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宏涛  段凯  李注苍 《甘肃科技》2024,(2):28-32+37
甘肃省漳县九居谷一带发育了较为典型的西北干旱型丹霞地貌景观。虽然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较早,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通过对九居谷一带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161处,并划分为3大类6类11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2处,省级地质遗迹42处,九居谷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文化村标准。论述了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文化村建设规划及建议,为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石城盆地地处武夷山南段西麓赣、闽2省接壤处的赣江源头区。其地学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中部多,南北少;大分散,小集中;资源组合多样,但开发程度不高。目前,区内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资源典型区,而忽略了以地质遗迹为禀赋且具重要科普价值的分散型地学旅游资源地。为此,提出在石城盆地内地学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打造特色地学文化村镇,从而形成"7个地学文化村建设为纽带"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这些地学文化村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本区地学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地质遗迹十分丰富,主要类型为地质地貌景观.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将河南省地质遗迹划分为太行山地质遗迹分布区、黄河地质遗迹分布区、嵩山地质遗迹分布区、伏牛—桐柏—大别山地质遗迹分布区等4个区域;在对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河南省地质公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质遗迹特征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首次全疆地质遗迹系统调查,将新疆地质遗迹分为7个主类,28个亚类.提出温宿地貌、库车地貌2个新的地质遗迹亚类;对新疆地质遗迹进行了特色评析和等级划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地质遗迹分别占5.7%,36.4‰.38.3%和19.6%;充分考虑地质公园建设与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无缝对接,提出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地质公园大省的总体构想和新疆地质公园建设重心南移的新思路,同时提出2个世界地质公园和6个国家地质公园备选名录.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已有三个国家地质公园和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并对其实行产业化管理,实现了地质遗迹“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但广东省就其地质公园的数量及其分布是与其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的经济大省和旅游大省是完全不相符的,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广东建立地质公园对保护、开发和研究其地质遗迹资源、发展其旅游业、发展其经济、建设其文化大省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广东省应该利用其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及其经济大省和旅游大省的优势,尽快解决建设地质公园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或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从而最终达到保护地质遗迹,发展旅游,发展经济,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研究方法,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NKI检索、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梳理出建筑学、建筑学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对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历史文化村镇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经历了自新太古代以来漫长地质运动后,形成众多有特色的地质遗迹.这些遗迹集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于一体,已成为福建重要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本文对福建主要地质风景区进行空间布局、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这个研究对开展地质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引导科学旅游,对地区保护地质遗迹,充分利用地质资源进行旅游经济建设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8.
探究永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成因,以便解决未来公园地质科普宣传及主要地质遗迹景观保护与开发问题。利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中的地质景观分类法划分园区主要遗迹景观的类型,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两方面探析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成因。永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丰富,可分为6大类,10类,13亚类,23型,其中晋陕峡谷与黄土微地貌类景观特色显著,而最具代表性的河流蛇曲地貌是国内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蛇曲群。这些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形成主要受到新生代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干预下,并通过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如今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次分析法在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虽然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多方案层(10个)仍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以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基于对关山国家地质公园3个园区所覆盖的22个景区地质遗迹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景区景观的自然属性、价值属性、保护条件、景观特征和开发条件,构建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关山国家地质公园22个景区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讨了多方案层下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安徽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区划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地质遗迹特点、现状和保护对策的讨论,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具有地层剖面有显著代表性、构造形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生物化石丰富、地貌景观奇特、古人类遗址广泛分布和有独特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温泉分布等特点,并从安徽省180处左右地质遗迹点中归纳出安徽省18处主要地质遗迹,分析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因其独特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而备受关注。遗产地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特征明显。研究发现,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周边地质遗迹可分为地质地貌遗迹、沉积地质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球生物遗迹和水文地质遗迹5个大类。其中,典型地质遗迹为白云岩峰丛、峰林地貌,与灰岩地貌相比较,其由于总体溶蚀相对较低,而岩石节理、裂隙广泛发育,故溶蚀作用相对较弱,而崩塌作用较为显著,故形成陡峻的峰丛-峰林景观以及高耸孤立的石柱景观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地质遗迹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其分布多与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一致,地质遗迹档次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和地质历史价值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科学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加强宣传、推出名牌。  相似文献   

13.
康锴 《科技信息》2013,(4):490-491
人类的命运与地球的历史息息相关,正如年轮记录树木的生命史,地质遗迹也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共同的财富,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质遗迹可以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认识地球众多演化阶段的环境变迁,探究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和进化历史,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地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都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教学及旅游价值,但目前对其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本文通过对军庄镇主要地质遗迹特征的研究,阐释了该地区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及其价值,分析了本地区地质遗迹的可开发优势及其必要性,以期加以保护和充分利用门头沟区的地质资源,并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主要保护对象为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等地质遗迹。该自然保护区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荟萃了新太古代至新生代中国华北地区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化及生物进化等各种地质现象之精华,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北地台的"窗口"。该区是地质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基地,由于地质遗迹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脆弱性的特点,一旦被破坏便不复存在,所以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尤为重要。本文在说明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宋波  宋建伟 《科技信息》2010,(31):391-392
着重介绍了辽宁省地质遗迹的类型及保护现状,并对其地质遗迹资源作出了分区评价,同时提出了地质遗迹开发价值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知网所收录的CSSCI、CSCD、北核学术期刊中乡村聚落的论文数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检索的文献主题、关键词等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我国乡村聚落研究论文的发文作者、研究议题及热点演化,并对未来我国乡村聚落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表明:(1)我国乡村聚落研究热度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跨学科间合作研究较少,研究合作网络表现为作者的学缘关系。(2)我国乡村聚落研究可划分为初步探索(1982—2005)、快速发展(2006—2014)、服务战略(2015—至今)三大阶段,且每个阶段研究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关联密切。(3)围绕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于当前乡村聚落研究的本土化实践探索,未来我国乡村聚落研究亟需深化多学科交叉理论体系建设、强化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和助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8.
华山景区不仅有着千姿百态的生态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景观.这些地质景观包括岩石遗迹、构造遗迹、花岗岩山峰地貌遗迹、花岗岩峡谷地貌,遗迹、花岗岩微地貌遗迹及地质灾害遗迹.对这些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归纳和分析,建议尽快建立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和挖掘好这些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19.
张永军 《甘肃科技》2010,26(13):46-49
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许多地质遗迹独具特色。近年来,部分地质遗迹资源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亮点。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分析,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背景具有明显的差异。典型地层剖面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构造活动;古生物化石主要受当时古生物群落和沉积环境的控制;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则取决于气候带、地质构造作用、岩性等因素;温泉等水体景观受岩浆活动的影响;湖泊等景观主要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及地下水条件的控制;河流地貌通常是地质构造和水流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是湿地形成的主导因素;地质灾害遗迹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其主导因素主要有地震、地下水等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改梅  张国新 《科技信息》2011,(25):I0030-I0031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一旦被破坏将不复存在,因此,选择有保护价值的地质遗迹点实施保护,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张家口火山(汉诺坝玄武岩)地质遗迹从外部形态、成因、结构、地貌、分布、美学、观赏等几方面,都具备各自独特的稀有性、典型性、科研性和观赏性。张家口火山(汉诺坝玄武岩)地质遗迹范围,含盖了张家口市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