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地质地貌学野外考察方法,测绘洛河及支流剖面图,绘制吴起县1/10 000地貌图与滑坡、崩塌分布图.考察中发现吴起县城建在洛河深切曲流的河谷里,城市空间狭窄而不连续,易遭洪水袭击,斜坡稳定性差,易于发生滑坡、崩塌.因此,认为吴起县城市建设必须做好洪水、泥石流、滑坡防治措施,解决人类工程,防止日益加剧的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岷江上游茂县以北马脑顶—两河口段 1∶1万地质剖面的测制和 1∶2 .5万地质测绘 ,系统地揭示了该段滑坡和崩塌堆积的特征。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滑坡、崩塌形成的控制因素 ,认为岩性、构造、地震等为滑坡、崩塌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最后对该河段内主要滑坡、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宁市湟水河南岸张家湾特大型滑坡,通过现场调查、试验,卫星遥感、综合勘探等技术手段对滑坡的时空特征、结构特征、变形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滑坡是以黄土-泥岩二元体滑坡为主,集滑坡、崩塌、危岩落石、黄土湿陷等多种不良地质为一体的特大型不良地质综合体;张家湾特大型滑坡分为两区四期,各分区分期滑坡具有明显不同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变形特征及灾害特征.东区为老滑坡陡立后壁的崩塌落石,西区在老滑坡基础之上新生、次生多期滑坡.张家湾一期老滑坡的形成是由于湟水河下切及侧向侵蚀造成的牵引式岩土复合型滑坡.二期滑坡在一期滑坡基础上形成,后缘黄土崩塌加载、前缘重力临空牵引,属于后推前拉式岩土复合型滑坡.三期滑坡次生于二期滑坡体下滑段,属浅层牵引式土质滑坡.四期形成于二期西侧滑坡后壁之上,属典型的黄土崩塌.该研究对于规模巨大、成因复杂、治理困难的特大型滑坡形成机理分析及工程整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编制了滑坡崩塌多尺度分类编码体系。针对滑坡崩塌灾害的特点, 将不同尺度下影响滑坡崩塌发生与危害程度的多因子信息, 通过编码形式赋予特定的滑坡崩塌单元。选取有灾害记录的单元作为参照组, 利用蒙特卡罗模型对参照组单元的编码进行解译, 其余大量单元的编码则可根据编码之间的相似性快速确定其危险度。该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不确定性小、对数据要求低、编码信息全面直观、减少数据冗余及降低运算量的特点, 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滑坡崩塌特征、滑坡崩塌危险度预测和滑坡崩塌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滑坡形成机制及其稳定特性,以便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重庆北碚区浸口滑坡为例,对滑坡形成条件、滑坡面、滑坡带和影响滑坡稳定性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现场大容重试验以及反算法,确定接近工程实际的抗剪强度指标;根据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论证。滑坡体地下水的改变使得滑坡土体与滑移带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滑移带土体软化,静水压力与水浮托力增大,最后致使滑坡体失稳。据计算,该滑坡现状基本稳定,在二十年一遇的暴雨条件下欠稳定。滑坡区有两处致灾体,泥石流现状欠稳定,崩塌堆积体现状基本稳定。在人类工程活动下泥石流和崩塌堆积体均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关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其中以滑坡和崩塌为主.调查与数据统计表明,滑坡多发生在第四系成因的松散土体中;崩塌多发生在碎屑岩、碳酸盐岩构成且地质构造发育的陡坎、陡崖部位;大气降雨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多雨年份和每年的雨季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季节;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利用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提供的芦山县城、太平镇、宝盛乡、龙门乡、清仁乡、上里镇、思延乡等重灾乡镇的震后高精度航空影像进行了地质灾害体的解译,利用GIS分析了芦山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空间分布关系和特征。结果表明崩塌滑坡主要受断层控制,距离发震断层3km范围内分布密度最大;坡度是影响崩滑分布的重要因素,崩滑体主要分布在坡度40°~50°范围内;在海拔高度1~1.5km范围内崩塌滑坡密度最大;距水系400m范围内的崩塌滑坡分布密度最大;白垩系泥岩、砂岩出露的地方容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崩塌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Ⅸ烈度区。  相似文献   

8.
