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个体间打斗行为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通过摄像记录,观察并分析了红螯螯虾不同个体大小、性别的打斗行为差异,以及不同环境底质和遮避物对其打斗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规格红螯螯虾的打斗行为特征存在差异,小规格螯虾((0.11±0.01) g)比较保守温和,中等规格螯虾((8.84±1.35) g)打斗行为最激烈,而大规格螯虾((54.32±2.99) g)打斗强度大但发起打斗更为谨慎。2)对于大规格螯虾,雄性组的打斗次数和打斗时间极显著(P<0.01)多于雌性组和异性组,而打斗强度、躲避次数和威胁次数在三个不同性别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中小规格螯虾,打斗强度、打斗次数、打斗持续时间、躲避次数和威胁次数等打斗参数在三个不同性别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三种规格螯虾的异性组中,雄虾的打斗发起次数和打斗获胜次数均显著高于雌虾(P<0.05),显示雄性较雌性好斗,且易获胜。4)在环境中添加PVC管、鹅卵石、沙、束状筛网等底质或遮避物后,红螯螯虾的打斗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果表明,红螯螯虾个体长大后,雄性个体之间相遇更易引发争斗,且雄性表现出比雌性更好斗、更易取胜。建议在红螯螯虾不同养殖阶段,在养殖池中添加PVC管等各种遮避物或铺设不同底质来提高环境复杂度,以减少螯虾的打斗行为,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
动物在繁殖期间会随自身繁殖状态的变化而调整择偶行为,这会导致它们择偶的多样性.本文研究具交配经验的雌性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在Y型水迷宫中对不同婚配状态的潜在配偶的择偶行为.雌虾对空白与原配、童子、非童子3种信息源虾的访问总时间P值均小于0.05,结果表明雌性克氏原螯虾与原交配雄体有再次交配的显著倾向,对该现象本文从螯虾繁殖成功率方面进行了探讨;面对3种信息源虾的选择差异性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雌虾不区分潜在配偶的婚配状态,本文就螯虾的择偶偏好进行了讨论,此外对螯虾定向配种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以期为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学的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积累具参考意义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将体质量(6.456±1.868)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单尾放入底、面直径为12.1 cm和17.2 cm的圆形容器中,加水300 mL饲养.对照组有3个组,高蛋白饵料H组、低蛋白饵料L组和中蛋白饵料M组分别投喂蛋白含量为42%、12%和27%的饵料.轮转组(Rotation)有4个组分别为R1、R3、R5、R7组,每1 d、3 d、5 d、7 d轮换饵料,轮转投喂蛋白含量为42%和12%的饵料,本实验持续30 d.实验结果表明,仅R5组的体质量增长显著大于H组(P0.05),并且在单尾检验上显著大于R1组(P0.05);R5组体质量增长最快. M组30 d内平均摄食量显著大于轮转组和L组(P0.05),表明对克氏原螯虾而言,中蛋白饵料的适口性最好.比较各组的饵料系数,R3组的饵料系数最低,极显著小于M组(P0.01),显著小于R1组(P0.05). R5组的饵料系数仅次之R3组,显著小于R1组(P0.05).根据本研究的结果,R3组的投喂方式成本最低,R5组产量最高,建议在生产中采用R3组和R5组投喂方式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螯虾尾神经节光敏神经元反应的适应特性及信号通路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20nm光照诱发克氏原螯虾尾神经节光敏神经元反应,发现2min后出现明显适应现象。适应期间,用550nm检测光刺激引起的效应随适应发展逐渐减弱。胞外高[Mg2+]不抑制此光敏反应;高[Mg2+]、高[Ca2+]均显著增加适应速率;低[Na+]显著降低适应速率,但能被胞外高[Ca2+]所拮抗。检测光敏神经元的上行传入通路,未见通过下咽神经节,提示可能有中枢启动运动反射环路。统计239例成体螯虾光敏神经元反应检出率,提示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作为光感受器的光敏及适应潜能的保留或消亡机制。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能够识别水中信息素进行求偶,明确其信息素的有效组分能为克氏原螯虾绿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Y型水迷宫测试鸟苷-5′-单磷酸二钠、鸟苷-5′-二磷酸二钠、鸟苷-5′-三磷酸二钠、N-乙酰-L-亮氨酸、己酸孕酮、乙炔雌二醇、胆红素和4-巯基尿苷等8种化合物对克氏原螯虾选择行为的影响,筛选具有引诱作用的乙炔雌二醇和己酸孕酮进行浓度测试。结果表明:雄性克氏原螯虾对4-巯基尿苷、胆红素、N-乙酰-L-亮氨酸、鸟苷-5′-三磷酸二钠、鸟苷-5′-二磷酸二钠、鸟苷-5′-单磷酸二钠的选择反应率接近50%,选择系数在±0.15之间,引诱效果不显著(P>0.05);对乙炔雌二醇和己酸孕酮选择反应率高,分别为64.10%、63.24%,选择系数为0.28、0.26,且表现出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对雄虾,乙炔雌二醇的最低有效引诱阈值是10μmol/L,己酸孕酮的最低有效引诱阈值是100μmol/L,而雌虾对这2种化合物不敏感。因此,己酸孕酮和乙炔雌二醇对雄性克氏原螯虾具有明显的引诱效果,却对雌鳌虾无明显反应,表明己酸孕酮和乙炔雌二醇是克氏原螯虾性信息素的...  相似文献   

