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凌云 《科技潮》2005,(8):13-13
漫步海拔最高的城市拉萨街头,“北京”的踪迹随处可见。拉萨北京东路、北京中学、龙王潭公园、拉萨广播电视中心,民族文化艺术宫,北京小学……一大批北京市援建的标志性项目,改善了拉萨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也为拉萨市容增添了许多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北京市支援拉萨市资金和物资达3.27亿元。  相似文献   

2.
白娟 《科技潮》2005,(8):7-7
林建伟是北京市第三批对口援藏干部。他作为专业技术干部被派到拉萨市科技局,协助局下属单位拉萨市高原生物研究所从事新特藏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转化工作;同时联系其他北京援藏项目,为推进拉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过加权山地交通可达性,优化了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模型,将2009、2014、2019年旅游资源优势度数据分别与当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演变情况进行了耦合分析,以探索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优化方式。结果表明:山地交通可达性影响着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交通节点和干线周边的乡镇旅游优势度明显提升;2009~2019年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变化幅度较小,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形成“强周边弱核心式”经济发展格局;2009~2019年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相关,旅游资源优势乡镇过度依赖外部经济,本地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陷入“资源诅咒”,旅游资源弱势城镇在离开投资驱动后沦为人口、资源流出区,形成“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4.
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可达性研究的基础,界定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概念.根据西藏拉萨市公共交通的类别进行了现状分析,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拉萨市公共交通做出各项指标的定量评估,其中对服务质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评价.文章还针对拉萨市未来城市和人口规模,提出了拉萨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可达性研究的基础,界定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概念.根据西藏拉萨市公共交通的类别进行了现状分析,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拉萨市公共交通做出各项指标的定量评估,其中对服务质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评价.文章还针对拉萨市未来城市和人口规模,提出了拉萨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地对仓储烟叶中的曲霉菌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对几种曲霉菌的ITS区基因序列比对找出曲霉菌属遗传保守序列,以此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构建烟曲霉基因序列重组质粒为阳性标准品,并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烟叶中曲霉菌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及重复性.利用此方法对模拟霉变烟叶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当烟叶中曲霉菌基因拷贝数在109~1011copies·g-1之间时,烟叶处于临近霉变的状态;大于1011copies·g-1时烟叶为霉变状态;小于109copies·g-1时烟叶则为未霉变状态.该研究以期为仓储烟叶的霉变情况监控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贫困丘陵山区的统计资料,对本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近10年来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鄂南丘陵山区耕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北部平原丘陵地区下降快,南部丘陵山区下降慢;近10年来,鄂南贫困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人口因子强烈影响耕地面积的变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绵羊和青贮料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结合国标方法(GB4789.30-94)对健康绵羊和青贮料进行LM的分离,用常规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互映鉴定。从155只绵羊的鼻腔中分离到7株LM,阳性率为4.5%;从47份青贮料中共分离到5株LM,阳性率为10.64%,且从2份霉变青贮料中检出1株LM,霉变青贮料中LM阳性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选取青藏高原典型城市——拉萨市进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通过对拉萨市1980-2012年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及其年际与季节变化分析认为,拉萨市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以冬季上升最为显著。同时,多个指标表明1995年为气温变化的节点。此外,拉萨市气温指标与区域及全球气温变化良好对应,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85,1995和2000年Landsat TM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近15年来土地刊用变化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近15年来长江三角洲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表现为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池塘快速增加,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趋势;(2)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就耕地的变化而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相差30倍以上;(3)建设用地重心的转移幅度明显大于耕地重心的转移辐度;(4)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用3对典型相关变量表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变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SO2、NO2及PM10的浓度逐日监测数据,以及风速、风向、降水、水平能见度及太阳总辐射量等资料,分别对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冬夏气候特点,分析了夏半年、冬半年拉萨市NO2污染物浓度与太阳总辐射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拉萨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水平;三种污染物浓度与降水强度呈显著负相关;SO2和NO2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与风向变化不大,而PM10与风速、能见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干(冬)季时,NO2的浓度值要比湿季时略高,且NO2浓度值与太阳总辐射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SO2、NO2及PM10的浓度逐日监测数据,以及风速、风向、降水、水平能见度及太阳总辐射量等资料,分别对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冬夏气候特点,分析了夏半年、冬半年拉萨市NO2污染物浓度与太阳总辐射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拉萨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水平;三种污染物浓度与降水强度呈显著负相关;SO2和NO2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与风向变化不大,而PM10与风速、能见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干(冬)季时,NO2的浓度值要比湿季时略高,且NO2浓度值与太阳总辐射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采样,对拉萨市城郊纳金乡、蔡公堂乡、夺底乡和羊达乡农田土壤所含重金属元素铜(Cu)、锌(Zn)、铅(Pb)、铬(Cr)、钴(Co)含量进行测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并结合拉萨市土壤p H背景值及《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估。