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豚鼠耳蜗基底膜的听觉机制,利用多普勒激光测振技术进行了声音在28只成年健康豚鼠耳中传递的测试实验.将豚鼠麻醉后切断头取出听泡,采用电钻暴露其耳蜗基底膜,利用多普勒激光测振仪在给定的声压级、频率的纯音激励条件下测量豚鼠外耳道耳蜗基底膜的振动速度,并测量了中耳镫骨的振动速度.结果表明,豚鼠外耳道基底膜具有频率选择特性,而且其基底膜的振动具有行波特性.  相似文献   

2.
36例外耳道病变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临床对外耳道病变CT影像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6例患者的38耳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耳外耳道病变中,外耳道胆脂瘤伴肉芽16耳,其中骨质破坏9耳,合并中耳胆脂瘤伴肉芽者15耳。外耳道胆脂瘤11耳,其中骨质破坏8耳,合并中耳胆脂瘤5耳。外耳道肉芽4耳,耵聍2耳,均无无骨质破坏。外中耳癌3耳,广泛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毛细血管型血管瘤1耳,外耳道呈虫蚀样破坏,并累及乳突部,MR 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鼻咽癌侵犯外耳道1例,可见鼻咽部肿块直接蔓延至外耳道并骨质广泛破坏,增强扫描肿块强化明显。结论:外耳道病变虽然少行影像学检查,但CT对外耳道病变的鉴别有重要作用,对疾病评估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元单元法分析了不同的中耳静压加载下,几何非线性对于人耳传声动态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包含外耳道、中耳和简化耳蜗的人耳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对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基于有限变形理论,在几何非线性中考虑大变形和预应力对于系统刚度矩阵的影响,计算了-2.0kPa到+2.0kPa的静压加载下,鼓膜脐部和镫骨底板于0.25~8.00kHz频域内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当只考虑几何非线性时,中耳正压对于人耳动态特性的影响主要集中0~2.5kHz的低频段,并会导致中耳结构的软化,而负压的加载则会导致中耳结构的刚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种听觉模型的特征提取及语音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分析了人耳耳蜗及中枢听觉神经对声信号处理的机理,主要包括耳蜗对声信号的频率分析、柯蒂氏器官毛细胞的从振动机械能到电化学能的转换,听神侧抑制神经网络和增益调整四个层次,建立各个层次上听觉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Q&A     
《科学世界》2013,(8):92-93
Q:为什么人在打哈欠的时候听觉会减弱?(读者:汪超)A:人的听觉器官是耳,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中耳包括鼓室和咽鼓管(又称为耳咽管);内耳由于其形状复杂,又被称为迷路。我们着重说说中耳。中耳的鼓室内含有与听觉有关的鼓膜张肌和镫骨肌。高强度的声刺激,能引起这两块听小肌发生反射性收缩,提高其张力,使由听小骨传人内耳的振动能量发生衰减,以保护内耳。鼓室有好几个开口:一个开口是外耳道,由鼓膜封闭;两个开口通向内耳;还有一个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引导鼻咽部的气体进入鼓室。咽鼓管的黏膜与鼻咽部的黏膜相连,  相似文献   

6.
他们是一群聋人,和我们想避开人群,享受静谧的心态不同,他们渴望着声音,哪怕是吵杂的、琐碎的,他们都乐意接受.人工耳蜗在这种渴求中应运而生. 抽离前缀"人工",对耳蜗的概念,许多人并不了解.耳蜗在内耳中,形似蜗牛.它感受来自外耳和中耳的声信号,将声音转换为相应的电刺激,从而引发听神经冲动传至听觉中枢,并向大脑皮层传导.大脑再把送达的信息加工、整合,就产生了听觉.  相似文献   

7.
吴力 《科学世界》2007,(5):91-91
我们先简略地了解一下耳机的结构:在人体的外耳和中耳之间隔有一层薄膜,即耳膜。此膜受到声波的撞击时产生振动,振动经耳膜内侧的听小骨,耳蜗和听神经传达大脑,转换成为人们可以理解的信息。中耳腔和自腔有条相通的管道,我们称之耳咽管,正常情况下,耳咽管有空气进入,  相似文献   

8.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近似熵的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有无对侧刺激声 (CAS)作用下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EOAE)信号的变化特征 ,根据耳蜗的非线性特性 ,提出了将近似熵的分析方法引入到耳声发射信号的研究中 ,并将近似熵的分析方法从时间序列复杂性的度量中引入到频率序列复杂性的度量中。结果表明 :无 CAS作用下 ,TEOAE频域信号的近似熵在各频带处 ,蜗性病变耳的近似熵明显低于正常耳的近似熵 ,蜗后病变耳的近似熵与正常耳的近似熵无明显差别。在 CAS作用下 ,听力正常耳的近似熵下降 ,而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近似熵上升 ,且近似熵上升的频带与耳蜗或蜗后神经患病处频带相关 .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利用有无对侧刺激声作用下耳声发射信号近似熵的变化来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突平片在诊断慢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中耳炎105例(107耳),详细分析其X线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07耳慢性中耳炎中,单纯型中耳2耳、外耳道胆脂瘤2耳、肉芽肿型中耳炎15耳、胆脂瘤型中耳炎88耳,与病理对照比较的诊断符合率为68.9%。结论:乳突平片仍是中耳炎的基本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聋人的福音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至少有五百万以上中度和重度的聋人,其中有3/5的人是患中耳各种疾病致聋的。最常见的有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耳硬化症、乳突根治术后传导聋以及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中耳畸形等疾病,这些疾病可望用手术得到治疗。这许多耳疾常常把病人的耳膜或听骨烂掉或固定了,使声音无法传入内耳,病人就成了轻重不等的聋人。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互联网多径传输协议没有充分考虑路径差异性对协议设计的影响,难以有效地改善路径性能差异环境下多径传输的吞吐率。该文通过对多径传输协议吞吐率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反馈时延的多径应答(ACK)路径选择算法MFD。MFD算法通过网络测量选出反向时延最短的路径来传输应答分组,从而有效减小了各条路经的往返时延,进一步提高多径传输的吞吐率。给出MFD算法吞吐率和多TCP流吞吐率加和的比值关系,并估计出其上界,还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比值关系的正确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多径应答路径选择算法相比,MFD算法能获得更高的端到端吞吐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拓扑推断中采用单向性能参数需要多个节点合作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往返时延的拓扑推断算法,设计了网络拓扑推断中的往返时延测量方法,基于往返时延的拓扑推断不需要时钟同步及目标节点的配合.从理论分析了基于往返时延推断网络拓扑结构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通过NS2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往返时延的推断算法能够较准确地推断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基于单向性能参数的拓扑推断算法相比,基于往返时延的拓扑推断算法受到的限制较少.  相似文献   