6.
动物在繁殖期间随自身繁殖价值的变化而调整择偶行为,从而导致它们择偶行为的多样性.本文研究具交配经验的雄性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在Y型水迷宫中对不同婚配状态的潜在配偶的择偶行为.结果表明:雄虾在原配一侧的总访问时间和平均访问时间极显著大于在处女虾一侧(P0.005);访问原配的次数与处女虾相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双侧检验P=0.086),但倾向性还是偏向原配(单侧检验P=0.043).当原配不在时,雄虾随机选择潜在配偶;面对都具备交配经验的原配和非处女虾,雄虾也随机选择配偶.这说明雄虾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潜在配偶的婚配状态,推测雄虾可能通过配偶保卫策略确保父权;但雄虾的忠诚度可能会因原配的存在与否而及时改变.因此,雄虾能根据自身的婚配状态以及获取配偶的成本来调整择偶行为.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吡啶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as clarkii)触角电位(antennary potentia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吡啶对克氏原螯虾的触角电位发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电位时程和幅值降低,时相性电位减少渐至消失,放电频率下降.触角电位受抑制的程度随吡啶浓度升高而增大.从表示触角电位发放频率变化与时间关系的直线回归方程可知,其b值大小与吡啶浓度有关,吡啶浓度越大,b值则越小.吡啶对克氏原螯虾的触角电位的抑制作用与螯虾的体重有关,而与螯虾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旨在验证近红外技术对于探讨反应层面冲突控制神经机制的有效性.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按键判断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颜色块的颜色,包含2个实验条件:不一致条件(刺激颜色对应的按键位置和刺激出现的位置不同)和一致条件(刺激颜色对应的按键位置和刺激出现的位置相同).结果发现,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说明被试需要更多的时间抑制冲突.此外,氧合血红蛋白浓度(HBO)的变化在刺激出现后9~12s时达到最高值.在此时间段内对Simon效应和HBO在两条件之间的差异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在9~10s时额叶左侧的HBO差值与Simon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12s时额叶左侧和额中右侧的HBO差值也与Simon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额叶与个体冲突控制能力有着显著相关,验证了近红外技术对于探讨冲突控制神经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四维波矢量的洛伦兹变换,对光在运动镜面上的反射行为作了详细的分析,推导出此情形下入射角与反射角、入射光频率与反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克氏原螯虾的副产物为原料来源,采用复合酶解法提取其中的多肽分析其氨基酸组成成分,并用多肽溶液与Zn2+螯合反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实验工艺。结果表明:多肽中所含氨基酸丰富,其中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7.4%,呈味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较多,占总量的40.9%。克氏原螯虾多肽螯合Zn2+的最佳工艺为物料比10:1在80 o C下反应40 min,pH值5.5,在此条件下螯合物产率达到最大为70.7%。  相似文献   

11.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螯虾(Red Swamp Crayfish),属甲壳纲水生生物.克氏螯虾对不同环境的水体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自20世纪20、3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已成为沟河湖泊的优势种群.克氏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成为春夏之际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尤其是近年来各地连续举办"龙虾节",使安徽省盛产的淡水龙虾名扬国内外.由于克氏螯虾生活的水体环境复杂,虾仁处理程序多,容易携带病害,丰富的营养成分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作为特色小吃,龙虾大多摆放在路边排档经营,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而对于出口的冷冻龙虾仁、整肢虾等水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在硬件设施和管理软件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但产品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贮藏、运输,其中的卫生状况也不能忽视.本试验探讨了巴氏法杀菌技术在克氏螯虾生产、贮藏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当个体做出不友善驾驶行为时,常归因于环境或者他人,很少意识到自身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通过问卷测量和行为决策实验,从两个方面为人格在不友善驾驶行为中的根本作用提供了证据.两个实验的结果分别表明:在控制了情境因素的影响后,人格对行为的预测力依然显著;当情境特征相似时,个体行为出现跨情境的一致性.实验结论为“驾如其人”的观...  相似文献   

13.
克氏原螯虾调理产品中主要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离鉴定克氏原螯虾调理产品在4℃冷藏条件下的腐败菌菌相组成,将其在4℃条件下冷藏至货架期末(20 d左右),此时克氏原螯虾调理产品中菌落总数为7.05 logcfu/mL.采用传统分离纯化、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与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结合,对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克氏原螯虾样品中共分离得到85株菌株,经镜检、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测序得到5株典型优势菌,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lotrophicus)、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cus wameri)和溶酪巨型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  相似文献   

