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Sonogashira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疏水性荧光共轭聚合物,聚[2,5-二壬氧基-1,4-苯撑-乙炔撑-2-甲酰-基1,4-苯撑](poly[2,5-bisnonyloxy-1,4-phenylene-ethynylene-2-formyl-1,4-phenylene],PPECHO),并研究了此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PPECHO在水溶液中荧光发生明显猝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通X-100(TX-100)后,聚合物的荧光显著增强,而其它表面活性剂(Tween、Brij-35、CTAB、SDS)对PPECHO的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影响.据此,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的选择性检测TX-100的荧光方法.最佳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与TX-100的浓度分别在0-0.2×10-3和0.2×10-3-0.8×10-3mol/L的范围内分段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5×10-7mol/L.同时,两条工作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TX-100的浓度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一致,这为胶束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指示.该法用于实际样品中TX-100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芘荧光探针技术和表面张力研究了共聚物胶束的形成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表面张力、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园二色光谱(CD)研究了葡萄糖和氨基酸对胶束的粒径分布、形态及聚乙二醇-b-聚L-亮氨酸溶液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物可以形成稳定的球形胶束,在水溶液中嵌段共聚物主链主要以α-螺旋构象存在;葡萄糖和氨基酸对胶束的粒径分布、形态及聚合物溶液的二级结构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近红外疏水花菁染料I在几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荧光行为. 花菁I在水中及含有低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曲通X-100溶液中表现出很弱的荧光,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时,荧光显著红移并迅速增强到最大.这种荧光突变为曲通X-100的胶束形成提供了直观的指示,可据此建立一种测定其CMC的简单荧光方法.该法还适用于Brij-35的CMC测定,所测的CMC值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4.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Brij35)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和胶束集聚数(N).固定复配比,实验测定各表面活性剂不同温度时的临界胶束浓度.25℃时,复配比分别为1/10、1/20和1/40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005、1.316和1.567 mmol/L.当二苯甲酮的浓度在0.2~0.4 mmol/L范围时,测定不同n(Brij35)/n(SDS)比值下的胶束聚集数N.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为c_(cm)的2~10倍时,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用外推法分别得到n(Brij35)/n(SDS)为1/10、1/40时的临界胶束聚集数Nm分别为7.38、11.95(25℃)和10.29、19.01(35℃).  相似文献   

5.
应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噻唑橙染料水溶液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聚集状态及光谱性质 .当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在 10 - 5mol·L- 1 范围时 ,噻唑橙易发生二聚乃至三聚 .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 10 - 3 mol·L- 1 并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 (对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cmc =8.3× 10 - 3 mol·L- 1 ) ,噻唑橙完全解聚为单体 .其荧光强度高于水溶液 ,而多聚体的荧光强度较低 ,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 ,光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芘为荧光探针,十六烷基氯化吡啶为猝灭剂,用芘饱和水溶液配制浓度范围为0.10 ~2.40 mmol/L的系列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胶束聚集数N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的CMC值与电导率法测定的CMC值相当;选择猝灭剂浓度为0.20~0.50 mmol/L时,所测得的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基本不变;当表面活性剂16-X-16浓度为4~9倍CMC时,胶束聚集数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利用外推法得到的该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聚集数约为亲油基同碳数的CTAB临界胶束聚集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以芘(Py)为荧光探针,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的新型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溶液,根据芘的荧光强度比(I373/I383)随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聚集数(N).结果表明,在25 ℃时该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cmc为0.711 mmol·L-1,与用表面张力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在猝灭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浓度为0.16~0.24 mmol·L-1(25 ℃),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是其临界胶束浓  相似文献   

