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晓玲  张武高  黄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36(11):1693-1696,1702
粘性流体在离心泵内流动时,叶轮流道内附面层变厚,流动排挤作用增强,在计算分析叶片边界层厚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叶轮出口宽度设计方法,针对一种离心泵,在一定输送介质粘度范围内,设计了3种不同出口宽度的离心叶轮,实验研究了叶轮出口宽度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的离心水泵叶轮进行性能对比,验证了输送粘性流体时叶轮出口宽度的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某型单级单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保证叶轮的进出口安装角、进出口直径等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设计了五组不同出口宽度的叶轮,依次对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叶轮出口宽度对低比转速离心泵的性能及压力脉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轮出口宽度的增大,扬程、轴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效率曲线呈驼峰状,说明叶轮出口存在一个最佳宽度使流动损失最小;增大叶轮出口宽度,流道内脱流现象增强,流道内的堵塞现象减弱,水力损失降低,说明合适的叶轮出口宽度对于减少离心泵能量损失是有效果的;随着叶轮出口宽度的递减,轴频峰值变化明显,呈递增趋势,这表明叶轮出口宽度过窄容易导致流道堵塞,阻碍流态的发展,同时,叶轮出口宽度对离心泵内的压力脉动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离心泵叶轮的液体受叶轮旋转及表面曲率的影响,常出现脱流、回流及二次流等现象,一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三维湍流流动。目前的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主要以一元理论及试验经验数据为主,一旦试验泵与设计工况有偏差,将很难定量给出修正值。该文结合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数值计算,通过保证扬程不变并同时改变叶轮出口宽度b2,揭示叶轮出口宽度与离心泵的定量关系,对后续离心泵出口宽度的修正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离心泵叶轮出口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按功率损失最小的原则确定离心泵叶轮出口宽度b_2的新途径,它适用于n_s>80的离心泵;对于n_s≤80时离心式叶轮出口参数b_2和D_2的计算公式的选取,本文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工程中普遍存在离心泵实际流量高于输水系统所需的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平移叶轮前盖板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结合理论推导出平移前盖板改变离心泵扬程的换算公式,实现减小叶轮出口宽度及其工作流量达到泵站节能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切割叶轮外径与平移叶轮前盖板均会降低离心泵工作扬程,不同的是,前者使H-Q曲线整体向下移动且下降幅度较大,而后者H-Q下降幅度较小,能在小流量工况维持较高的扬程;平移叶轮前盖板后能抑制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回流旋涡的发展,离心泵效率有所上升,更适合多泵并联工作的场合,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离心泵扬程随前盖板平移而变化的换算公式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较小叶轮前盖板移动量时中比转数离心泵0.8~1.0倍设计工况范围内H-Q曲线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水泵叶轮的出口宽度对森林消防泵的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根据水泵的外部特性要求,通过数值计算获得叶轮出口宽度。在保证叶轮的进出口安装角、进出口直径等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对叶轮的出口宽度设置参数变化,应用PRO/E软件进行叶轮的改型设计,使叶轮的出口宽度分别为8、10、12 mm,依次对各出口宽度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以获得大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叶轮的最优出口宽度。实验表明:当叶轮出口宽度为8、12 mm时,叶轮内部流速与压力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而当出口宽度为10 mm时,叶轮内部流场的速度最高可达40 m/s,最大压力可达2.0×105 Pa左右,且压力和速度分布均匀,此时最优运行工况效率为91.72%。通过离心泵野外试验验证,叶轮出口宽度为10 mm时的扬程与流量都达到了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叶轮圆盘摩擦损失与涡壳内水力损失之和为最小的原则,建立了叶轮出口几何参数与一修正系数K的数学表达式,根据收集到的目前国内最好的泵的数据,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K=f(n_s)的函数关系。这一方法可很快地确定叶轮出口几何参数,并能保证泵在设计工况运行接近最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叶顶间隙下叶顶泄漏流对半开式叶轮离心泵流动结构的影响,设计5种不同尺寸叶顶间隙方案,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半开式叶轮离心泵进行全流道三维数值计算,分析半开式叶轮叶顶间隙内部流动结构并进行可视化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叶顶间隙的减小,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明显上升,间隙值减小到0.7 mm时,进一步减小叶顶...  相似文献   