结论:1拉萨市城郊农田土壤除蔡公堂乡外,夺底乡、羊达乡和纳金乡均受到重金属铅、锌的轻度污染,铬元素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2除纳金乡外,其余各乡农田土壤钴含量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夺底乡已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倍多,纳金乡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3拉萨市城郊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体情况是:夺底乡羊达乡纳金乡蔡公堂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拉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多,“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拉萨市停车场现状、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条件,设计了太阳能藏汉双语停车诱导系统。通过及时发布停车场及其剩余车位信息,引导驾驶员可靠高效地找到合适的停车场进行停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拉萨的旅游事业有一个新的突破,提升拉萨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拉萨感受雪域高原独特的魅力,2009年拉萨市旅游局针对游客在拉萨的吃、住、行、玩、看等方面推出了多个旅游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开发温泉资源并完善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霉变对甘蔗渣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正常的甘蔗渣和霉变的甘蔗渣,对其结构、理化性质、发酵过程参数和物质去除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霉变的甘蔗渣结构被破坏,且表面存在较多的附着物和微生物。与正常的甘蔗渣相比,霉变的甘蔗渣含水量提高44.6%,可溶性糖含量降低95.4%,总氮含量提高48.6%,木质纤维素含量增加。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正常甘蔗渣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最高值(3 229.0 mg/L)是霉变的甘蔗渣的3.4倍,且正常的甘蔗渣的总挥发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最大值为1 855.8 mg/L,比霉变的甘蔗渣高26.2%。此外,霉变的甘蔗渣总固体(Total Solids,TS)去除率比正常的甘蔗渣减少17.2%,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s,VS)去除率仅为正常甘蔗渣的56.7%,累积沼气产量和甲烷产量比正常的甘蔗渣分别降低60.6%和77.9%。综上,甘蔗渣霉变后结构遭到破坏,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下降,产沼气潜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气压与人的身体健康、海拔高度等有着密切联系.众所周知,拉萨市地处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高,气压值低,在低压环境中氧气含量少,低氧会致使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失眠、心肌缺氧等高原反应),这对进入高原的援藏职工、旅游爱好者、科研工作者等适应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与困扰,为了降低低氧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更好地了解气压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本文采用1970到2018年拉萨市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压监测数据,利用回归系数法、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拉萨市近50年来大气压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拉萨市近50年平均气压和四季气压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平均气压与年平均气压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秋、冬两季平均气压变化趋势较为平缓.(2)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显示,拉萨市近50年平均气压分别在1978年和1985年发生突变,四季平均气压均在1970-1998年、2007-2014年这两个时间段内出现多个交点,且交点均通过了a=0.05显著性检验,表明突变显著.(3)从小波系数图(实部、模、模方)和小波方差图可以看出,近50年拉萨市大气压变化特征主要存在28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18.
阐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不同降雨空间分区下多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综合作用的分异规律,为区域内土壤侵蚀防治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气象数据、DEM及土壤数据,采用WaTEM/SEDEM模型模拟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2020年土壤侵蚀量,采用ISODATA聚类方法进行降雨空间分区,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多因子综合作用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08.78、109.11、86.9、47.52和21.16 t·hm -2 ·a -1 ,土壤侵蚀状况整体呈现缓解趋势,土壤发生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的区域大幅减少。2) 植被覆盖度因子在高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地貌类型、土壤类型、高程等因子在2010年低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在2020年不同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则无明显差异。3) 在高降雨区,植被覆盖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2010年在低降雨地区,坡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各驱动因子在不同降雨区的土壤侵蚀高风险区分异规律明显。由研究结果可知,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变化明显,不同降雨区划中不同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的综合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对拉萨市藏汉家庭行为进行了比较,从化传统、民族性格、经济利益等角度分析了藏汉家庭行为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影响汽车保有量的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选取主要影响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定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处理和降维处理,针对选取的相关因子建立了NARX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根据长沙市2000-2012年各指标的历史数据,对该市2013~2020年汽车保有量进行了区间预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0年间该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速度较为稳定,到2020年该市汽车保有量总数达1902847辆,修正后的预测值所属区间为E1891715,1913979];当经济增长速度降低1%时,汽车保有量平均增长速度降低0.53%;且政策对该市汽车保有量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