14.
pH对日本沼虾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pH对日本沼虾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日本沼虾对碱性环境的耐受性略强于酸性环境,其pH耐受范围为5.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组内耗氧率均呈夜均显著高于昼均(P〈0.05),组间昼均和夜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鳃组织SOD、CAT活力均呈先降后升走势;(2)日本沼虾pH适宜范围为6.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鳃组织SOD低谷期均比pH 5.5实验组后延24 h,各观测时段CAT活力均显著低于pH 5.5实验组(P〈0.05);(3)日本沼虾pH最适宜区间为6.5~8.5的中央区域,本研究所设实验梯度中pH 7.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CAT活力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效率与公平相关决策研究为例,探讨人脑电位对行为反应的预测.方法:本研究采用E-Prime程序和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记录了22名健康被试完成效率与公平权衡决策实验时的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被试对效率的行为敏感性(个体对高效率与低效率的行为反应的差异)可由他们先前对效率的脑电敏感性(个体对高效率与低效率的脑电反应的差异)预测;被试对公平的行为敏感性(个体对高公平与低公平的行为反应的差异)可由他们先前对公平的脑电敏感性(个体对高公平与低公平的脑电反应的差异)预测.结论:本研究例示了个体脑电差异可以预测个体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6.
螺原体是一种个体极小、形态多变、没有细胞壁的非常特殊细菌,它们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植物和昆虫体内发现,有些是农作物(玉米、柑橘等)和有益昆虫(蜜蜂)的致病菌.从患有"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中分离到的螺原体是首次从水生甲壳动物中发现的新型病原,命名为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 sp.Nov),它是"颤抖病"的致病菌.这一发现将人们对螺原体的分布由陆地扩大到水域.除河蟹外,螺原体对其他经济水生甲壳动物也具有广泛的侵染性,如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俗称青虾)中也相继发现了螺原体.经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分析、交叉感染实验以及超微病理学特征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最终确定这些不同宿主来源的螺原体与引起河蟹"颤抖病"的螺原体为同一种类,表明该种螺原体可以在不同的水生甲壳动物物种之间进行交叉感染和传播.为了有效防控螺原体引起的虾蟹疫病,不仅需要开展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而且需要建立一个从快速诊断到实时监控再到有效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本综述对这一新型虾蟹病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焦虑个体"热"执行功能的情绪Stroop效应.方法 采用情绪Stroop任务实验范式对筛选出的高、低特质焦虑被试(n=97)的"热"执行功能进行测量.结果 两组被试的消极词汇Stroop效应量差异显著(P<0.05),高焦虑组被试的消极词汇Stroop效应量显著小于低焦虑组;被试分类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词汇类型的主效应(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显著(P<0.05),词汇类型×被试分类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P<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被试的情绪Stroop效应量在消极词汇水平差异显著(P<0.05),两类词汇的情绪Stroop效应量在低焦虑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高焦虑组不显著(P>0.05).结论 焦虑个体的"热"执行功能下降,表现为焦虑个体的消极信息情绪Stroop效应反转,以及焦虑个体对消极信息的自动接近性与积极信息的回避性的倒置型热表征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测试、量表测评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8名男性盲足队员进行为期4个月的体能测试,为备战里约残奥会提供科技服务.结果显示队员体质量在集训期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个体功率峰值和个体平均功率呈N形曲线变化(P0.05),个体最大摄氧量变化具有渐进显著性(P0.01),血尿素水平平稳下降(P0.05),肌酸激酶与血红蛋白保持稳定(P0.05),睾酮/皮质醇呈小幅波动性下降(P0.05),平衡指数呈渐进显著性下降(P0.01),心理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盲足队员体能基础水平较低,短期内通过强化训练有较大提升;队员对此轮训练计划的适应性较好,训练计划可进一步体现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对成年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的社会行为进行了实验室观察 .结果发现 ,当陌生的两只雄鼠相遇时 ,优势雄鼠和从属雄鼠间的社会行为有明显的区别 ,优势鼠接近、攻击、追赶对方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明显的多于从属鼠 ,而从属鼠逃离和防御行为多于优势鼠 ;优势鼠的体重明显的大于从属鼠 ,而且攻击行为和社会探究行为的频次与体重呈正相关 ,非社会行为无明显的差别 .但当两只熟悉的雄鼠相遇时 ,则比陌生雄鼠相遇表现出较多的喜好行为和较少的攻击行为 .观察还发现 ,单独生活的异性个体相遇时表现出较少的攻击行为和较多的喜好行为 ;相反 ,和其它家庭成员生活的两个陌生异性个体相遇时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 .两个雌性相遇和两个雄性相遇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 .以上结果表明 ,熟悉性、性别、个体大小、接触近况是影响棕色田鼠社会行为的重要因子 .  相似文献   

20.
碰撞-反射模型在SPH固壁条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PPM(Pseudo-Particle Method)碰撞-反射固壁模型的镜像反射模式和Maxwellian反射模式引入SPH,分别模拟SPH中滑移和无滑移固壁条件.利用前者计算无粘流动的溃坝算例,并与其它研究者的实验和采用Lennard-Jones边界力模型等所获得的相应结果作了对比,结果吻合较好.利用后者计算了低雷诺数泊肃叶流动,并与该流动的级数解和采用镜像虚粒子方法(Ghost Particle)的固壁模型所计算的结果作了对比,结果也较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碰撞-反射模型对完全滑移和无滑移壁面均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