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内蒙古地区2008~2017年产学研合作专利数量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内蒙古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的演化路径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产学研合作创新正由高校主导往企业主导方向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优势产业主要是化工冶金、农畜牧业以及电力制造行业专用装置。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链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合作创新指的是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为实现各自的价值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而建立起来的合作创新机制。产学研合作创新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模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产业的核心,根据企业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以产业链为基础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加以划分,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的因素以及经济一体化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陈华 《华东科技》2006,(6):42-43
产学研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探讨很多年了,到现在仍然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在诞生之初就天然地将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摸索过程中,一些关乎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定位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形成产学研合作链条的良性循环?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上海科学院,与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沈跃栋一起聊了聊这个“古老”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1991—2020年福建省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数据的分析表明,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创新网络规模迅速增大,合作日益频繁,但合作创新网络密度仍然较低,平均路径长度较短,且网络中心性突出,显示出小世界特性;合作创新网络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 边缘结构,大部分创新个体处于网络边缘,网络影响力有限,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能吸引大量的创新合作,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逐渐由高校转变为企业,但高校仍然是网络核心,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部分省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建议福建省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5.
刘娟  廖超  袁芳 《杭州科技》2014,(3):39-42
<正>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战略,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融合中,产学研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之一的"高校-地方政府"产学研合作平台现已成为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科技自主创新,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科技成果的重要条件保障,且日益成为区域参与国内、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已愈加受到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为充分发挥陕西省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优势,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成果与产业对接。日前,陕西省科技厅出台了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十项措施。一是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鼓励大型企业面向高校部署科研项目;鼓励科研院所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大型企业,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二是支持中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产学研合作网络的成因有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产出的效率.文章以2018年浙江省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网络,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整个网络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产学研网络是一个小世界网络.最优模型中内生性结构的加权边共享伙伴贡献率提升0.59,加权度分布贡献率提升0.94.外生协变量中地理同配性贡献率提升0.8,产学研类型中高校贡献率提升0.61,研究机构贡献率降低0.31,公司贡献率降低0.22,节点专利数量贡献率提升0.5.  相似文献   

8.
依靠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科技进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强  楼永飞 《杭州科技》1999,20(1):19-21
最近,我们通过对部分企业和在杭高校、科研院所的调研,以及对部分企业的问卷调查,对促进我市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1.当前我市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现状与特点1.1产学研合作已基本形成气候,但发展仍不平衡为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市政府在1997年成立了市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企业与高校科技交流合作活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合作。据对62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统计,有41家与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1995—1997年全市企业与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学研合作中还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影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和合作效果,因此,要对高校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市场化水平,高校应对教师评估体制进行改革,政府应确立对合作创新模式的支持政策,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层次和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城市、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必然要求。目前,太原市企业自身创新能力薄弱,迫切需要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以增强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迫切需要通过与企业建  相似文献   

11.
《太原科技》2012,(4):112-112
2012年4月11日,中共山西省委常委、中共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在科研院所及企业技术中心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创新要素集中的优势,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联盟的自主创新体系,走出一条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路子,加快率先转型跨越发展、一流省会城市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联合政府、企业及科研院所在内的众多主体和力量.校友作为高校所独有且珍贵的资源,除了其本身可以直接提供的各类资源外,还是高校拓展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本连接的重要节点.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在以往校企合作、产学研研究的局限性上,强调校友群体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资源导入作用和连接作用,最后提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校友资源的开发策略,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高校加强校友资源开发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18日-19日,山东省民企产学研治谈会在济南舜耕山庄举行,2天内,共达成合同、协议312项,总金额68亿元…… 近几年,民营企业以某不可阻挡的势头,蓬蓬勃勃、迅猛地发展,在经济大潮中已蔚成风气。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是以知识创新为主。 企业与高校之间形成一条产业链,搭建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突出创新强省,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省属企业更应该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产业创新、企业转型。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近年来,省国资委会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积极实施创新强企发展战略,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互动合作,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步伐。自201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2次省属企业产学研对接会,共有30多家知名高校、40多家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是指以提高科技生产力为目的,由合作各方进行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产品生产的一项活动。对产学研合作机制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已经成为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在“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产学研合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从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利益诉求现状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利益诉求的满足现状及高校利益诉求的差异。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建德市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不断构筑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科技服务体系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笔者调查研究后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7月6日.“合肥市-安徽大学校企科技创新对接会”在安徽大学举办。来自合肥的2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们和安徽大学相关专家共聚一堂,开展科技成果交流和对接活动。本次校企对接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合肥市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企业在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共建研发中心、设备共享等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20.
《科学管理研究》2013,(6):53-56
产学研合作其实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整合和发挥好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方密切合作的整体优势,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论述了产学研合作和产业自主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而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与产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自主创新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