13.
Linear processing of spatial cues in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 W Schnupp  T D Mrsic-Flogel  A J King 《Nature》2001,414(6860):200-204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a sound source in space, animals must process a variety of auditory spatial cues, including interaural level and time differences,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sound spectrum caused by the direction-dependent filtering of sound by the outer ear. Behavioural deficits observed when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A1) is damaged have led to the widespread view that A1 may have an essential role in this complex computational task. Here we show, however, that the spatial selectivity exhibited by the large majority of A1 neurons is well predicted by a simple linear model, which assumes that neurons additively integrate sound levels in each frequency band and ear. The success of this linear model is surprising, given that computing sound source direction is a necessarily nonlinear operation. However, because linear operations preserve information,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A1 may also form a gateway to higher, more specialized cortical areas.  相似文献   

14.
在人耳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听骨链置换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置换物将替代听骨链,将声音从鼓膜传递至镫骨底板.利用此数值模型研究了完全听骨链置换、锤骨保留与否及鼓膜重建对镫骨底板振动的影响.用数值方法解释了听骨链置换对传声的影响,以期为中耳疾病治疗及置换物设计提供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动螺旋桨飞机运行中机舱内噪声,严重影响驾驶员和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因而对其舱内噪声特性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某型电动螺旋桨飞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运用大涡模拟计算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气动噪声并将其作为舱内噪声的边界条件,采用FEM、BEM耦合理论得到封闭声腔下舱内声振耦合声场分布,通过试验场点与数值场点来对比验证。研究表明,随着螺旋桨转速升高,在飞机的头部和尾部处声压级较高,舱内场点总声压级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非常吻合,在飞机巡航时人耳处总声压级最大误差为3.6%。以人耳处A计权为目标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飞机舱内噪声,建立了人耳处总声压级(计权A)与各个试验因素(材料、厚度、面积)之间二次方模型,结果显示人耳处总声压级(计权A)降低了12dB。证明了计算电动螺旋桨飞机舱内噪声方法的准确性,为舱内噪声优化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客运换乘枢纽设施布局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经济学中效用分析法,通过寻找枢纽内存在换乘的任何2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键路径,建立枢纽内设施不同布局方案的效用损失模型,以此评价和优化枢纽内设施布局方案.该效用损失函数充分考虑了居民换乘导致出行时间和费用的增加以及舒适性和方便性的损失.并结合深圳市世界之窗换乘枢纽站设施布局方案,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铁站厅层设置为地铁接驳的室内公交站点能有效地提高枢纽的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尾缘锯齿齿角变化对空调外机轴流风叶声场的影响,根据《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和生能量级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GB/T 3767—2016)规定的声压级测量方法,在额定转速下采用传声器阵列对不同角度的尾缘齿角风叶进行时间平均声压级测量,利用波束形成技术探究风叶噪声源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尾缘齿角的增加时间平均声压级均值非线性减小,尾缘齿角为90°的风叶比尾缘齿角为0°的风叶时间平均声压级均值降低了3.2~5.8 dB;随着声辐射频段的增加声源位置向叶尖方向移动且声源的声压级逐渐降低,同时锯齿齿角越大,声源位置随频率增加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大。低频段声源位置随齿角变化较小,高频段声源位置随齿角变化较大。为低速小展弦比轴流风叶的降噪工作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A 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gain factors in amplitude panning system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particle velocity and balanced sound energy formulation. A scale factor is employed in amplitude panning system and thus, an overdetermined system of equation is derived in particle velocity equation. To obtain the analytic solution of the overdetermined equation, the sound energy identical formula is considered and then the unique gain factors are estimat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le to reproduce sound source direction and control the distance perception in a flexible two- or three-dimension loudspeaker setup. Subjective evalu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n an aspheric loudspeaker setup maintains the sound direction and controls the distance perception at the listening point.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量子理论对声场中光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声波与光波在相互作用中能量与动量的传递过程 ,给出了光波在声场中受声波调制后的频移量 ,提出了一种利用声光偏转效应对光波强度及传播方向实现主动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光突发交换(OBS)网络中突发传送方式对TCP短流的影响,以平均发送完成时间为主要性能指标,提出了一种OBS网络中TCP短流的分析模型,导出了一个平均发送完成时间与TCP短流长度、突发丢失率、突发组装时间以及往返时间等之间的递推表达式.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突发丢失率小于0.01且突发组装时间与往返时间之比小于0.1时,突发传送方式对TCP短流的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