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后,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简单归纳总结。最后,结合自我实际工作经验,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1948年10月9日至10日,在贵州省威宁县石门乡发生了2次破坏性地震.在石门乡猴子岩(女姑村)一带,地震造成了滑坡、崩塌、地裂缝和断层等次生地质灾害现象.该处形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位于震中附近,受地震波影响大;多条断层和多组节理切割岩体,破碎的岩体在震动作用下易滑塌;岩层为软硬相间的结构,易形成发生滑坡和崩塌的地貌;陡崖和陡坡容易形成崩塌和滑坡.  相似文献   

10.
近断层地震动与汶川地震灾区滑坡破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都江堰、彭州、绵竹、绵阳、北川、青川、平武、江油等重灾区和极重灾区的30多个地震滑坡灾害点进行的滑坡灾害现场测绘、灾害信息数字影像采集、地震滑坡灾害评估工作,发现灾区滑坡破坏模式主要以崩塌破坏或者崩塌破坏诱发的崩滑式破坏,而纯粹滑动式破坏较少,同时灾区滑坡破坏特征与近断层地震动效应存在密切联系,近断层地震滑坡与远震滑坡在灾害机理与破坏形式上存在明显区别,有必要在今后研究工作中针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大脉冲效应、SH波、崩塌破坏特征展开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震  巨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138-141,145
通过对山西地区忻州、吕梁、临汾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近两年发生黄土地质灾害的统计资料,并对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山西黄土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其特有的物质成分和工程性质所控制;并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根据相关规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提出对崩塌、滑坡土体采取挡土墙工程、截水工程、削坡减重等工程治理措施,并建议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12.
滑坡是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结构面、地貌和降雨等;但这些因素在河谷两岸是随机的,不会造成谷岸滑坡发育差异具有明显的、统一的规律性。地球自转及日月引潮力是作用于地球上质点的两种重要的、普遍的、统一的力,它们是否对滑坡的形成及发生取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取决于河谷岸坡滑坡发育是否具有同样的规律性。经实地考察及对现有滑坡资料的统计发现,在北半球河谷北岸的滑坡多于南岸,东岸滑坡多于西岸,这表明滑坡的形成与发生与地球自转、日月引潮力确实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山城重庆城市地貌研究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城市地貌研究,提出初步设计.阐明城市地貌研究的对象和工作目的,对城市自然地貌条件及城市灾害地貌进行分析.探索城市人工地貌、城市地貌制图及城市地貌质量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重庆是著名的雾都,到了冬季,雾的浓度很大,以致于能见度不会超过两米。因此,对于重庆,雾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对雾的粒度分布规律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雾的粒度分布规律与对数型正态分布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原理、结合地理学的分析方法,着重探讨了重庆汽车产业配置地域运动过程和促使其演变的原因.划分重庆汽车产业分布为四种地域类型:“嘉陵江东岸与长江北岸型”;“长江南岸型”;“嘉陵江西岸型”;“飞地型”.对重庆汽车产业配置特点,存在问题作了深入地剖析与揭示,并对今后调整作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石鱼煤矿矿区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矿区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岩溶塌陷与井下透水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性,进而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对岩溶塌陷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矿井透水、淹井、抽水过程中,地下岩溶空间内压强变化是诱发岩溶塌陷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堵江滑坡的分布、成因和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滑坡堵江在中国山区广泛发育,全部或不完全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堵江滑坡的识别和调查上,目前已识别堵江滑坡160余个.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堵江滑坡的诱发因素、不同类型堵江滑坡发育的背景条件、天然堆石坝和堰塞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重庆城市灾害地貌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重庆城市灾害地貌的类型、分布和成因;总结了重庆城市灾害地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城市灾害地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重庆城市地貌研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重庆城市地貌研究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依据,并简要介绍了设计方案.笔者认为,城市地貌研究应从城市的地貌环境和人为活动这两个系统的矛盾运动中,分析城市化与地貌环境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揭示地貌与城市之间的规律,使城市环境进一步协调.这是城市地貌研究设计时的根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应用组内相关对重庆北碚缙云山黛湖藻类种群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组内相关系数作为相似性指标来度量藻类种群的多样性是一种灵敏的方法,与Shaoi-Wieer信息指数相比,它更适于反映水体污染为真实状况.因此,作者建议:在评价水体污染程度时.可用组内相关系数代替信息指数,以克服信息指数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