9.
离心泵叶轮加工质量的好坏将会对离心泵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空间扭曲形叶轮虽然效率高、性能好,但是难于加工,使用传统焊接方法容易产生形变,焊缝粗糙,内应力大,这大大的影响了离心泵的使用效能。通过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空间扭曲形离心泵叶轮的制造中,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结合阳江新力工业有限公司在离心泵叶轮制造中的生产实际,分析了激光加工技术的优势及其加工方法,并通过对焊缝宏观形貌和金相组织的分析与焊接接头拉伸性能测试表明激光焊接可以获得成型良好的焊缝,焊缝组织细小,热影响区窄,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优良,适合叶轮的制造。  相似文献   

10.
用分离涡模拟方法对多级离心泵整机流场进行了模拟,用该方法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采用分离涡模拟法考察叶片出口角、叶片包角、叶轮出口宽度和叶片数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的流量范围内,叶片出口角、叶片出口宽度、叶片数与泵的扬程正相关,叶片包角与泵扬程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复合式离心泵叶轮短叶片偏置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衡量离心泵叶轮短叶片偏置设计的准则:短叶片的布置位置应使叶轮流道内可能出现的回流区域为最小的原则.依此原则,文中以滑移理论为工具,实例分析计算了短叶片在不同偏置位置时叶轮内部的回流情况,进而得到了离心泵叶轮短叶片应偏置的最佳位置.该例的计算结果和从中所得结论与实测数据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高比转数离心泵内部的空蚀流动,采用完整空化模型和混合流体两相流模型对比转数为177的离心泵全流道内空蚀流动进行定常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液相和空泡相主要流动特征及叶片上的静压分布,揭示叶轮内空蚀两相流场的内在特征,结果表明预测得到的空蚀现象与实际离心泵受空蚀现象的影响与破坏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不同叶轮型式对超低比转速高速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对采用普通叶轮与复合叶轮离心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基于连续方程和雷诺时均N-S方程,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模拟采用不同长短叶片的复合叶轮的超低比转速高速离心泵在设计工况下的全三维流场,得到短叶片径向和周向偏置位置的最佳组合.着重分析比较采用普通叶轮和复合叶轮两种离心泵模型方案在不同流量下叶轮内部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得到其内部流动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过流部件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长短叶片的复合式叶轮离心泵其性能比普通常规叶轮更佳.  相似文献   

14.
离心泵叶轮内部三维湍流流动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研究离心泵内部伴有盐析的复杂液固两相流动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在清水状态下,其内部真实流动现象的物理本质.为此,基于N—S方程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6.1对清水状态下离心泵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运用先进的测量仪器PIV对改进设计后的化工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测量,给出了其相对速度分布图.同时,结合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对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初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计算所采用的模型的修正方法基本符合离心泵内部流动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低比转速离心叶轮内部流动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准三维方法在低比转速离心叶轮的流场计算中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的现实情况 ,将奇点分布法用于该领域的计算 ,并经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且在计算过程中显示出该方法的简单、快捷和结果精确程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轴向驱动永磁磁浮离心血泵的试制型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制成三个轴向驱动永磁磁浮离心泵的模型装置.第一个模型使用一个直流电机,用磁耦合方法驱动血泵;第二个模型以一个电机线圈代替直流电机,由线圈产生的旋转磁场驱动血泵,这种装置的长度从120mm.减小到70mm;第三个模型用于动物试验,将第二个模型装置的外径从45mm缩小至30mm。而电机驱动及泵血功能不变.在所有的试验模型装置中,转子均由永磁轴承支承。与定子无机械接触,叶轮均采用直线型方法设计,因此泵的扬程一流量曲线是直线形状,这表明泵内没有机械摩擦损失,也没有紊流损失.  相似文献   

17.
基于Kunz模型的离心泵空化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常用于水翼、螺旋桨等的空化模型应用于离心泵空化流数值计算,以比转速为94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流量系数下,分别进行了空化性能的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比较了计算和试验得到的空化性能曲线,发现各流量系数下模拟均能捕捉到较低空化数时扬程系数的下降,而且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此外,还对设计工况下叶轮流道空泡和总压系数分布规律以及叶片压力系数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数值预测结果的分析表明:使用Kunz空化模型进行离心泵空化流数值计算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离心泵的空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