通过PC机、掌上电脑、无线通讯、家庭数码产品等构建信息终端平台;二是后台产品业务,如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三是IT服务业务,主要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咨询、应用、网络建设、维护等各种服务,其目标是向国际大型IT企业迈进。而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强调:“联想交班交得好。杨元庆有闯劲。我习惯于踩20步再跑,杨元庆是踩5步就跑。其实,把路踩得过实也是危险。他的部署和运作我还是很有感触,有眼光。”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家企业提出要做中国的索尼、中国的GE,与其说这是战略,还不如说这仅仅是一个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