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城市绿地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本文根据多功能景观服务的概念,以内蒙古包头市建成区为研究区,选取城市绿地提供的缓解热岛效应、休闲休憩和避灾3种景观服务,对城市绿地的服务半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城市绿地景观服务半径覆盖较好,但仍然有一些城区无法获得城市绿地提供的服务;将多功能景观服务用于研究城市绿地服务半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为评价城市绿地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在不断完善,已逐渐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对城市更新和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的生态和水文过程是研究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蒸散作为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绿地生态水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研究尺度、研究方法及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研究中,应该把尺度转换问题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提出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加以整合,揭示影响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城市生态水文学迫切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最后,对未来应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和暴雨内涝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重视不同尺度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及绿地的功能布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8年TM影像,提取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结合野外调查,获取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植被覆盖度数据;根据第6波段(热波段)获取地表亮温数据,分析重庆市主城区热岛效应.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土地利用类型、城市绿地和城市水体3种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热岛效应明显,在空间上呈大片、连续分布状态,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显示这种现象与城市快速扩张密不可分.不同地表覆被类型对地表温度的响应不一致,建设用地最容易产生热岛效应,植被和水体则有着明显的减缓效应.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度成呈明显负相关,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而降低,试验结果显示它在植被覆盖度高于50%后消失;城市绿地面积越大,内外温差也越大,从而形成热岛中的"冷岛".水体均温比绿地低2℃,表明对于热岛效应的缓解,它比植被更有效,是最直接、有效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绿地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结构和功能在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景观、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城市的快速扩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明显地影响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不断降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不仅关心绿地美化、观赏、休憩等功能,更加注重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综合功能,城市绿地已成为衡量城市地区生态可持续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市城关区的TM遥感影像为基础,计算出植被覆盖度和建筑用地指数,完成土地利用分类,通过缨帽变换得到湿度指数.利用单窗算法来反演地表温度,得到热岛效应的分布特征,结合卫星遥感和地统计分析研究热岛效应的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黄土覆盖的丘陵地区和城区建设用地区域对热岛效应贡献较大,是热岛效应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城区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度及地表湿度均呈线性负相关,植被和水体对缓解热岛效应有一定作用.热岛效应与城市建筑用地指数呈线性正相关,城市建设所用的材料对热岛效应有较大贡献,密集的人口也是城关区热岛效应的主要驱动力.加强绿化和保留城区水域面积,减少人为排放热量有助于缓解兰州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确评价城市绿地生态效益是搞好城市植被发展与保护的关键.文章从研究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结合我国城市绿地现状,展望我国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深的生态系统。研究福州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是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十二五"期间开展城市绿化建设规划,改变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鸟类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自然组成部分,是鸟类及其他动物的重要生境和载体。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剧烈变化,对鸟类群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笔者概括与总结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按照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的成因将其属性分为非生物属性、生物属性和人为属性,并从这3个方面总结与梳理绿地空间格局对鸟类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的影响,认为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与鸟类群落的关系应从研究尺度、技术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贵阳市自然条件及城市环境特点,详尽阐述了城市绿地在贵阳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作用:即:1.减少SO_2的污染;2.滞留大气降尘;3.改变大气下垫面的性质;4.减轻城市“热岛效应”;5.消减城市噪音污染;6.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作用,把贵阳建成一个绿化、美化、香化的城市。本文还阐明了贵阳城市绿地特点及扩大城市绿地的有利条件,并强调健全城市绿化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绿地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结构和功能在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景观、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城市的快速扩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明显地影响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不断降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不仅关心绿地美化、观赏、休憩等功能,更加注重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综合功能,城市绿地已成为衡量城市地区生态可持续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朱烨  