8.
用滴定量热计研究了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过程,测出了胶束形成过程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得到了临界胶束浓度及有关的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以中性红为探针,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对壬基酚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NPB)的临界胶束浓度,该法的基本原理基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痕量中性红能被悬汞电极吸附,由于中性红溶解在胶束中的浓度远大于水中,吸附伏安峰电流在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形成时有一个明显的转变点,该转变点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乙酰靛玉红为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简称SDS)的梯度浓度下的荧光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SDS浓度为8.20 mmol·L-1时,乙酰靛玉红发射峰位置592 nm处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突变点对应的SDS浓度值与其临界胶束浓度文献值一致,表明将乙酰靛玉红作为荧光探针测定SDS的CM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以芘(Py)为荧光探针,二甲苯酮(DPK)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长链咪唑离子液体溶液,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系列长链离子液体胶束聚集数(Nagg).结果表明,胶束聚集数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根据胶束聚集数与浓度的实验曲线得到临界胶束聚集数N0.  相似文献   

12.
<正>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和油溶液均存在临界胶束浓度(CMC),只有当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CMC后,单体表面活性剂分子才能聚集为胶束.有多种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油溶液的CMC,观察溶液的密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种主链分别带有联吡啶、吡啶和苯的阴离子型水溶性聚对芳撑乙炔水溶液中加入不同价态的过渡金属离子,研究其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谱图的变化,了解水溶性聚对芳撑乙炔产生荧光猝灭的机理.研究表明,过渡金属离子的价态会影响聚合物在水溶液的链积聚程度,并最终对共轭聚合物猝灭效应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行为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的重要特征 ,是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尤其是表面活性剂的超分子体系 ,由于其与生命、材料、能源和环境科学等密切相关 ,倍受人们关注 .本文在 2 98.1 5 K测定了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 CPC) +水体系和β -环糊精 + CPC +水体系的电导和体积性质 ,计算了 CPC在水溶液和β -环糊精水溶液中的偏摩尔体积 ,临界胶束浓度 ,CPC胶束的离解度 ,CPC的非极性链从β -环糊精水溶液到胶束的迁移自由能变化以及 CPC与β -环糊精所形成的包络物的计量比 .根据这些数据 ,分析了β -环糊精及其包络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溴甲基双色烯二酮(简称BMBCDO)为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对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简称BS-12)的梯度浓度下的荧光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BMBCDO发射峰位置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测试结果所绘制的荧光强度-浓度(I-C)图中有明显的突变点,此突变点对应的BS-12浓度值与其临界胶束浓度文献值1.20 mmol·L-1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两种具有不同长度烷基链花菁的近红外探针在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曲通X-100溶液中的荧光行为.短链探针(图1,探针I)在水中及含有低浓度(<CMC)的曲通X 100溶液中其荧光是完全猝灭的,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时,荧光迅速回升并达到最大值.长链探针(图1,探针Ⅱ)表现出类似但更加剧烈的荧光回升,该实验现象为胶束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示,也为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本文对两种探针在其他表面活性剂中的荧光行为也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含Brij 35可聚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甲苯磺酸为酯化反应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通过丙烯酸(A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醇(Brij 35)酯化反应,制备了具有聚合活性的新型表面活性剂(ABr35),产率86%。分别利用FT-IR和 1HNMR表征其化学结构,并用荧光激发光谱表征其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ABr35的化学结构与预期结果相符,其CMC为0.026 mM远低于Brij 35的CMC 0.07 mM,主要因为引入疏水性的丙烯酸酯基团使得疏水聚集在更低的浓度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表面张力测定和稳态荧光猝灭技术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在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上的聚集数,考察了一个不带电的聚合物和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0118之间的相互作用.双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对数曲线表现出典型的转折点,表明溶液形成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聚集体.聚合物浓度对聚集体形...  相似文献   

19.
采用我们自己开发设计的无纸记录仪器,从铈离子催化的经典B-Z振荡反应出发,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其振荡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其在该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时,都会对振荡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和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 100及Triton X-114及其稀溶液进行了热稳定性试验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池核沸腾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工况下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的热稳定性较好;和水相比,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所对应的质量分数或其附近时换热强化效果最佳;基准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