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土地详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江西省近几年土地利用状况相关资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阐述'广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特点,并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江西省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矛盾,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促进江西省土地的优化利用,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策:落实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积极保护耕地;开展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整理,挖大建设用地存量;结合产业布局规划的需要,调整工业和农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和宣传,保障土地供应.  相似文献   

2.
郭建伟 《科技资讯》2013,(2):243-243
近年来,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张都使我国用地紧张的问题不断加剧,而要缓解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杜绝建设用地项目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的出现,首先必须对现行的土地征收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分析了当前土地征收审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土地征收审枇制度的思路及其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大开发中 ,四川省经济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建设用地的需求速度加快 ,规模扩大 ;四川人均耕地比全国人均水平低 1/ 4,2 5度以上坡耕地 10 12× 10 4 亩 ,退耕还林 110 0× 10 4 亩 ,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四川经济大发展 ,对土地利用必须吸取“盲目上项目”、“开发区热”和“违法乱占”的教训 ,内涵挖潜 ,集约利用 ,首次提出建立土地保护审计制度、全面调查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盘活存量土地、利用经济杠杆增加新增用地成本等调控对策 ,保证用地需求 ,保护土地资源 ,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基于土地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 提出以生态敏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要素, 选取14 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其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 并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改进模型算法, 形成综合评价法、模糊评判法和RS/GIS 相结合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结果分等级显示土地生态敏感程度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的空间分布, 根据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 划定区域建设用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 以长沙市湘江新区为例, 基于2010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 定量评价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 根据评价结果得到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建设用地格局。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增长方式,土地管理,城市建设以及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八五”时期东莞市经济运行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房价不断攀升,工业用地紧张,随着存量土地资源的逐渐消耗,土地已经成为制约深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目前,随着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的顺利完成,关外与关内的协调发展使得各类产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上升,尤其是关外两区,土地需求总量显著增加。为控制土地消耗与使用,深圳“十一五规划”的指标体系明确在2010年万元G D P建设用地比2005年下降40%以上,五年新增土地供应量控制在45平方公里左右。近年来,工业用地一直是深圳土地供应的重点,供应比例也一直保持增长的势头。在2006年工业用地的供应规模有较大幅度…  相似文献   

7.
陈哲  徐翰 《江西科学》2022,(2):312-317
随着江西省不断发展,城市化加快,人地矛盾问题突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优化和完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构可以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这对实现土地景观格局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GIS技术在Arc GIS、Fragstat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该研究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期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高,达到5.87%;林地的面积变化量最大,呈现减少的趋势; 2) PD指数增加,CONTAG指数减少,SHDI和SHEI指数增加,说明江西省整体景观呈现出异质性的特征,景观类型的分布朝着多样化发展,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的团聚程度正在下降,连接性下降,破碎程度增加; 3)耕地和林地面积最大,并且最大斑块面积指数最高,建设用地斑块连结度逐年增加,表明景观要素的斑块越来越集中分布,其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片块状的聚落,连通度不断提高,通过对建设用地产业条件的改善,以及受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提高了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2年~2016年山西省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估算了该时段山西省在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碳排放和碳吸收状况,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土地资源碳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山西省土地利用不合理,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占到总碳排放量的99%,林地与草地的碳吸收量远不能抵消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煤炭的碳足迹远高于其他能源类型,占总碳足迹的87. 2%;平均地均碳排放强度是地均碳吸收强度的69. 5倍,山西省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改变高能耗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降煤增气合理化能源结构,方可使山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1996—2011年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汉中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通过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曲线回归分析法,选取社会经济等18个指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阐明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驱动力综合得分由2003年以前的波动变化转向持续上升,2007年综合得分为正值(0.062 3),呈快速上升态势;非农业人口的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对汉中市土地利用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国家土地政策对用地类型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干预作用,用地类型由单纯的经济效益向经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用地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安庆科技》2007,(1):27-30
大观经济开发区位于安庆市主城区西部,与安庆石化毗邻。200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由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的省级开发区。中期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56平方公里。自2004年3月份开始破土动工建设以来,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500亩土地的“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26家,2006年完成产值12000万元,财政收入1100万元。二期1200亩土地的“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三期扩征1000亩土地工作已启动,开发区初显规模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重庆市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远大于人均总建设用地量,存在“两栖占地”现象。本文采用2001—2010年重庆市的人口及用地数据从建设用地内部研究城乡之间用地转化,通过测算近10年重庆市城镇化(PUI)、土地利用非农化(LUNI)及二者协调指数(LPUH),分析区域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的时间演变特征;通过计算2010年重庆市各区县的PUI、LUNI和LPUH,分析指数间关系,并结合区域特征将重庆市各区县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区,以研究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发展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近1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非农化水平低,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合理;②重庆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发展空间差异显著,且协调发展区少,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85,1995和2000年Landsat TM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近15年来土地刊用变化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近15年来长江三角洲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表现为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池塘快速增加,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趋势;(2)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就耕地的变化而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相差30倍以上;(3)建设用地重心的转移幅度明显大于耕地重心的转移辐度;(4)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用3对典型相关变量表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变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宗地为评价单元,围绕评价目标,从规划用途符合性、土地建设强度、土地利用效益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级指标体系,并通过单因素集成法评价城市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探究城市发展增量和存量潜力规模及经济价值.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分布不规律;各宗地虽然主要以集约利用为主,但存在一定比例低效用地,且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较多;有一定比例的存量用地规模,但开发较困难.  相似文献   