周海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6):6576-6591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及城市空间密度日益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导致极端气候发生范围和强度增加,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城市热岛效应现已成为多学科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对现有尺度下热岛效应研究方法的技术发展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尺度上的适用性;此外,对街谷尺度下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就当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数据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街谷尺度下城市热岛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为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背景下,深入研究城市街谷热岛效应提供参考,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密度城市受城市热岛效应的不良环境影响日益突出,对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城市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通过降低地表温度显著减缓城市热岛效应,通过优化城市公园系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制订相关决策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典型高密度城市——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借助Landsat-8 OLI/TIRSEN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通过可视化方法揭示热岛效应的空间格局特征,借助GIS对城市公园绿地进行量化分析和空间分析,评价现有公园系统减缓热岛效应的绩效。基于这些结果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公园系统布局与优化方案,确定公共绿地规划的合理位置,尽可能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对库尔勒市绿地资源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城市绿地信息进行提取.研究表明库尔勒市绿地总体情况较好,绿地覆盖率和绿地率都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下垫面的热惯量差异是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直接原因,不同下垫面对热岛的影响也不相同,而热岛效应的存在对人类舒适程度及健康均产生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北京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以及基于热岛效应并综合温度、气压、湿度等方面对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通过对小尺度范围内五类单一性质下垫面对地表温度变化影响以及一定区域内复合类型下垫面对人体舒适度影响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水体、林地、草地、裸地等下垫面对热岛效应有缓解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体舒适度.水泥地面、建筑区等硬化下垫面对热岛效应起到加剧作用,降低了人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上海杨树生态林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上海生态林病虫害及生态林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相对稀少,林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病虫害天敌;上海城市森林受人为因素干预程度大,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明显。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树种盲目增加,打破了原来城市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不合理引进外来树种,而且树种种植结构不合理或管理粗放,导致一些外来的或原次要的病虫害严重发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上海杨树生态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苏州地区生态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园区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与规划相关的元素,利用CFD技术对现状及规划状况下的园区热环境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不同方案下温度场、速度场及空气龄场等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发现通过规划生态廊道、控制建筑密度及高度、提高乔木覆盖率及推广屋面绿化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热岛效应,提高园区舒适度.同时也为生态规划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灌溉作为城市重要的水文过程,研究其对城市气象条件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城市精细化预报并理解城市水循环过程。基于WRFV3. 7. 1模式,选取Noah/SLUCM陆面及城市冠层模型,以2010年夏季一次强烈的高温热浪天气过程作为天气背景,模拟分析了城市绿化灌溉对于中国东部重要城市南京的气象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绿地灌溉对城市地表能量平衡存在较大的影响。城市地区潜热最大增加45 W/m~2,地表温度最大减小0. 25℃。绿地灌溉对于城市地区边界层内的气温的有降低的作用,在边界层附近下降得最为明显,而边界层以上的温度则略有上升。对于日趋严重的热岛效应,城市绿地灌溉有减弱其强度的作用,在09:00时,可以将热岛强度最大减小0. 25℃。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使生态系统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对城区的气候、水体、土壤及生物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过程中采用生态绿当量理论,确定永川区的最低生态用地标准,研究发现:整个永川区达到最佳绿地覆盖率要求,但永川城区的用地需要重新进行规划,可以通过整个城区中心增绿,路林结合,构筑多功能、多效益、完整的城市发展生态网路,以达到提高城市绿地的面积或增加城市绿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断加快的城市化使城市下垫面状况发生了极大改变,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一系列的城市气候问题,其中城市热岛成为最明显的城市气候问题之一.通过收集、归纳和整理大量相关文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现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7个着重加强的方面,并分析了目前热岛效应的计算方法.其中:对比法包括城郊对比法、历史对比法和城市内部不同性质下垫面对比法,是研究城市化气候效应的经典方法;长时间序列城市气候数据的统计方法包括M-K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以及R/S分析法,对城市区域长时间序列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变化规律;定点观测方法是通过人工布点小型气象观测仪采集城郊气象数据来进行分析对比;流动观测方法是利用汽车等交通工具携带气象观测仪器对城市进行流动观测;遥感技术由于其提供的数据时序性强、空间分辨率高、覆盖区域广以及易获取等特点,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值模式的完善,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各种条件下风、温和湿度的时空变化.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分析,为今后更准确地计算与模拟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吉林市典型城市绿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空气正、负离子浓度测定,对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找出城市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日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植物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和植物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机制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 d中,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有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清晨和午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