14.
增减挂钩工作是国土资源部2006年启动的旨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即按照经济上可行和农民可以接受的原则,以“空心村”改造和迁村并点为主要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岩溶山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开展建设用地拓展的适宜性评价,可为区域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供参考。基于紫云县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地形、生态、社会和区位4个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基本农田3个刚性指标,距建成区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9个弹性指标,构建岩溶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限条件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借助ArcGIS软件,分析典型岩溶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0.61%和59.39%;地形地貌是影响研究区适宜等级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建设用地高度适宜、中度适宜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松山镇和以峰丛洼地为主的猫营镇;刚性因子是限制不适宜建设用地的主要因素,刚性因子和弹性因子限制的不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不适宜建设用地面积的58.90%、41.10%。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遥感影像资料和社会统计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对万荣县1990年~2017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万荣县主要以耕地和林草地为主,并且不同阶段土地利用变化存在差异.1999年~2008年是各类土地变幅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段,尤其是耕地(-127.62 km~2)和林草地(74.73 km~2),而2008年~2017年各类土地变幅已开始缓和.1990年~1999年及2008年~2017年水域的变率更快,分别达到-5.98%和-3.56%,而未利用地在1999年~2008年变率更快(9.33%).近30年万荣县各类用地之间转化频繁,并有越来越剧烈的态势,其中耕地与其他用地类型尤其是林草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更为突出.各时段的驱动力虽存在一定差异,但人口增长与转移、经济活动以及退耕还林政策是万荣县土地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此外,气候变化也起到一定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土地全面紧缺的形势下,如何“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子孙后代的幸福.因此,各行各业应尽一切努力来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用地规划、管理及其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用地较多的交通建设领域,其用地研究也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为使对该领域的用地研究有一个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进而推动交通建设用地研究向新的阶段发展,并作为交通建设用地研究学科建设必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我国交通建设用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与分析并指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曹玉华 《广东科技》2012,(21):59-60,24
主站建设技术主要是主站硬件配置上根据《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按接入10万~50万点实时信息量规模进行配置;软件上在配电SCADA、FA和WEB发布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实现配网运行指标管理、经济运行分析等。就对配网自动化主站建设做探讨。  相似文献   

19.
应用1954~1981年多期航空像片解译获得的太湖流域围湖遥感解译资料和1979年、1991年和2001年3个时相的Landsat数据获得1954~1981年、1981~1991年和1991~2001年3个时段洮、滆湖地区湖泊及环湖土地的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的相关数据,采用DEM计算获得径流积累量指标,采用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植被生长适宜度指标和建筑用地量指标,使用上述3个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对早期围湖造田地块退田还湖适宜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后期(1991~2001年)湖泊及环湖土地的利用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适宜退田还湖的地块,为该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仕勇  王永伟 《科技信息》2010,(29):365-366
着眼于土地管理服务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战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心必须尽快实现从重审批到重监管的转变。供地率是供地情况、用地需求的真实反映,是土地供应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供地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供地率的几点看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